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当了3个月临时总统

人世间所有事情的成败完全在于每一个人是否能够努力去尝试去想然后脚踏实地的去做!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孙中山当了3个月临时总统


台湾岛上当局机关、学校团体及军事部队,在礼堂、集会场所悬挂孙中山遗像,  当局官员在就职时对孙中山遗像宣誓。宣誓什么啊?  忠于孙中山?  忠于民国?  “中华民国”早已灭亡了,  孙中山当了中华民国3个月的临时总统。忠于孙中山首次提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  忠于孙中山的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宗旨?  忠于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新三民主义? 还是宣誓要完成孙中山遗嘱中“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更是要实现孙中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号召?孙中山先生是中华民族的也是中国近代史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一生追求中华民族国家统一和中华民族的振兴,尤其是"耕者有其田"在1924年1月20日至30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会后,孙中山又提出了“耕者有其田”的主张。孙中山晩年把它作为实现"平均地权"的口号。虽然孙中山先生在生前没有实現,  但受到全体中华民族的子孙后代的儿女们敬仰。蔡英文宣誓时要为此努力实现吗? 一九四九年后中华民国己亡。台湾岛上的是国民党反动政府的残余军事力量,  也是民国政府官员逃亡残余政权, 是伪政权, 是强占中国领土的不合法政权。是蒋介石残余分子逃往台湾,并将台湾作为反中国统一的基地。中国人民将绝对不能容忍美帝国主义对台湾或任何其他中国领土的非法侵犯,同样地亦绝对不能容忍国民党反动派把台湾作为最后挣扎破坏中国统一的根据地。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到1912年4月孙中山辞职,孙中山当了中华民国3个月的临时总统。此时的孙中山47岁,领导民主革命已经18年,自从1895年领导发动广州起义以来,孙中山是屡败屡战,不断地直接或间接参与领导多达十次起义。

而1911年10月10日爆发的辛亥革命,严格意义上说,是首先由驻湖北武昌的新军,在受到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影响下,发动的一场武装革命,以武昌为点,革命迅速扩散到南方各省,由此引发了更为广泛的大革命。武昌起义的成功,完全出乎孙中山的预料。辛亥革命爆发,南方各省纷纷宣布脱离清王朝统治。当年12月,孙中山结束流亡17年的生活,经香港,抵达上海。

此前,武昌起义发生后,国内缺乏威望高、强有力的革命家坐镇,南方各省都各自为政。孙中山抵达上海后,各省督军代表坐下来进行了投票选举,孙中山当选为临时大总统,并于次年1月1日正式就任。然而,孙中山当时所面对的时局,却是混乱不堪,危机重重,说实话,他的日子不好过。当时,清王朝还在北方苟延残喘,民国政府在国际上并未获得承认,强大的北洋新军虎视南方,各省税收、军队资源有限,又缺乏统一指挥,各自为政,还相互拆台。

对于当时绝大多数中国人而言,包括多数革命党人在内,都对“民主共和国”应该是什么样的,要做什么没有一点清晰认识,他们认为辛亥革命只是一次重复的“改朝换代”而已,目标就是推翻大清王朝,而辛亥革命的口号,恰恰是“反清”,既然已经成功了,接下来就是要“论功行赏”了。有些参与革命的人,因为一己私利没有得到满足,竟然重新走到革命阵营的对立面,比如参与东南革命的应夔丞,参与云南革命的武士英,后来竟成了刺杀宋教仁的凶手。

而有些人认为,革命的目的是反清,现在目的实现,革命党就没有必要继续存在下去,要求“革命成功,革命党消”,要求取缔领导革命的同盟会。革命党人内部,也是兄弟阋墙,相互争斗。同盟会成员陈其美,与光复会成员李燮和,在革命胜利后,就爆发了矛盾,陈其美自称“上海都督”,李燮和干脆占据吴淞,自称“吴淞都督”,双方进行武力对抗。而光复会领袖陶成章则在上海招兵买马,直接威胁到陈其美的权势,陈其美一见,怒从胆边生,指使自己手下暗杀了陶成章。

更为讽刺的是,在武昌起义中的首义者孙武、张振武、刘成禺等人,在临时政府成立后都没有得到好处,他们竟开始转而攻击孙中山,公开辱骂孙中山,还公然纠集旧官僚与立宪党人组成“民社”,推黎元洪为首领,与孙中山领导的临时政府分裂对抗。

孙中山的烦恼还不止这些。当了总统,他更加意识到“柴米贵”,缺钱令他倍加头疼。孙中山回国时,身无分文,还是靠陈其美送了1000银元,暂时缓解些燃眉之急。但是当时百废待兴,南北前线战事正紧,临时政府却没有收入,各省截留下税款自用,没有上缴,被西方列强把持了半个多世纪的海关,根本连一分钱都不给“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无奈之下,孙中山想到用“加税”方式,来增加收入,但遭到黄兴等人的强烈反对:我们革命是为重建美好的社会,百姓生活本来已经很苦了,不能再增加他们的负担了。最后,孙中山想出一个办法:计划将各省的官办实业公司抵押给外国银行,以此换取借款,解决财政困难。这个消息传出,又引发众怒,临时政府还没有什么利国利民的作为,就要将国家财产抵押给西方列强,民众指责临时政府,同盟会内部也指责孙中山此举,是“巨大的卖国行为,千古罪人诚为此举”,一些部长以辞职进行抗议。

孙中山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进行了自我批评,不再重提这项决议。无钱寸步难行,个人如此,国家也如此。临时政府在财政方面,可以说是完全失败,导致其他多数政务无法推行,这样一来,临时政府的“美好蓝图”便无法实施,政府的威信急剧下降,孙中山本人的威望也受到严重损害。痛定思痛之后,孙中山认为,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还是由于自己领导的政府是“临时”政府,那么如何能够去掉“临时”两字呢?唯一的出路就是实现全中国的统一,而实现全中国的统一,道路只有两条:一是以武力北上推翻清王朝;二是以妥协换取北洋袁世凯的支持,逼迫清帝退位。

北伐之路,是行不通的。因为孙中山从革命之初,自己就根本没有掌握武装力量,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他也是一个空架子,临时政府没有直属的军队。各省都督也都打着自己的小算盘,保存着自己的军事实力,只派出老弱病残的军事人员,到南京应付北伐之事。而各省的精锐军队,陆军总长黄兴调动不了,连孙中山这个大总统也调动不了。

手中无兵,缺乏统一指挥军队的威望,孙中山的军令,连南京城都出不了。这种情形之下,孙中山要实现南北统一,唯有一条路可走:妥协,换取袁世凯的支持。孙中山是大公无私的,这一点毫无疑问。对于“大总统”的职位,他并不贪恋,对于权势与私利,他也毫不看重,为了国家的前途与命运,他选择与袁世凯谈判,并于1912年3月15日正式去职。

他希望以自己的妥协,来换得国家变得美好起来,然而,“无利不起早”的袁世凯,与孙中山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人,袁世凯是个野心家,内心充斥着私欲,他的上台,又将中国带向了动荡的深渊。至此孙中山的美式共和制梦彻底破灭。面对民众大量的文盲、奴性、自私,  官僚的贪恋,权势与私利下,   美式共和制在中国行不通。至此孙中山留下“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孙中山先生临终前十七天, 即1925年2月24日,知道自己病已不治,预立了三份遗嘱,这三份遗嘱是《遗嘱》、《家事遗嘱》、和《致苏联遗书》。前两份遗嘱由孙中山口授,汪精卫笔录。《致苏联遗书》则是由孙中山以英语口授,他的苏联顾问鲍罗廷等笔录。孙中山口授遗嘱时,在场的宋子文、孙科、孔祥熙、邵元冲、吴敬恒、戴恩赛、何香凝、邹鲁、戴季陶等人都作为证明人在遗嘱上签了字。孙中山本来也要签字的,但是,因为听见宋庆龄在邻室悲泣,他不忍心让宋庆龄伤心,这天就没在遗嘱上签字。直到3月11日凌晨一时,他自知在世不久,才在遗嘱上补签上自己的名字。

遗嘱全文: “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依照余所著《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继续努力,以求贯彻。主张开国民会议及废除不平等条约,尤须于最短期间促其实现。是所至嘱!”

孙中山后的蒋介石背判了孙中山。三个月后的中华民国被袁世凯的北洋政府替代。北洋时期的中华民国国旗为红黄蓝白黑五色旗,象征五族共和之意。国歌为取自尚书大传虞舜篇的《卿云歌》,其中名句:“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宣告孙中山的美式共和制在中国行不通。孙中山的中华民国是主权独立国家吗? 孙中山的中华民国还存在吗? 今天台湾政府大堂内还挂着孙中山遣像,  请问继承了孙中山的什么呢?

haiwaiyouzi 发表评论于
评述的真好 !台湾道底继承了孙的什么 ?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