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虾:【精彩的人生往往不是一步到位】

本虾以前曾住在硅谷北边中半岛小城Foster City,在那里认识了一对从台湾移民美国的夫妇。当时认识他们是缘自于一群朋友准备举办文学讲座,为刚发生的四川汶山地震筹款,这对夫妇也是热心参与者。

记得那时在组织者家中开会聚餐,后门是一条河,河对面就是这对夫妇家。有时发现缺了东西,就从后门出去划着小船到对面去取。

后来我曾多次到这对台湾夫妇家作客,还曾带着女儿去听了美国驻阿富汗大使夫人给大家的讲座。

在主人家客厅的钢琴旁,有一幅手写的条幅:不经过长夜痛哭不足以语人生。这是台湾知名作家柏杨手书。上世纪八十年代,柏杨的那本《丑陋的中国人》曾经风靡中国。而女主人正是柏杨的义女。

有一次听这位台湾大姐讲起她儿子的故事,觉得很有趣,对养育孩子成长有很大启发。

儿子名叫Arvin Chen,中文名陈骏霖,从小生长在美国。Arvin读医学院时突然觉得自己并不适合学医,于是向父母提出想要退出医学院转而学习建筑。Arvin的父亲毕业于哈佛建筑系。现在儿子要子承父业,当然乐观其成。然而,就在学了几年建筑之后,Arvin突然又改主意了。这次他想要学习电影。

这可让父母为难了。首先经过这些年好几次的折腾,Arvin的年龄已经不小了;另一方面,华人家庭多少都对学艺术可能带来的生存前景有所顾虑。

正是柏杨的话帮助Arvin的父母下了决心。在电话中, 柏杨当时反问Arvin的妈妈:你认识或听过的艺术家有任何一个人饿死的,那就不准他学!Arvin的妈妈一时语塞,过苦日子的艺术家是有,但没有饿死的??

于是Arvin的父母和Arvin约法三章,要求他"如果三十岁之前没有在电影上搞出什么名堂来,能不能回到'正路'上来?"

此后Arvin到电影界最有名的南加大学习电影导演专业。毕业前的作品就引起了有关专家的关注。毕业后没多久,他拍摄的一部短片《美》,获得了西柏林电影节的银熊奖。

此后他拍摄的好几部影片都赢得得了很高的评价,也在许多电影节上获奖,比如获得柏林影展亚洲电影大奖的《一页台北》,还有入围柏林和其它十几个大影展的《明天记得爱上我》(Will You Still Love Me Tomorrow)。

影评家认为,Arvin的电影把法国新浪潮的结构投递到了台北。有记者问,为什么不是在台湾出生却能够拿捏到台湾最Local的东西,Arvin认为,这样反而能看到更多本地人或许已经熟视无睹并不在意的有趣的东西。

由于《一页台北》的成功,汉城、新加坡等许多城市都希望Arvin拍摄《一页汉城》、《一页新加坡》等片,而他不愿落入自己的窠臼,拒绝了这些很有经济诱惑的邀约,专心追求艺术上的突破。  

Arvin应邀给德国航空公司拍摄的一分钟广告短片,温馨感人,很有艺术感染力。我看了那个短片后,特别感慨。广告片拍得这么精致唯美,真是很用情用心。下面是广告片的链接(需要copy/paste 这个链接到网上观看):

https://vimeo.com/460569756

此后许多著名品牌都希望Arvin出手,帮助拍摄广告宣传片。这种商业广告自然片酬丰厚,但Arvin再次放弃了这些机会,宁可去拍不赚钱的艺术片。

为了提高自己,Arvin从南加大毕业后曾用了两整年时间师从台湾著名导演杨德昌,在他那里做跟班担任制片助理,从而细心体会做导演的点点滴滴。

杨德昌是九十年代最具影响力的台湾大师,被称作是“台湾社会的手术刀”,在世界影坛享有盛誉。他擅长将西方电影观念与中国传统电影美学相结合。本人在出国前就听到杨德昌的大名,当时(1991年)他执导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获得东京电影节大奖。后来另一部电影《一一》也获得了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Arvin就是因为看过杨德昌的《一一》,所以当杨导请他回来帮忙下一部片子时,他就到台北,因而爱上了台湾。后来的毕业作品《美》就是在台北拍摄的。Arvin在一次和电影发烧友的聚谈中,回忆起那两年的学艺过程,自称受益良多。

那次聚谈需要放映Arvin的一部短片,而Arvin的妈妈仅有的一片影碟借给了我。借给我时,大姐曾叮嘱我看完要还,因为正版买不上了,她在北京只好买了一些盗版,回来送人了,只剩下仅有的这张。而我由于搬家后一时没抽时间看,还没来得及还。大姐忘了借给谁了,费了很大劲才想起来。真是不好意思,以后做事情不能拖啊。

现在的Arvin在台北的时间多于在美国,已练得一口流利的国语,还每周义务给许多年青人开课讲解电影制作技术。近年又在自编自导一部关于北京的都市片。

Arvin的经历在他的家族里并非孤例。他的表姐和表兄也很特别。

Arvin的表姐Jay Kuo, 毕业于斯坦福和加大伯克利。法学院毕业后从事律师工作多年。然而忽有一日,她放弃了律师的高薪职业,做了纽约百老汇音乐剧的编剧和作曲,作品大受欢迎,连演不衰,挣的钱居然比律师还多。

Arvin的表兄Kaiser Kuo,本科加大伯克利,在亚利桑那大学拿到历史学博士后,到北京发展,是九十年代红极一时的摇滚乐唐朝乐队的创始人。他现在摇身一变,华丽转身,成为互联网大V,是百度国际部发言人,粉丝无数。

Arvin家族里的这几位"异类"活出了精彩的人生,他们最大的共同点就是追随自己的内心和兴趣。只有追随内心,人生才能达到精彩的高度,而精彩的人生往往不是一步到位的,这需要自己的坚持和家人的理解和支持。

2021.1.10

素月-2006- 发表评论于
赞!只有追随内心,人生才能达到精彩的高度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