也谈大恩如大仇

古人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可是如果你暂时甚至永久都拿不出回报,则又当如何?只有无颜相对,避之惟恐不及,有恩难报的压力,低人一等的心理暗示,转化为怨恨自然毫不足奇,阴暗一点的,甚至希望恩人在眼前永远消失,于是大恩即成大仇。

“大恩如大仇”的典故在《唐国史补卷中》有相应记载。公元757年唐肃宗时期,平定安史之乱,节度使李勉与李九的故事,李九就是当时被安禄山史思明裹挟的叛党之一。李勉当时是岭南节度使,在开封尉任上时,放走了死囚李九。数年后,李勉客游河北,偶然遇到这位当年的囚徒。李九见到当年的救命恩人,不由分说将恩公李勉拉到家中盛情款待,并私下和结发妻子商量:“此活我者,何以报德?”妻子说:“偿还千匹可乎?”李九说,不行不行,一千匹布不足以报答救命之恩。妻子又说:“两千匹可乎?” 李九仍然摇头,说,还不够。妻子就说:“若此,不如杀之!”幸得此家仆人密告,李勉才免于一死。李勉明明对李九有救命之恩,却因为无以回报而心生歹念,竟然想要了李勉的性命。想想人心诡异至此不免让人心寒。

大恩如大仇,这并非是中国人于人情世故冷酷而又精辟的至理名言,古今同理,放回之四海皆准。

阿富汗裔作家卡勒德·胡赛尼创作的英文小说《追风筝的人》就讲述了这样一个“大恩如大仇”,又如何通过自我反省赎罪,获得心灵救赎的故事。

从少年时代的阿米尔和仆人哈桑之间纯真的友谊开始。阿米尔虽然是少爷但是并不开心,因为他总是觉得自己得不到父亲的喜欢,从小到大他心中一直都有两个疑问:

第一个就是为什么父亲对自己如此疏远和严厉,无论如何都百般挑剔

第二个就是他的仆人哈桑为什么如此完美,以至于父亲好像更喜欢哈桑而不是自己。

哈桑对阿米尔忠心耿耿,他无条件地爱着阿米尔,愿意为他做一切。哈桑的那句“为你千千万万遍”绝不是挂在嘴边的谎言,因为哈桑时时刻刻都是在这样做的,这世间除了父母谁会无欲无求的付出,而面对这样一份赤忱的友谊,阿米尔又能有什么好说的?

阿米尔对哈桑虽然有着超出主仆的友好,他可以为不识字的哈桑读书,跟他一起放风筝,他们日日夜夜形影不离。但当遇到当地恶少欺负的时候,阿米尔每次都很胆怯,这时矮小的哈桑总是挺身而出手里拿着弹弓保护阿米尔。阿米尔感谢哈桑的忠勇,但是也对自己的懦弱感到羞愧。直到有一次,哈桑为了帮阿米尔追回喜欢的风筝,在小巷子里被被恶少和同伙抓住了,恶少为了发泄自己的仇恨不惜将哈桑按倒在地施暴。惊恐万分的阿米尔只是躲在墙后面,他明明看到了哈桑被欺侮的过程却什么也没有做,甚至都没有呼叫阻止,他独自一人偷偷逃回了家里,扑进父亲的怀抱,什么也没说。

虽然哈桑没有当着阿米尔的面儿提起这件事,更没有指责阿米尔的意思。但阿米尔每次看到哈桑都有种愤怒和羞辱的感觉,他的心里长出无形的刺,让他无法面对哈桑的善意和忠诚,就连哈桑无条件的“为你千千万万遍”,也让他倍感难受。为了摆脱面对哈桑时候的困窘和内疚,阿米尔不惜撒谎诬告哈桑偷了自己的生日礼物,并让父亲赶走了哈桑一家。而哈桑没有争辩也没有反抗,依旧是顺从的离开了。不久阿米尔跟着父亲去了美国,从此再也没有见到过哈桑。

此后的二十年,哈桑是阿米尔不敢提起的隐痛,在阿米尔的内心深处始终有种挥着不去的罪恶感。父亲去世后,他才得知哈桑其实是父亲到死也不敢相认的私生子,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父亲会宠爱哈桑,那是他压抑的父爱不由自主的流露,而父亲对阿米尔的严厉也有了解释,因为父亲是被愧疚和自责拉扯成两半的男人,为了惩罚自己犯下的过失他一辈子都责备着自己。

当阿米尔听说哈桑夫妇为了看护阿米尔在喀布尔的家双双遭到枪杀,他们唯一的儿子也被抓了起来备受欺凌。良心发现的阿米尔不顾生命危险前往阿富汗去营救了哈桑的儿子,因为他知道这是他为少年时候的怯弱做出补偿的唯一机会,也是他重新获得救赎和安宁的方法,哪怕差点儿被当地恶霸打死,阿米尔也再所不惜。

片子结尾,阿米尔带着哈桑的儿子回到美国,陪着他玩起了儿时放风筝的游戏,而这一次阿米尔终于放下了心结完成了救赎,他在阳光下奔跑好像哈桑一样坦然快乐,他对哈桑的儿子说“为你,千千万万遍!”

 

《追风筝的人》能成为连续两年位列《纽约时报》畅销书榜首的畅销书就在于它超越了普通的成长小说,向读者展现了更加隐秘的复杂的人性,也给读者提出了发人深省的问题:我们该如何面对我们自身人性中的弱与恶?我们要如何面对错误救赎自己。

少年人的恶是如此的真实,因为他们还没有学会伪装。从道义上我们有一万个理由谴责阿米尔的恩将仇报,但阿米尔的做法恰恰就是最真实的人性,朋友往来,谁不希望人敬一尺?起码也要平等,谁愿意见一个自己先矮三分的故人?我们对于自己无法承担的恩情,往往不是感激而是憎恶,避大恩人有如避大仇人。因为对方的高洁恰恰反衬出自己的简陋,对方的勇敢显示出自己的怯懦,对方的宽容对比出自己的狭隘,这种愧不如人的心理也正是大恩变为大仇的根本原因。

《追风筝的人》中,阿米尔最终完成了自我救赎,获得了心灵的成长,也是因为阿米尔本性善良,有正义感,知道对错,也知道感恩,但如果遇到不懂的感恩的人,也就不存在良心不安,和救赎灵魂的说法了。

大恩如大仇另外的一种解读是“斗米养恩,担米养仇”。在别人饥饿困苦的时候给他一斗米救急,对方往往会感激不尽。但是如果你天天一斗米给出去,久而久之对方就习惯你的好,哪怕你给出几担米人家也感觉不到什么。而一旦你拒绝再继续帮助对方,面对的却很可能是反目成仇,各种诋毁和怨恨,甚至把前期的恩情都一笔购销了。

那么是不是说我们不应该帮助别人呢?得出这样的结论显然是矫枉过正了。

首先我们应该分人品和分事情来对待。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是从受惠者的角度去执行,别人帮了我们,我们要懂得感恩和回报;而大恩如大仇则是从施恩者的角度去规避,当我们给予了别人恩惠或是帮助,千万不要处处以恩人自居,到处压人一头,只有拥有施恩不图报的心理,才不会因为没有回报和感谢而失望,或是有意无意地让对方难堪。

关于如何对待求助者?电影《教父》中给出了堪称教科书的演绎:教父用不同的态度对待每位找上门来的人当你仔细研究一下,你会发觉教父帮过大忙的人教父不相处,相处的人都不欠教父什么。

总结一下老教父的人脉原则:

1、“人脉不是那些能帮到你的人,而是你能帮到的人”,无论是向上社交还是向下社交皆是如此,所以要成为一个有能力帮助别人的人,才能拥有有效的人脉。

2、不帮助那些不尊重你,轻视你以及你所提供帮助的价值的人。

3、有能力帮助别人也要注意帮助别人的方式和态度,一个体面的人求助是需要莫大勇气的。

4、做那个先表达友谊的人,太精明和斤斤计较的人无法得到也不配得到真正的友谊。

5、秉持共赢原则,需要别人利益层面的帮助时,不要只谈感情,不谈利益。打着感情牌,让别人牺牲自己的利益来帮助你,更是要不得。

6、做不到的事不要答应,一旦答应就要做到。

baladirk 发表评论于
Google "大恩如大仇”, 看到你的这篇博文。写得好。人性难测呀? 任何事都要有个度,也就是心理学上建议的“boundary".
星如雨86 发表评论于
回复 'asalways' 的评论 : 那就好,事情解决了人就安心多了。

我想谁也不是天生都知道把握好分寸的,都是慢慢学习和调整的过程。

人在爱着和付出的时候是喜悦和满足的,虽然对方未必需要。
asalways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星如雨86' 的评论 :
我终于赶上了上次留言的地方。 妈呀!你太高产了。
官司差不多了,就差judge签字, 呵呵,总会解决的, 阿弥陀佛!
我上次就是随便发一下感想, 除去好坏之说,人际关系中没有boundary的爱确实是会适得其反。 被无条件宠溺的人会不会像阿米尔那样觉得是负担而想逃跑,无条件施爱的人比如哈桑如果能说说NO, 会不会把关系引向更好更健康的方向。 这个好故事, 有很多不同的角度可以看待。
星如雨86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菲儿天地' 的评论 : 原来菲儿写过《追风筝的人》的书评:)

《灿烂千阳》也是这个作者写的,挺感人的,阿拉伯是男权社会家暴更是常见。
菲儿天地 发表评论于
大赞好文,我也写过《追风筝的人》书评,很多年以前读的,还读过作者的A Thousand Splendid Suns。
星如雨86 发表评论于
回复 'asalways' 的评论 :小既是有感而发啊,你的官司打的怎样了,还没有结束吗?

最怕的就是遇到那种不善的人,黑心烂肝的,拿恶意揣度别人。
asalways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星如雨86' 的评论 :
最好的朋友就是希望自己好, 也希望别人好的, 这是友谊的基石。 再就是越简单的感情越好 LOL 我就“佩服”有的人,什么样的关系都能弄成坏的,不管人家是滴水之恩还是救命之恩, 最后都能弄成恶意满满, 向着下行的方向走去。
星如雨86 发表评论于
回复 'asalways' 的评论 : 是啊。可以长久的朋友最好是对等的关系,不要相差太多。
asalways 发表评论于
what a sad story. 要好好选择自己的朋友啊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