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好友,即是在告别一个时代!

在此我想用真情写出友情,爱情与亲情。但又怕写不好会伤及了这份真挚的友情,纯真的爱情与血浓于水的亲情......。
打印 被阅读次数

19世纪美国音乐家约翰·P·奥德威作有一首歌曲《Dreaming of Home and Mother 》。这是首所谓的“艺人"歌曲,像这样的歌曲在19世纪后期盛行于美国。通常是由涂黑了脸扮演黑人的白人演员来领唱,音乐也是模仿黑人歌曲的旋律创作而来。当这首歌流传到日本后,日本歌词作家犬童球溪采用其旋律填写了一首名为《旅愁》的歌词。 1904年《旅愁》发表,1905年至1910年,李叔同留学日本期间接触到了《旅愁》。他被这首歌曲的优美旋律所打动,产生了创作灵感,从而完成了在中国传颂至今的《送别》一歌。如今《旅愁》在日本传唱经久不衰,而《送别》在中国则已成骊歌中的不二经典佳作了。......

台湾女作家林海音曾在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中两次提到《送别》这首歌。她用《送别》记录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亲情和感情交流。可能是因为《送别》比较短小,所以在其流行后有人续填了歌词。而有的续词随原词一起传播,时间一长,都被误认为是李叔同《送别》的第二段了。最著名的当属陈哲甫续词。这个版本,文字上的最大特点是把丰子恺版和林海音版中的“地之角”变为“海之角”,没有人考证过他的依据和初衷是为了什么?又由于电影具有广泛的传播力,特别是在八十年代初,这个版本的《送别》流传最广,与电影有着密不可分的原因。她曾先后被电影《早春二月》、《城南旧事》选作插曲或主题歌,在已成为那个历史时期中国青年学生或知识分子思想感情的象征。另外,还有朴树等人的版就不再此赘述了。直到1918年,李叔同出家为僧那年截至,有记载他共作学堂乐歌五十余首。......

这首歌也是李叔同为《送别》挚友许幻园的原创作品。许幻园是中国近代诗人,还是有着新思想的小说家,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沪上新派诗文界的领袖人物之一。许幻园是城南文社的盟主,也是弘一法师李叔同在俗时生前挚友,天涯五好友之一。在当时的大时代背景下,二次革命的失败、袁世凯复辟称帝等事件的影响下,导致许幻园家中的百万资财和家业一夜之间几乎荡然无存。许幻园赶赴京要找袁世凯讨回公道。离别时,李叔同在百感交集之中,为送别好友许幻园而填写了歌词。这是李叔同的优秀音乐作品,更是被几代中国人所传唱颂扬。......

李叔同是我国现代音乐史的启蒙者和先驱。他系统的接受了欧洲音乐文化,把一些优秀欧洲音乐大师的歌曲,由他自己重新填词。这些歌曲大都曾在国内广为传唱。而且歌曲都带有明显强烈“舶来品”的色彩,歌词还有着浓重旧体诗词的韵调,这些都可以从一个侧面,说明一个文化新时代的到来。李叔同就是这样用他的歌声,在慢慢的实现着,在完成着中华现代文化启蒙者和教育家的任务。李叔同《送别》好友,其实即是在送别一个时代!她同时也开启了中国文学的一个崭新的时代......李叔同还于1905年编印出版了供学校教学用的《国学唱歌集》,即把从《诗经》《楚辞》和古诗词中选出13篇诗词,配以西洋和日本乐曲,连同两首昆曲的译谱合集而成的。其中的《祖国歌》,还是当时为数极少以中国民间曲调来填词的一首学堂歌曲,以此来激发起了学生们的爱国情怀和斗志!(感谢阅读欣赏)

 

睿智与弱智 发表评论于
回复 '道具' 的评论 : 谢谢你的来访及留言,大师不仅仅是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他也是中国第一个开创人体写生、引进西方美术、音乐现代教育方法的艺术教育家,先后培养出了著名画家丰子恺、潘天寿、音乐家刘质平、吴梦非等。在中国近百年文化发展史中,弘一大师是学术界公认的通才和奇才,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他最早将西方油画、钢琴、话剧等引入中国,且以擅书法、工诗词、通丹青、达音律、精金石、善演艺而驰名于世。祝你愉快!
睿智与弱智 发表评论于
回复 'Brit_英伦97' 的评论 : 赵朴初先生评价大师一生对文艺和佛教的贡献:“深悲早现茶花女,胜愿终成苦行僧。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感谢你的欣赏并留言,祝你开心快乐每一天!
道具 发表评论于
这么悠扬的旋律,一直以为是东方民族的原创,原来背后有这样的渊源,感谢作者的介绍。
Brit_英伦97 发表评论于
这首词和曲意境深远,余音绕梁,百听不厌。弘一法师的后期书法,洗尽铅华,反朴归真,相由心生。
睿智与弱智 发表评论于
回复 'Brit_英伦97' 的评论 : 我认同你的留言。在中国近百年文化发展史中,李叔同(弘一大师)是人们公认的通才和奇才,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他最早将西方油画、钢琴、话剧等引入中国,且以擅书法、工诗词、通丹青、达音律、精金石、善演艺而驰名于世。感谢你的阅读欣赏及留言,祝愉快!
Brit_英伦97 发表评论于
李叔同堪称绝世高人。入世奇才,出世高僧。弘一法师一生传奇,值得后人仰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