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劝人戒淫欲戒妄语,淫欲难戒,戒妄语更难。妄语包括恶口、两舌、绮语、妄言,四类之中,绮语最难,尤其对喜欢写点文字的。
简单解释,绮语就是华丽而不正确的话。绮语之戒难就难在“不正”上,因为正不正是读者定的,并非作者设计的。你写的字,你说的话,如果被定为“正”,怎么华丽都不算绮语,例如:"远处的冬雪宛如静睡的美人,呼啸的北风轻轻掀动她洁白的睡袍,温柔地抚按她的腰肢,给她的梦舞增添几处牵引。"
南方的读者会觉得美,可能会产生想去看雪的期待。但被冬雪和寒冷封锁自由达数月的寒冷北方人,看了以后不仅感觉不出美,心中还会升起一层厌意:“啥玩意儿,美人?睡袍?你到我们这里户外呆两个小时,看看那睡袍能穿不?绮语!妄语!要受报应的。”
十几年前,我游青海湖,在石乃亥寺曾和一位僧人讨论过“妄语”。他给我一种修行践练,戒妄语就是戒:“不知言知,知言不知,不见言见,见言不见,不觉言觉,觉言不觉,不闻言闻,闻言不闻。”
还是很难,例如戒“不见言见”容易一些,戒“见言不见”,难!
谁都知道,如果你把一些你知道的事实说出来,受到的攻击比你胡说一些谎言受到的攻击还要大。后者,攻击者会讲道理驳斥你所说的荒谬,前者,你会受到对方“妄言”之刀的割砍。
一位台湾朋友前几年问我关于统独的看法,我说:统独的意志我会尊重台湾人的选择,但统独实施的成功与否与台湾人自己的努力关系不大。像一个巨大的石球停在山脊,既然它已经停在那里,你加一点减一点石头的重力没什么意义。它往哪边滚应该与山的坡度还有突然的侧力有关。
于是我受到很重的道德熏烤,说我冷漠,不理解人。我怎么办?只好“见言不见“,沉默不语,息事宁人。
两年前,还是那位台湾朋友问我对香港局势的看法。我说游行的人数不重要,重要的是有多少人愿意赌命。不多,10万人愿意赌命,可能成功。800万人游行一百次一点用都没有。这次,台湾朋友居然同意了我,然后驳斥我以前对台湾的看法,说:“要是有武统,台湾至少有500万人愿意赌命,重力还是主要力量。” 我本来还想见言所见,犹豫半天,再次破了妄语戒,沉默不语,息事宁人。
有时经过对方“妄语”的冲击,你似乎对你的“见所言见”能否成功信心也不足,这时你还继续戒“不见言见”和“见言不见”? 难。
例如这样的交流:
A: 你收集资料(指照片)很用功
B: 收集?我这些照片是艺术品!
A想:“难道照片就不能称为资料?我每天收集的资料很多都是照片,其中不少是可以被展出的艺术品。”
这个时候A怎么办? 说道理指出B的“不见言见”,还是避免进一步冲突,采取“见言不见”,给B道歉息事宁人?
我写篇文字,介绍现时一些中国底层人民对社会环境的感受,说他们觉得现时比江胡时代好,算是“见言所见”吧,但一些读者会觉得我在妄语,还有人气愤地说我:“内就是一匹大尾巴狼”。这时候我怎么办? 继续“见言所见”说明我根本没尾巴,即使有个小尾骨,也是小心地夹在屁股后面,与常人无异呢,还是破戒,采取“见言不见”,沉默不语,息事宁人?
太难了,戒这个“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