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海的“生煎馒头“延申出一个方言误会

居美国华盛顿, 就职政府部门, 花甲年岁, 天天等下班, 月月等薪水, 年年等退休.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上海话中到底有没有”包子“二字?

有的! 不多。

菜馒头肉馒头生煎馒头,但叉烧”包“就是包, 重油菜”包“也是包, 而小笼则又可以说成”小笼馒头“和”小笼汤包“, 但大多数是直接简化成“小笼”, 谁都明白。

这类“说法”的不同, 有时确实会造成一些误会。

比如, 江西人把馄饨称为“清汤”, 如一个老俵到上海的餐馆, “我要一碗清汤”,您说服务员给他端什么过来?

又, 河南话中无“淡”一说, 所有说到食品的味道, 只有甜咸二分法, 盐太少,他不会给服务员说”太淡了“, 而是说”太甜了“, 以致有河南人到其他地方的餐馆,喊碗肉丝面啥的,北方人口味重, 觉得不够咸, 他想让服务员加点盐, 就喊”服务员, 这面条太甜了“,服务员回答”我们没放过糖呀,怎么会是甜的呢“?

顾客继续说太甜了, 服务员反复争辩”我们绝对没放过一点点糖, 我们又不是上海馆子“!

一去”甜“二来”没放糖“, 吵起来了, 谁也没错, 地方说法不同。

据考证, 河南此刻用的”甜“实际上不是放了糖的”甜“, 而是恬静的”恬“, 恬字有一个含义就是”淡泊“, 这说明河南话中还余留了一些古意, 不知真假。

但由于”甜“与”恬“发音一个是第二声一个是第三声, 各地方言的声调未必一样, 于是就闹了误会。

河南话中, 米饭就是米, 一个河南人到南方的餐馆, 喊了一菜一汤,主食就要了”一碗米“, 服务员闹糊涂了,给他端了一碗米来吧, 有点怪, 不端呢, 客人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就是要的”一碗米“!

一狠心, 端来一小碗米, 客人一看, 火了:

"叫我咋吃呀”!

服务员辩解道:

”你不是说的要一碗米呀“!

经理来了, 给客人道了个歉:“在我们这儿, 生的叫米, 煮熟了的叫做饭”。

Wafik 发表评论于
好在是要一碗米,沒要一碗炒米.
budstone 发表评论于
有趣
花似鹿葱 发表评论于
华府采菊人 发表评论于 2021-02-27 18:24:48回复 'oldpp' 的评论 :
请自觉尊重别人。
你说得对。因疫情引发对华裔在欧美被歧视,我们不能歧视自己不同省份同胞。
华府采菊人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十分僵化' 的评论 : 以前我讲过文革期间小地方领导请客走账的一种方式, 就是借“看望病人”,谁住院或在家养病, 领导去看望也不能空手, 买几个水果罐头或午餐肉啥的,自然公家出钱而且今后也经得起查账,一半带去探视, 一半留着请客。
这是题外的话了。
十分僵化 发表评论于
借博主的宝地再和网友分享一些趣事。我们那看望住院病人或刚出院的,一般送点水果和保健品,让她/他慢慢调理恢复,基本没人送大鱼大肉。我一个河南同学告诉我,他们那谁要是送保健品,那说明你心肠歹毒,是咒别人快点死;他们必须得送大鱼大肉,意思是说你已经完全好了,一点事都没有,能吃能喝身体好。同样的事情有不同的解读,这就是文化习俗差异。北方人爱看春晚,我已经坚持二十年不看了。。。。。。
十分僵化 发表评论于
语言的各地差异确实是个有趣的现象,随着普通话的大力推广,方言的生存空间会被逐步压缩。

大学时有几个河南的同学,他们确实说吃米,而不是说吃饭,我当时不太明白,有个江苏的同学对吃米这一说法也很诧异,忍不住哈哈大笑。然后一个河南的女同学很严肃地解释,在她老家,谁要是说吃饭,别人都会觉得这人好几天没吃没喝快饿死了。听她这么一解释,我们才明白里面还有这样说法。
威伯 发表评论于
什么时候你能悟出“开水”可以不是热的,那你脑子就灵了。
常态 发表评论于
上海话是个大杂烩。中国是个大熔炉。
华府采菊人 发表评论于
回复 'oldpp' 的评论 : 请自觉尊重别人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生的叫米, 煮熟了的叫做饭”, 哈哈。
林外芭蕉 发表评论于
家里河南的,还不知道有这种说法。
oldpp 发表评论于
河南人就是屁事多
华府采菊人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土豆-禾苗' 的评论 : 全面推广普通话, 不只是上海,很多地方的小孩子都不会说本地方言了, 方言相声也就没意思了。

土豆-禾苗 发表评论于
觉得以前“地方方言”是相声的一个重要题材,现在好像不怎么听到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