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山蹄膀东坡肉

职业: 外科医生 业余爱好: 旅游, 文学, 京剧, 工作之余喜欢写些怀旧散文, 随笔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人生在世,离不开一个吃字,中国历史上好多名人说过许多有关的话语,孔老夫子就在礼记里说过“饮食男女,人之大慾存焉”,且是把饮食放在首位的。同样的“食色,性也”也出自孟子“告子章句上”,二老都是把吃放在第一位的。今天有个成语“民以食为天”,也说明了吃之重要性,提起“民以食为天”这成语之出处,多数提及的是斑固汉书中“郦食其传”,其实司马迁史记的“郦生陆贾列传”中就有记载。不过若要再追溯起来,那最早说此话的应该就是春秋齐国的管仲了,他曾说“王者以民为天,民以食为天”。我国幅员遼阔,历史悠久,留下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其中饮食文化绝对占有重要的部分。中央台前几年拍摄了一部以“舌尖上的中国”命名的美食记录片。该片围绕中国人对美食和生活的美好追求,用具休人物故事串联起各地的美食生态,增进了国人对我国各地饮食文化的瞭解。

       我国由于地域与民族文化之差异,数千年来就形成了不同的菜系,在清代就巳有鲁、川、粤、苏四大菜系。后来闽、浙、湘、徽等地的菜也逐渐出名,就成了今天的八大菜系。每个菜系中都有不少特色菜肴,而且被赋予各种名称,有的以冠以产地地名,如北京烤鸭、符篱集烧鸡、德州扒鸡、金华火腿、宣威火腿等------有的因与名人扯上了关系,于是也就有了东坡肉、宫保鸡丁、万三蹄膀等,好笑的是还有以教化子命名的教化鸡。随着各地旅游业的兴起,一些新的菜名层出不穷,往往有些是名不符实的了。有一年我去贵阳旅游,当地还有一道菜为老姨妈狗肉,很得当地人青睐,诸如此类不胜枚举。这也是为适应旅游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应运而生。我出生在江南,对饮食文化所知甚少,又经历过六十年代的饥饿岁月,说实在的对于吃实在并不讲究,只是看了些有关书籍,听了一些人文掌故,于是对一些与名人有关的菜名感到了兴趣,本文就以我们家乡稍微为人熟知的两道菜噜苏几句。

       先说东坡肉吧,一则此老名声早在我童年时就如雷贯耳,长大后读了他的诗词就更是对他钦佩;再者我们家乡一道名为四喜肉的实际就很象东坡肉。说起来苏家一门三进士(也有人认为老苏没有象他两个儿子一样中过进士),唐宋八大家就被他一家占了三个席位去,也可算文坛佳话了。苏学士一生被贬三次,其三次被贬都有所收获。第一次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贬杭州通判,却意外得到红颜知己王朝云,说起来,咱们苏学士也确与姓王的女子有缘,你看他结发妻子王弗,颇通诗书,年十六嫁给苏轼,堪称贤内助,有“幕后听言”的故事。可惜她年纪轻轻,二十七岁时就去世,生长子苏迈,苏后来那首“十年生死两茫茫”即是为悼她而作。妻子死后三年,苏又娶王弗堂妹王闰之,很贤惠,伴苏前后共二十五年,生有两子。这第三位就是王朝云了,她跟随苏轼颠沛流离,是苏轼晚年时陪伴在身边的人,可惜后来随苏轼谪守岺南时客死异乡。苏东坡第二次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他一到黄州就作诗“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連山觉笋香”,美食家的称誉确是名不虚传,虽身处逆境,仍不忘口腹之好。在黄州,他写下哙炙人口的一词二赋千古名篇,时至今日,我仍能一字不漏背诵。因团练副使职微位低,他只好带领家人开垦城东坡地以补家用,东坡居士之号即于此时所起。在黄州时因当地猪肉便宜,当地人却不会烹调,苏发明了一种烹饪红烧肉的方法,即流传至今的东坡肉。不过我想他老人家不会亲自下厨吧,这东坡肉该是王朝云的功劳。此老真是对被贬并不放在心上,还有闲情逸致写下“猪肉颂”:“净洗铛,不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哲宗即位后,司马光重新为相,苏轼被召还朝,并任龙图阁学士,知杭州,他在杭州自比唐代白居易,还筑了条苏堤。可是不久,苏东坡又为章惇陷害被贬惠州。自贬惠州,苏东坡开始进入他一生政治的风烛残年,而更令他痛心的是追随他的王朝云就在惠州去世。朝云是伴随在东坡身边的最后一任妻子,这位红颜知己最能理解苏的心思,她在回答苏学士问众人他肚中是什么东西时,就说他一肚子不合时宜。朝云随苏去惠州时才三十出头,苏巳年近花甲,其他人都陆续离去,只有朝云一人相随。苏刚到惠州就为她赋诗一首:“不似杨枝别乐天,恰如通德伴伶元,阿奴络秀不同老,元女维摩总解禅。经卷药炉新活计,舞衫歌板旧姻缘;丹成逐我三山去,不作巫山云雨仙。”此诗还有序言:“予家有数妾,四五年间相继辞矣,独朝云随余南迁,因续乐天诗,戏作此赠之”。当年白居易年老体衰时,深受其宠的樊素便溜走了,白因而有诗“春随樊子一时归”之句。可惜朝云不久就因病死于惠州,苏按其遗愿将她葬在西湖孤山南麓栖禅寺大圣塔下松林中,僧人修六如亭,亭柱上镌苏亲自撰写的楹联:“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在惠州时,苏东坡穷得連肉也买不起,不过这难不到咱们这位食客,他买下人家不要的羊骨头放在火上烤着吃,其肉虽少却味鲜嫩异常,流传至今成了北京一道名菜名为羊羯子。若是生在今天,就该为苏老申请个专利,好歹每年也该给他一些提成才好。他还写下“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常作岭南人。”并在家书中吩咐儿子别把这样的美味告诉别人,省得大家都要想贬官到这儿来。正当他认为可在惠州安居下来,却在他新居落成两个月时,又被贬到更远的海南岛,当时称作儋州的地方可不是如今风光旑旎的旅游胜地,那可是个瘴疣风涛横行,荒辟异常的鬼门关。是年他巳六十二岁,不过这仍不会让他沮丧,他照样以超然的心态,著书为乐,还开设学堂讲学,帮助参加考试的学子,于是海南才有了宋代第一个进士。苏轼在海南还把当地人不吃的牡蛎用火烤来吃,可能吃牡蛎应是从他始,有一味中药名煅牡蛎不知是否与他开吃这有关。把苏东坡看作是儋州文化的开拓者,应该不是溢美之词,而今那里还留下东坡村,东坡井,东坡帽等等名称,表达了当地人对他的感念之情。苏东坡的潇洒旷达真值得后人学习,他死前两个月于北归途中途经镇江,见李龙眼为他所作画像,犹即席赋诗一首:“心似巳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我喜欢东坡的诗词,虽然也喜欢柳永的,不过一个是关西大汉执铁板铜琶唱大江东去;另一位则是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豪放清妍,各得其妙。

       写到此处,忽然想起宋朝一代名相寇凖,他出身名门,少年得志,仕途开始时很得意,可惜心直口快,易得罪人,甚至在与皇帝老儿奏对时,皇帝不耐烦听他噜苏,他竟然会拉住皇帝老子的袍角,非让皇上坐下来听完他的话才算完。似此性格,后来下场之惨就在意料之中,虽在澶渊之役中立下大功,但还是被一贬再贬。寇凖之奢侈亦是有名的,他的侍妾蒨桃就曾写诗讽喻他:“一曲清歌一束绫,美人犹自意嫌轻,不知织女萤窗下,几度抛梭织得成”。留传下来的一出京剧“罢宴”是讲他听从奶妈的劝导,仃办豪奢生日筵宴的故事。按说象他这样侍奉过三个皇帝的三朝元老,应该是风光无限,不过真是性格决定命运,他最后客死在与苏东坡被贬地一海之隔的雷州,死后还因了刘太后的阻挠,其尸骨一直未能还乡。这位刘太后就是民间传说“狸猫换太子”中那位刘后,她可是个厉害脚色,当年真宗病重,刘后擅权,他又拎不清,去管皇上的家事,结怨刘后。仁宗即位那年他就去世,因仁宗年幼,母后听政,刘太后就要报当年一箭之仇;不过幸好后来仁宗还是为他平反,让他灵柩归 葬故乡,还把太子太傅、中书令、莱国公的封号还给了他,并谥忠愍。这位寇老西儿之直爽还留下“溜须拍马”这一成语,他当年看人不准,又不听李沆之劝,把丁渭这小人提拔了起来,不想后来遭他恩将仇报。只因有次他在参加宴席时胡子上沾了些菜汁,丁为他擦去,这位心直口快的相公也不顾大庭广众之间,就来了一句:“参政,国之大臣,乃为长官拂须耶?”这位溜须者后来也无巧不巧被贬到海南,路过雷州时,寇凖还不计前嫌,送他一头整羊,但拒绝了他见面的要求。与苏东坡相比,寇凖少了东坡的达观,当其在雷州病重之际,还嘱其妻将皇帝以前赐他的玉带从故乡送来穿戴好才咽气。

       关于万三蹄膀的著名度那与东坡肉可差得太远了,首先其人的著名度与苏学士差了不下十万八千里,他不过是江南小地方一个富商,按今天的标准,也只能算是一个土豪而巳。其次有关他的事也纯属子虚乌有,至于以他命名的所谓万三蹄膀也只是近一二十年随着周庄旅游的开发应运而生,这周庄以前就是一名不见经传的江南水乡小镇而巳。我们家乡若不是那些不学无术瘟官的“政绩”,似这样的小镇可说是比比皆是。而周庄的得以扬名于今日,一是得感谢陈逸飞那幅“双桥”的油画,二是得感谢上海同济大学阮仪三教授等为周庄制定的保护规划,否则一条公路从镇中心穿过就没有今天的周庄了。二十多年前我第一次去周庄,在我眼中就是一个司空见惯的江南水乡的小城镇而巳,当时不需要买如今价格高昂令人啧舌的门票,那周庄人引以为荣的沈厅也不是印象中那种深宅大院,陈旧不堪,想来以前特别是文革中必然未能逃脱其封建余孽之命运。陈逸飞画中的双桥也好象比不上我故乡高大的拱形大石桥,要是当年这些桥那怕留下几座,请个把有名的画家来画上几笔;另外再若有三毛那样的作家去那儿游览一下,写上篇把文章,我想故乡可能会象今日的周庄一样,甚或更为出名,因为我的故乡非但历史久远,且历代名人辈出。可惜现今只留下重建的假古董了,三年前,故乡那些为民办实事的“公仆”们不知怎么突然头脑发热,为表示对孔圣人的尊敬,硬是将解放初期拆掉的孔庙,而且在此基础上建设的巳有六十多年校史的一所小学搬了一个地方重建,把这早巳没有孔庙影踪的地方新造起一座现代化孔庙。这拆拆建建中,不知有关人员可肥了没有?这倒不是我胡说八道,因为二十多年前,在故乡一个拆掉五六十年的古庙重建时,就有宗教局两位正付局长被请到了监狱里,当时我们都笑谈说,贪污也不看看对象,佛祖的钱也能贪吗!上个月我故乡的朋友告诉我故乡刚刚举行了一场祭孔大典,参加的新时代遗老遗少们一律穿上由天才设计出来的不伦不类的“祭服”,并且还不知从哪请出了一位姓孔的据说是老二家不知第几十代的嫡系子孙参加祭祀。这个难辨真假的孔圣人的直裔后代,还煞有介事地发表讲话,肉麻当有趣地对当地这些文化造诣很深的官员大大吹捧了一阵,实在令人恶心。八九十年代,当年那些一心想发展经济的父母官,把好好的良田弄成了“开辖区”,如今还荒芜着。可笑有一年在故乡开一个全国性的有关农业方面的会议,会上有中央领导要来,但那时开辖区内那么些荒地见不得阳光,地方官员一声令下,那些成片的荒地数天之内突击种上了黄豆。那些引进的项目,经查还污染环境,这样祸国殃民的官员居然还得到升迁,令人匪夷所思。

       三年前我又去周庄,那真是令人大开眼界,小小的镇上店铺林立,人头攒动,摩肩接踵,其商业气息的浓郁令人有窒息之感,水乡的宁静与古朴早巳消失殆尽。名种以万三命名的食品摆满了店门口,我们在沈厅时,那伶牙利嘴的导游还把沈万山的事蹟介绍得煞有介事。特别令他津津乐道的当然是沈万三家那只聚宝盆,以及发家后助朱元璋修築南京长城与捐助军响之事,并因此遭和尚出身的朱皇帝之忌恨,说“匹夫犒天下之军,乱民也,宜诛之!”幸亏马皇后为他求情,不过死罪虽免,活罪难逃,终把他流放云南去了。关于万三蹄膀之来由,后来在他带往的一家饭店里品尝此闻名遐迩的美味i时,更是言之凿凿,说是朱元璋听说沈万三富可敌国,就去他家作客,沈以猪蹄招待,朱吃了很满意,问此菜之名,沈想想不能直呼猪蹄膀,那皇帝不是姓朱么,于是灵机一动,拍了下自己的大腿,说此乃万三蹄也,于是万三蹄由此扬名。实际上这些传说都作不得真,就象好多所谓的旅游胜地一样,为了提高著名度,就牵强附会创造出了令人深信不疑为真的假故事,还配套造了许多假货佐证,这也无非是为了发展当地经济的需要,假作真时真也假,真作假时假亦真,本也无可厚非。事实上沈万三确有其人,而且因了经营海上贸易富甲一方,連“金瓶梅”中的潘金莲也说:“南就沈万三,北就枯树湾;人的名儿,树的影儿。”然而历史经不起推敲,因为早在张士诚占据苏州时,沈万三就巳死了,朱元璋登基做皇帝时,沈巳死整整十二年了,死人是不可能自墳墓中走出来为朱筑城墙的; 又何况明军平定云南是在1382年,所以更不可能把一个死人充军到当时还不在明皇朝版图内之云南的。不过沈万三的后代由于受蓝玉案的牵扯被发配至云南就该是真的,本来江南一带曾是张士诚的地盘,当地士绅与张有点关系也在所难免,这小鸡肚肠的朱元璋想拿这些江南的富户来出气也不是不可能,现在去云南贵州等地尚能找到一些人是明初时从江南迁徙去的后代,其中当然有沈姓。

       噜噜苏苏说了以上一些废话,从与名人有关的菜肴中探寻一些历史的蜘丝马迹,也可以了解些当地的人文景观及历史掌故。在茶余饭后听听这些即使是杜撰的传说也罢,可以增加旅程中不少乐趣。近二十年来国内的旅游事业蓬勃发展,这也是拉动内需,发展当地经济的大好事;不过其中也良莠不齐,有不少旅游公司及导游与当地不良商家沆瀣一气,干出了坑蒙拐骗的勾当,使旅游者深受其害。有关当局虽然一直在整治,然而在利益的驱使下,这些不良行径仍然未能绝迹,有待更进一步治理,方能使旅游事业健康的发展。

 
剑门奇石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梦笔生花-96' 的评论 : 谢谢
剑门奇石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无法弄' 的评论 : 现在的景点不是去看景,而是去看头了,呵呵呵
剑门奇石 发表评论于
回复 '邮政编码279' 的评论 : 不知道,不过二师兄如今身价可大涨了
邮政编码279 发表评论于
去年回国,天天有人请到宾馆吃大饭,猪肉好像没人点,不记得有吃过猪肉类的硬菜。不知中国的猪现在是不是群体免疫了。
无法弄 发表评论于
我94年左右去的周庄,记得那时万三蹄60块钱一个,做得真好,不知炖了几个小时。喜欢那时没太多游人,哪都好看。现在光看人了
梦笔生花-96 发表评论于
看到“东坡肉”,就点进来看,这么多历史典故啊!谢谢这么认真用心。
第一次吃到东坡肉是九十年代初在浙江大学的食堂,后来又在武汉吃到,感觉是猪肉类菜品里的极品。皮,肥肉,瘦肉,一口下去,那个口感,那个满足,只能意会,难以言传。
另外两个猪肉类菜品,一个是扣肉,一个是趴蹄(和博主这篇的蹄膀有关),也是吃了特别满足的“硬菜”。
回到东坡肉,说一个好玩的真事,多年前在上海,去一个餐厅,经理过来,说江浙菜应有尽有,随便点。我就说,那就点东坡肉吧,经理一下子懵了,很尴尬地说“就东坡肉没有”!可见,要做正宗的东坡肉,不容易。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