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后还要不要回国生活?
新冠疫情,美国大选,暴徒冲击国会。。。聊得太多了,咱换个话题。
退休后去哪儿,似乎是个不合时宜的话题哈,现在连家门都不能出了,还敢谈去哪儿退休养老?虽然COVID 19 还在全球施虐,对战胜它我们还是有信心的,生活还会回归正常,我们还要计划今后的生活,对不?
--------------------------------------
退休后去哪?这也是我考虑多时的问题,所以决定亲身体验了一把,虽然这个过程有点特殊。
最初的计划是两边住,时间大概是每年各一半吧,不见得非要完全叶落归根。年纪大了怀旧是人之常情,乡音乡情,亲人亲情,有从小一块儿长大的朋友,有此生前几十年肠胃熟悉的食物,还有年轻时无暇游览的山山水水。毕竟我们生于斯长于斯,前半生是在那里度过的,回去应该没有违和感。但这边也不会完全放弃,上学、工作、生活了这么多年,清澈的蓝天,熟悉的城市,整洁的街道,良好的公共秩序,习惯了的好山好水,加上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寂寞。当然还有在这边长大的孩子以及他们的孩子。
本着这个计划,就想在正式退休之前身体力行体验一下。2019年六月初,我在春季学期的一系列事情都处理完毕后启程回国,机票订的是往返票,秋季学期开学前一周返回美国。
我国内的基本情况是,家在北方,父母双亡,回国就住在哥哥姐姐家,虽然哥哥的家曾经是父母家,也就是我生长的地方,以及出国之前的工作单位。但现在毕竟时过境迁,回去暂住他们家还是可以,但明显有了寄人篱下的感觉。退休后回国肯定不会住在他们任何人家,所以必须有一个自己的落脚点,自己的窝。打听了一下,买房事情太多,新的旧的各有各的麻烦。若回去居住充其量一年就几个月,还不知道这一计划可不可行,或总共能住几年。有人说国内有拎包就能入住的新房,那可能是某些城市的精装高档住宅,我肯定买不起。后来租房后正赶上邻居住户装修房子,为了安装地暖,家里刨了个底朝天,那情景看得真很恐怖。不想受买房装修等等折腾。那就租房,但租在哪儿?
我还计划着退休后在国内做点事儿,所以就考虑机会多点儿的另一个城市。虽然这个城市连18线都不算,但发展势头足,光从消费层面来看,70万左右人口的城市有万达广场、印象城等等大大小小的购物中心若干,还有一处规模宏大的Outlets。同时我的外甥一家在那里,万一有什么事好有个照应。在租房之前,外甥他们帮我联系了一家培训机构,我去那里做教研方面的工作,即编辑修改教材,教学督导等。在那儿干了有一个多月觉得还行,就租了距离工作地点一个街区的地方。这个小区原是市税务局的宿舍,是六层建筑的老区,工作单位就在小区路口临着大街。多年来市政发展突飞猛进,“拆二代”遍地都是,新型的有电梯的高层住宅小区如雨后蘑菇群,这里一片那里一片。房东这对年轻夫妻以及他们4岁的儿子就搬到其中一个蘑菇群里,将这套出租。房子在六层楼的三楼,是房东几年前的婚房,装修简约合理舒适,南北通透,有地暖,有家具,欠缺的是没有基本的生活电器,如冰箱等。当天去看房时从最低成本配置的小区经过,走入墙上有车轱辘印脚印的楼道,掠过一楼二楼贴有密密麻麻小广告(90%是换锁广告)的几扇门,打开这家的房门时居然有一种“别有洞天”的感觉。巧的是这房东的儿子正好在我工作的那家培训机构上课。跟房东聊着天一来二去信任度逐步增加,加上这个“别有洞天”,我就决定租下这个房子。接着就开始国内“一半”的体验生活。
位于当地印象城内的Walmart
2020年鼠年前夕Walmart 卖的年货
-----------------------------
衣食住行
说起生活日常离不开衣食住行。这么多年来国内人们衣着鲜亮,五彩缤纷,咱们走到大街上只会显得老土,我倒是无所谓,咱这土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不习惯的是看到走在街上那些穿看似夜礼服的女士们可能就是去送孩子上学然后去路边菜摊买菜,这当然不关我的事。某天一位要好的中学同学来看我,穿着应该是当下最流行的服装款式,我少心没肺地提议我们在家边聊天边做点简单的午饭,既随意安静又健康卫生。结果做饭吃饭全程她就在不停地提溜不断下滑的衣服袖子。
在国外多年还是很馋国内的地方小吃小点心之类的食品,特别是在 99 Ranch Market 也买不到的那些北方小吃。我回国后不沾大鱼大肉等大菜,嫌油腻,专找小吃点心吃。由于季节碰对了,没少吃糖炒栗子,有那么几天都把主食免了。食品安全肯定是在国内居住最大的担忧,什么地沟油,口水油,保鲜剂、催熟剂、膨大剂等等,在国外的咱们也耳熟能详说出几种。虽然心中自我安慰说,几十年来才吃这么几个月,但还是会小心翼翼。看到大超市小菜店里大小一样红扑扑的西红柿,粗细长短一致又一并带刺顶花的黄瓜,心里直犯嘀咕:这可能吗?因此买菜时尽量买那些个头颜色参差不齐卖相差,自认为相对安全的瓜果蔬菜。我的外甥女婿曾经承包大棚种过西红柿,虽只做零售,但还是熟谙内幕。如果有商家订大批西红柿,在提货的前一天晚上,大棚内会喷催熟剂,然后把大棚盖严,第二天一大早,大棚内满眼都是红彤彤。国内人们虽然说担忧,但还是看到很多人出外面吃饭不怎么顾忌,年轻人甚至女孩子,会做饭的微乎其微。
现在外甥家大棚里种植的火龙果,还是只做零售。
我租住地方的水费电费和物业费都是在物业管理那里交,水表电表走字儿预交多少都行,物业是按住房面积季度收费,偶尔交晚了补交也没问题。这个小区说是物业管理,其实只有物业收费,几乎没有管理。燃气费得去燃气公司交,有点麻烦。市里有几家银行代办燃气和暖气收费业务,我缴费时遇到麻烦,所以没有交成,后来房东替我交了我再给她钱。说到国内的集中供暖,我认为最不方便也最不合理,当地市民也怨声连连。现在很多人都不止有一处住房,可能一套常住房,还有第二套(或更多)用来出租、备用、投资等等,到了冬天如果不交暖气费,不仅仅是这个冬天停止供暖。如果来年想恢复供暖,你得提前几个月另外交费申请恢复供暖通道,然后再交暖气费才能有暖气。即使不在此地过冬不需要暖气,但想保留供暖通道,那就必须交一半的暖气费。2019年10月底我在万达供暖公司交暖气费是就看到一位中年顾客跟工作人员讲,他的父母在南方过冬,不需要暖气,也不想交那一半暖气费仅仅为了保留供暖通道,但没说通,最后还是交了一半费用。听说现在有的城市民居暖气也跟水电一样管道输送,走字收费,但我在的城市短期内实行不了。
租房时房东多次提到她家安装的是地暖,肯定是要给她的出租房加分。以前人们家中地上放的成排暖气片或墙上挂着的暖气片,占地方,不美观、积攒灰尘加上供暖效果不好。地暖的确克服了这些问题,但是太热了,热得让人没处躲。我们这里冬天气候干燥,干冷,整个冬天下不了几场雪,对缓解干燥空气不起作用,所以很多人家都用加湿器。我没买加湿器,心想将就这么几个月,以后不会冬天回国了。每晚睡觉之前我都把窗户留个缝,并在卧室地上放一盆水,结果还是干燥难忍,嗓子干嗓子疼,咳嗽,随之而来的是感冒。实在无奈给房东打电话,问清楚暖气管道的开关在哪,又根据网上提供的信息,没敢把管道完全关掉,感觉稍好点。
国内租住处的外景
要说回去感到最不方便的是出行,没车,也不打算自己开车。看国内的路况,很多时候坐别人的车都不敢睁开眼睛,若在国内开车,没那技术也没那胆量,所以免了。在街上注意到很多不合理的交通规则和不怕死的车辆和行人,的确是造成很多车祸的原因。因为租住的地方比较方便,平时步行即可到食品杂货店等店,包括当地的Walmart,稍微远的地方刷公交卡坐车,再远的地方坐长途或麻烦亲戚朋友,但概率很低,我不大爱跑。2020年二月底回到美国这边的家后,一出门就开车,还是觉得爽,尤其是去买食品,大包小包的,还是开车方便。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