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三四年前去拜访陈毓贤老师的时候,她就说起在和白先勇合作,为英语读者写一部红楼导读。几年磨一剑,眼下,这本A Companion to the Story of the Stone -- A Chapter by Chapter Guide (《逐回伴读》 终于由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出版,即将上市。UCLA 将邀请两位作者做一线上对谈,时间是2月26日(本周五)西部时间晚八点。注册请到这里:http://www.international.ucla.edu/ccs/event/14861.
因为可以理解的原因,英语读者对于红楼梦的接受度一直不高。白先勇在加大开的红楼梦课,选修的学生大多是华裔,讲课也是用普通话。试过用英语讲,但美国学生对贾宝玉无法理解,甚或嗤之以鼻。红楼梦丰厚的文化内蕴,对于中国文没有化背景的西人来说,就成了难以跨越的文化屏障。
白先勇、陈毓贤二位如何会合作写这本英文导读?相关的文章已经不少,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搜索一番。我想向大家多介绍介绍陈毓贤。
陈毓贤常自称“汉学票友”。她本是菲律宾华侨,因热爱文学,到台湾师范大学去学中文,再到美国华盛顿大学攻读比较文学,结识了她后来的先生,汉学家艾朗诺 (Ronald Egan),当时朗诺为了攻读汉学,从UC Santa Barbara转学到华大,他在UCSB的中文老师,正是白先勇。朗诺从华大毕业后到哈佛读博,已成为朗诺太太的陈毓贤也便随着搬去了波士顿,为就业着想,去读了个MBA, 毕业后从事金融工作。那时史学大师洪业先生正住在剑桥,朗诺和太太常去请教。洪业学问高,人生历练丰富,人又幽默健谈,一开口总是把一屋子人牢牢吸引住。有人无意中说起,应该把洪业先生所说记录下来,做一部口述史。陈毓贤心想,她有时间,有中文文史底子,有英文写作能力,这事舍我其谁?
于是,有了《洪业传》。书是用英文写的,1988年由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书名A Latterday Confucian: Reminiscences of William Hung 1893-1980;1992年台湾联经又推出繁体中文版,书名《洪業傳——季世儒者洪煨蓮》,1996年北大推出了简体版,不过删节较多。2013年商务印书馆推出了接近完整版的《洪业传》,获得包括新浪网、中央电视台等多种机构评选的年度好书奖。至此,陈毓贤这位汉学"票友"算是好好地亮了一招。
她亮的第二招是和胡适研究专家周质平合作,将后者的《胡适与韦莲司:深情五十年》改写为英文版。之所以说“改写”,是因为许多对于中文读者来说不言而喻的事情,对于英文读者来说却需要从头说起,首先,胡适是谁?这就需要费许多口舌,还要将西方读者不熟悉的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环境穿插描述。周作本是以胡适为重心,鉴于西方读者必然对韦莲司更感兴趣,二位作者又不得不先从韦莲司的资料着手,最后出来的英文版 A Pragmatist and His Free Spirit 与中文版已经差异颇大。该书由香港中文大学出版,北美地区就是由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发行。
2008年,第三招亮出:和UCLA教授白睿文(Michael Berry) 合作,将王安忆的《长恨歌》译成英文,仍然由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出版。
就这样,陈毓贤行走在“汉学边缘”,自得其乐,自然生长,竟结出累累硕果。这位"票友”段位不是一般的高了,交往结识的也都是汉学界顶尖人物,洪业之外,还有赵元任、韩南、柯立夫、富路德、司马义等等。2016年,她将自己记录所亲历过的汉学人与事的文章结集为《写在汉学边上》,由本社推出繁体版,次年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了简体版,书名为《亲炙记幸》。《写在汉学边上》上市后很得好评,也是壹嘉常销书之一。今年,借着红楼导读上市之际,壹嘉又推出了《写在汉学边上》电子版。
因此,与白先勇合作的这部英文版红楼导读,是高段位汉学“票友”陈毓贤的第五招了。向英语读者介绍红楼比介绍胡适难得多,讲胡适还能有所依凭,毕竟胡适在美国留学、工作、生活多年,学术上、思想上乃至生活方式上都有深刻的西方痕迹。介绍红楼,面对的是跟红楼的世界没有丝毫关联、也没有丝毫了解的“小白”们,要怎么讲他们才会听?才听得懂?陈毓贤专文写过其中的难处:陈毓贤谈与白先勇合撰《红楼梦》英文导读_上海书评_澎湃新闻-The Paper。如果你想了解更多,来听讲座吧。对了,差点忘记说了,讲座以英语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