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山海情》,想到二十集的《回首黄土地》

随翻随摘随忆 能感受得到 , 那块绕在南院上的云,又来了,看着厚。
打印 被阅读次数

看着《山海情》,想到另一个二十集的《回首黄土地》

 

在插场时,见到的农民,干活挣工分;歇间时,呆坐着,连荤玩笑也不会开。说不出整句话。日复一日。

 

后来读知青文学,一下读到那么多的故事,情怀,很奇怪。

 

读历史,屯垦,移民不断,规模都不小。能总结成“风格”来说的就边塞诗吧。想想 ,种地,有啥好说的。

 

边塞诗,都写得老实巴交。军旗猎猎,狼烟孤直,将军白发征夫泪。花俏点的像“千树万树梨花开”“长烟落日孤城闭”。就这命,受呗。

 

《回首黄土地》开头,刚到村的北京知青问所在的峁塬咋这么穷哩。村书记说,和邻村比,“峁塬好着呢!”

 

“从来就这样过日子。老人说,很早以前,有几年“闹红”(红军到了陕北),现在又来了你们北京娃。”

 

文言文世界里和田头呆坐埋头耕种的农民,一地鸡毛里过日子的张王李赵,说着一样的话,感受差不多。

 

解放后,接受再教育,失落的一代,八零后九零后 ..... 又来了,《山海情》。编吧!

 

《活着》的水准呢?过日子的态度呢?

 

住在德国,尤为不适的,遇事,那哪是个社会,就是个组织。和日本人久处,也会觉得那社会就是个“株式会社”。社会主义,就是他们说出来的。

 

住在北美小区里,才知道community,怎么会产生communism society ,怎么会派生出socialism?这里面人,各过各的,断不会整出这些。是德国大胡子瞎整,日本人瞎译。

 

行政区或选区划分而已。不读报,谁管?怎么变成“主义”了?!

 

政府搞文宣,什么新社会,计划生育,放开生二胎,上山下乡运动,脱贫致富,那是人家上下班,行政。拿过来当日子过,是你二。

 

 

比比《回首黄土地》《山海情》。

 

《回》说塬上人咋过日子,干活叫“受苦”,生活叫“活人”。《山》,说塬上人被领着赶着“脱贫攻坚”。

 

《回》,不编剧,而是记实。《山》,编狠了。

 

《回》,不演,原声的陕北话。(猜的。比《山》里听得更觉得是那么回事)《山》,一群大腕在拼演技,那个装!陕北话说成毛主席腔了。

 

《回》是“边声起,衡阳雁去无留意”。《山》是写响应号召,“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回》里见到文宣“普天之下 莫非王土”下的真实之塬;《山》就是个沙滩变金滩的文宣。

 

《回》,说的是塬社会;《山》仍是在讲社会主义。

 

 

 

沙丘上,日光里,几个少年人乍到新地方的那跳跃,狂嗨。神来之笔。

 

和一群小伙伴一起的那小姑娘,耐看。

 

尤勇,张嘉译,很装,秀演技。张嘉译那帽子,是山寨赵本山的。

 

黄轩,脸涂得再糙,也不是个塬上人。但自然说笑。

 

故事太“样板戏”了,就是个集体创作,典型事件中突出典型人物.......”,“焦裕禄带领..... ”再来一遍。这年头,还玩这个,忒那个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