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州耽源山应真禅师。为国师侍者时,一日国师在法堂中,师入来。国师乃放下一足,师见便出,良久却回。
国师曰:“适来意作么生?”
师曰:“向阿谁说即得。”
国师曰:“我问你。”
师曰:“甚么处见某甲?”师又问:“百年后有人问极则事如何?”
国师曰:“幸自可怜生!须要觅个护身符子作么?”
应真禅师, 一见忠国师放下一足, 觉得不妥。 因为放下一足, 代表入世。 所以他走了出去, 其实是说, 入世不妥, 应该出世才对。到这个地方倒也没有破绽,甚至到接下来那句“甚么处见某甲?”都没有破绽。然而,接下来问的那句就露馅了。他问的是,如何才能了脱生死? 忠国师对他的回复是, 可怜虫,非要找个护身符做什么?
有生死,是无法了脱的,无论什么法都不行,无论什么护声符都不行。了脱生死的唯一可能是,本没有生死。
异日,师携篮子归方丈。
国师问:“篮里甚么物?”
师曰:“青梅。”
国师曰:“将来何用?”
师曰:“供养。”
国师曰:“青在争堪供养?”
师曰:“以此表献。”
国师曰:“佛不受供养。”
师曰:“某甲只恁么,和尚如何?”
国师曰:“我不供养。”
师曰:“为甚么不供养?”
国师曰:“我无果子。”
哈哈哈,慧忠国师,我喜欢。他应该是个像陶陶一样的段子手。他的回答太有法味了,比昨天那个本净禅师有趣得多。
在寺庙里, 在佛堂内, 我们都会用香花灯茶果等供养佛。善信大德们, 也会供养佛法僧。可是绝大多数人都不明白我们为什么供养。 很多人都是抱着做交易的心态去供养, 去许愿。 就象行贿, 我供养你, 你要给我好处, 要保佑我。
其实供养有三个目的,一是弘法事业本身需要钱, 僧人们也要吃饭。二是教导世人要舍, 舍弃一切。三是通过潜移默化, 去除我慢。很多善信大德也有这样的疑惑, 我供养了这么多东西, 佛菩萨吃到没有。
忠国师说:“佛不受供养。”
我说:“若受了, 就不是佛。” 呵呵,佛是不会受你的供养的,吃了的都是寺里的僧人,供完之后就拿过来吃了,哈哈哈。
没有受, 没有不受, 不取不舍, 才是佛。没有供养, 没有不供养, 无有用心处, 才是佛。应真禅师, 还没有悟。
玄策禅师者,婺州金华人也。游方时拂于河朔,有隍禅师者,曾谒黄梅,自谓正受。
师知隍所得未真,往问曰:“汝坐于此作么?”
隍曰:“入定。”
师曰:“汝言入定,有心邪?无心邪?若有心者,一切蠢动之类,皆应得定。若无心者,一切草木之流,亦合得定。”
曰:“我正入定时,则不见有有无之心。”
师曰:“既不见有有无之心,即是常定,何有出入?若有出入,则非大定。”
隍无语。良久问:“师嗣谁?”
师曰:“我师曹溪六祖。”
曰:“六祖以何为禅定?”
师曰:“我师云:‘夫妙湛圆寂,体用如如。五阴本空,六尘非有。不出不入,不定不乱。禅性无住,离住禅寂。禅性无生,离生禅想。心如虚空,亦无虚空之量。’”
隍闻此说,遂造于曹溪,请决疑翳,而祖意与师冥符,隍始开悟。师后却归金华,大开法席。
玄策禅师, 不愧是六祖高足。一席话, 说得隍禅师哑口无言。你还在那里忙着出定入定,动得一塌糊涂,还妄谈什么定。
定, 是不需要入的。 有出入, 就不是真定。
定, 是不需要修的。 因为无修, 才是真正的定。
为什么不需要修?不见有有无之心。不见有有无之心,离开两边, 本来就是定, 无处无时不定, 是名常定。众生之所以不定,归根到底,就是心中起了两边,然后在两边之间摇晃摆动。如果没有两边,你就算从地球跑到月球,还是不动,就算跑到火星,依然是不动。不动,绝不是要你一直打坐,不起一念,而是无论你如何起心动念又跑又跳,依然是不动。
我准备今晚去城中最大的夜总会看脱衣舞,你若已得常定,你告诉我,我带你一起去。谁要敢说我破戒, 我还是老办法, 拿金刚杵砸在他头上, 然后对着他耳朵作狮子吼:“你个不开窍的, 你才破戒。”“佛根本没有戒, 要守什么?”
忠国师说:“佛不受供养。”
我说:“佛不守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