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妈:
过年了,除了给家里长辈拜年,还有两个人不能拉下:我的硕士和博士导师。
硕士导师赵先生家在兰州,回国不顺路,已经十几二十年没见过了。偏时机不凑巧,前几年打电话他都不在家,只和师母聊过几句。难得今年在家,我俩都很欣喜。电话里,他的声音还是那么洪亮,笑声爽朗,具有穿透力。虽然他是个文人,硕博导师,《楚辞》专家,先秦文学研究最有成果的学者之一,但他的性子就是地道的西北汉子,就像他的硬发,即使花白也根根直立。四方脸,偏长着两个酒窝,特别有反差萌。
记忆中他总是那么忙,总是赶时间,我们给他说事,都须直言快语、简洁明了,多一句废话他都会皱眉。大家都怕他。以往给他打电话,最长超不过五分钟,这次倒难得多聊了几句。他的声音还是那么年轻,一听就想起他风风火火,脚下生风的样子。说实话,我真没料到他今年已经八十周岁了!我感慨他的声音不曾改变,他却惊讶我已年至半百。一转眼,离跟着他孜孜求学的日子已隔了二十余年。我惭愧地道歉:您教给我的那些东西,已经差不多全忘了。他笑着安慰:不要紧,只要你的日子过得好就好。
相较之下,博士导师邓先生更有缘。她家在北京,每次回国路过都会专门去拜访。上次见她的时候,师公还在,虽已卧床,但还认得人,记得我的样子。记得那次给她们带了咱们当地产的无花果,当天清晨才摘的。也不知他是否尝了一颗。三年过去了,师公驾鹤远去,邓先生也九十二高龄了。还好电话里她的声音依旧清晰,口齿清楚,说话有条不紊。
她笑着说:别惦记我。我挺好的。每天都活动,早上出去走五百步,下午走五百步,还打太极拳。我也放心你,我知道你是个规规矩矩,有计划的孩子,不会胡乱闯荡。大家都保重好身体,把每天的日子过好就行啦!
听着她的京腔京韵,特别亲切。记得第一次和她说话就是在电话上,她那一口标准的京腔特别悦耳,令人惊艳。那时我准备考博,由一个师兄引荐,想约时间去见见她。还记得她住在小红楼,楼前有一排核桃树。第一次去见她的时候刚下过雨,核桃树的叶子在雨后碧绿透亮。
二十余年过去了,核桃树的年轮增加了一圈又一圈,我却从她教导要懂得“藏拙”的学生,成了一批批学生的老师。可在她眼里,我还是孩子,那个规规矩矩的孩子。
虽然我不在身边,但老核桃树还在,导师也还在,真好!
就如同我也不在你们身边,但你们都在,真好!
即此,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