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LD喜欢收集有些中国味的老东西,当然也包括些不大老的,比如鱼缸、瓷墩一类。
去年年底前在后院建了个养鱼池,因为天气已冷,便没有通水运行。看到家里闲置的鱼缸,于是乎买了几条金鱼,先在屋里养了起来。
说起养鱼,我也算是个老手了,二十年前家里有大大小小的鱼缸七、八个,大的有80加仑,小的10加仑,大多养些热带鱼,包括燕鱼、小鲨鱼等。后来去新泽西工作时疏于打理,于是连缸带鱼都卖了。
在瓷缸里养鱼与正常的玻璃鱼缸养鱼是两个感觉,玻璃鱼缸一般有一定高度,看起鱼来是一种平视,于是欣赏便成了主流。而在瓷缸中养鱼时,缸放在地上,人只能从上面观鱼,于是生出许多与平视不一般的感觉来。
在家里弄了两个鱼缸,一个养了两条金鱼,大概接近3寸大小。另外一个缸里养了几条各色的鲤鱼,以红、黄或红加白为主。Pet'smart里这类小鱼几乎是白送,一刀买3条,若挑选一下的话,有的看起来还是不错的。
两条大点的金鱼
一群小鲤鱼
两条大些的金鱼看起来更聪明些,适应了几天后便明白鱼食是从上面来的,于是每当有人接近鱼缸,便迅速浮到水面,大嘴一张一合的,一副讨要食物的模样,看起来甚是可爱。它们对人也不大害怕,可以把手指伸到水中,碰碰它们的大脑袋。给它们的食物是粒状的,一般吃了两粒后,便游入水中,一副吃够了的模样。
另外一缸小鱼们则是另外一副情景,吃饱时游得较慢,而每天早上或晚上则是迅速游荡,像是在寻找食品,每当投放食物时(薄片,粒状的吃不下去),它们浮出水面,吃一口后迅速沉下去,一副偷了些东西的样子。养了2、3个月还是这个习惯,所以与人也就没有什么交流。没办法去触摸它们,而且感觉有人接近鱼缸时,一副被惊吓的模样。
这些区别或许与鱼的大小,或者种类有关,据说锦鲤与人的交流会更多些。现在后院的渔池开始运行了,这些鱼们都已经迁入池内,等过几天锦鲤到货时买上几条,就齐活了。
鱼池里的鱼们
鱼池
冬天无事时坐在鱼缸旁喂鱼、观鱼是件很惬意的事,当然也多了些事情,如换水,清理鱼缸等。冷水鱼对水质要求不高,即使是直接用自来水换水问题也不大,所以比热带鱼好伺候些。
坐在缸边的椅子上观鱼,有了些高高在上的、带了些审视的心态,似乎有了些主宰的感觉。这与平视时是不同的,这是高度的不同带来的?
而对于鱼来说,做为观察者,我们很难评判鱼的感觉。古云:子非鱼,焉知鱼之乐?我们看不出它们的快乐与忧愁,有多大的天地它们就做多大的事。刚把鱼们放到渔池里时,短暂的适应后,它们自动成群地在池内游荡,仿佛是要探索这一方世界。即使是刚买来的新鱼,也立刻融入鱼群,仿佛没有什么隔阂。
对于鱼来说,养鱼的人似乎成了上帝般的存在,可以决定它们的生存环境和生死。或许它们也能感觉到这种存在,比如到时间就会浮出水面,等待着食物的到来。当然了,也会有人说,这是条件反射或是生物习性。
不知道鱼的视力有多远,能否看到超出水面上的物体,或许是不能的。即使在水里,感觉它们的视力也极为有限,也许只有尺余远吧,这从它们对于食物的感觉大约可以看得出来。
不管快乐与否,鱼们是平静的,看不到它们的争斗,也看不到大鱼欺负小鱼的情景,即使是在抢食时。而平时则是成群地游动,很像是一群五颜六色的潜艇。
鱼被圈养在一方人设定的小天地中,那么人呢?是否也是被超出我们维度的生命圈养在地球上呢?
坐在椅子上或是在池边的长椅上观鱼,很容易脑内空空,愣愣地看着池内,什么都不想,这也许有些冥想或者入定的味道吧,放空一切,什么都感受,或者什么都不感受。。。
有些人喜欢养狗、养猫,应该是很快乐的事。而我喜欢养鱼,也同样能感受到别样生物的美妙。现在池里大大小小的金鱼有20多条,再买些锦鲤,会更丰富些。
花费了诺大力气建了个渔池,一是后院一景,也是为了这观鱼之乐。
观鱼之余,脑海中冒出个想法,鱼有自我意识吗?据说只有几种动物通过了自我意识测验,鱼肯定不是其中一种。但我觉得,鱼虽然不知道自己长啥样,但肯定对自己有个清晰的认识,知道什么是自己的同类,要不然怎么会成群结队呢?这是个很大的话题,以后有机会再说。
刚开池时,一对蟾蜍在池内甩籽。看着那排出的一条条长串般的卵们,无心去除,都是生命,就让它们活着吧。这过了一个多星期,卵已经变成了小蝌蚪们,都藏在石头缝里,看不到它们活动。
正在交配甩仔的蟾蜍
我想,蝌蚪们也是知道自己是什么种类的,它们应该不会跟鱼们成群结队地玩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