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生命底色:俺读尘凡无忧的小说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尘凡无忧的小说最让俺觉得珍贵的,是作品深处蕴藏的一种世界观。如果说作品表层给人的感动与震撼出于对一代中国人生活与生命的深刻又生动的呈现,俺觉得托举这样一个世界使其没有流于自由放纵或者阴暗沉重或者迷茫焦虑的,是其最底层的,真正的传统的中国人的精神:面对生活种种,坚韧又温和,宽厚又睿智。

这种精神,俺在父母辈,祖父母辈人的言谈与处世原则(有世故的成分,但是更多的是坚韧与智慧)中常常能感受到,而在俺读过的大家小家的各种形式的作品中(当然,俺读的也极其有限)却极其稀少。这种东西,古代近代不稀罕,现代当代不时髦,没学识的看不上,有学识的认不清。遵命不遵命,自由不自由,不论口号是什么,俺的感觉,中国近代以来的文学,多数都只是喇叭。这些喇叭据说是播出的是艺术,其实多是政治,赤裸裸明晃晃的政治。

从政治的角度看,就可以理解为什么明明依然存在于长辈们意识中的传统精神绝少在文艺作品中原汁原味地呈现出来(“绝少”不是没有,比如老舍)的原因了:近代以来,中国人失声久矣。失声的原因,俺觉得有内外之分。外因,就是别人的话确实好听(比如西方文艺作品中人性充分张扬,手法多样)。内因,就是太多的能发出声音的精英们太过功利以致于昏了头,主动被动有意无意地做了东施。扬西抑中,好像成了通往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文艺作为思想先锋,从座谈会到伤痕反思,忙着领风气之先,当然不屑或者来不及感觉一下脚下的土地。没有这样的环境,没有这样的土壤,没有这样的思想,没有这样的作家。所以,没有这样的作品,不奇怪。

在这样的背景下,尘凡的小说就显得极其珍贵了。中国人传统的价值与观念,支撑普通中国人世世代代生生不息的精神传承,没有被以功利与世故的角度来批判或者成为嘲讽的对象,反而成了喧嚣纷乱的现代生活中的定海神针。而这根神针,也没有被夸张,没有吹捧,甚至没有一个字提到。但你可以真切地感觉到,作品里的价值,就是身边的那些诚实本分的人的价值。作品的力量,就是这些诚实本分的中国人所展现出来的力量。

不可否认,这种力量并不纯粹。它有时也市侩,通常很庸俗。但反过来,市侩与庸俗也不能遮盖这种力量的中正淳厚。它平平凡凡,普普通通。但就是这种平凡普通的精神,才如平实,如此坚韧,让我们面对艰难时没有颠狂放纵也不会绝望沉沦。不是没有这样的人这样的事,而是大多数人不会,就如你我身边的这许多人。

传声筒文艺看不到普通人的精神力量。他们只会做最粗糙的典型化:普通人的形象,要么庸俗要么功利要么愚昧麻木。

尘凡看到了,并且把中国人这种世代传承的精神在作品中表现出来了。没有传统文艺的说教,也没有现代文艺的夸张。相反,尘凡的小说把现代的表现手法与传统的价值结合起来了。在尘凡的作品中,你能看到跌宕起伏,但这些情节绝不夸张。如果把当代正统的文艺看成是话剧,到处都是咬字眼摆姿势造典型;那读尘凡的作品就如同旁观朋友或者邻居的生活,就象在你身边发生甚至就在你身上发生一样。也没有高大上的信念,也没有催人向上的理想,但是你读了,就会感觉到一种力量,经历苦难和艰辛,它依然稳稳地托住你,让你感到平和与光亮。相较于破碎产生的快意与麻醉产生的幻适,这种力量更真实,更可靠。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