蛊惑人心 满清篇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原文再续,书接上回。话说乾隆因为感受到法国大革命背后势力的邪恶,比自己还邪恶百倍而尽量减少与欧洲的来往。不过法国大革命只是左翼革命的1.0版本,经过这次试验后,后面还有苏联与其藩属以及藩属的藩属的不断演化与完善。相信如果乾隆知道,一定会吓得目瞪口呆。

 

我相信乾隆明白,单靠几个暴民不可能推翻法国皇室,暴民能够成功,关键大量贵族与军队已经被渗透成反皇室的力量,所以路易十六调派的军队对暴民袖手旁观,最后拉法叶侯爵直接担任革命派的巴黎国民卫队的指挥。大家可以参考最近白俄罗斯与缅甸的动乱,就会明白人民在军队面前不堪一击。

 

俄罗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说道:“我们不能说所有犹太人都是布尔什,但没有犹太人就没有布尔什。真相就是对犹太人最大的冒犯。从1918至1957,疯狂血腥恐怖的犹太人屠杀了6600万俄罗斯人。”

 

 

他们在种族仇恨下残杀和折磨几千万俄罗斯人,没有一点人性。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残忍的屠杀。一个更为残酷的现实是,世界主流媒体竟然对这竟然熟视无睹,毫不上心。显然媒体掌握在这些屠夫手中。“

 

 

大家想想,一个屠杀可以从1918-1957,持续39年。除了对白人基督徒千年以上的仇恨外,经过几十年的屠杀,还把保留传统与善记忆的整整一代人屠杀干净。剩下都是肝胆俱裂的臣服者。

 

随着这些政权控制的教育培养出来的新一代,可以说是完全改造成一个新的人种。一个唯利是图,只信仰金钱与权力,鄙视一切美德,反对传统,以个人欲望为先的族群。他们血统虽然与他们的祖先没有区别,但从灵魂上,已经完全脱胎换骨。这一点,俄罗斯因为斯大林的反叛不成功,最后还为普京保留了俄罗斯民族主义的土壤。但在新崛起的大国就非常成功,已经成为左翼阵型的典范之作。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就公开表示赞赏。

 

经过几十年的屠杀与培养新一代后,国家已经极端贫穷,此时突然重新准许私营经济,纵容一群没有道德底线唯利是图的人去牟利,从而可以进一步令社会去道德化,原子化。整个社会的道德伦理,家庭就彻底解体。同时引入高利贷经济模式,进一步放大人的欲望,让大众成为债务奴隶。可惜俄罗斯因为斯大林的反叛没有成功,最后在另一个大国实现。

 

很多人以为现在进步了,已经重新允许私营经济了。大家忘记人的一切活动,包括经济活动,必须以道德为约束。英国古典自由经济开山鼻祖亚当史密斯著有被简称为“国富论”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不过大家忽略他另一部著作《道德情操论》。他著名的“看不见之手”是指上帝或者道德。可以说没有道德约束的商业或者从政,最后的结果都是丛林法则,为权力与利益,可以不择手段,欺骗,造假甚至杀人放火都可以,只要不被抓就可以。

 

 

由此可见满清对汉人的屠杀对比犹太人,满清简直小学还没毕业。下面我们分析一下满清的治术,虽然比起现在左翼水平已经相差很远,但满清与犹太政权都是一个部族政权,他们统治的精神与原则是一致的。

 

满清从马上得天下,但也明白不能马上治天下。满清以上数量稀少的蛮族征服一个几千年文明的国家,压力之大可想而知。因此他们也只能局限于一个部族政权,以维护满清族人利益为主。

 

我们摘录一段钱穆先生的《中国历史精神》中的第五讲《中国历史教育》。中国自古以来,政治所代表是法统,教育所代表的是道统。道统远高于法统。政府官吏是遵守法统,而士与君子是宣扬道统的,而士则由儒家精神中培植而来。孟子有一天要去拜访齐宣王,恰巧齐宣王也有事找孟子,派了一个人去请。孟子说他刚巧有病不能去。而孟子随即故意出外访友。门弟子询问孟子:“先生本有意访王,何以王来请却又推病不往?。既有病,却又仍出外访友?”孟子说:“人生有位又德有寿,齐王位高于我,德未必若我,年龄又低于我,我不能受其召而往。“

 

 

孟子是要保持道统尊严,不屈抑于法统之下。汉高祖统一中国,路径山东,首先到曲阜拜谒孔庙。东汉章帝为太子时,张辅为太傅。后来帝即位,巡守泰山,路出东郡,当时张辅为东郡太守。帝到,太守自当迎接。章帝说:“今天我们相见,应先行师弟子之礼。“于是张辅上坐,帝下坐,执书请教。然后再改行群臣之礼,帝上坐,太守谒见,报告政事。这是代表法统尊严的皇帝,自己屈抑在代表道统的师之面前的随手偶拾的两个例子。像此类事,充满在中国全部历史中,只是皇帝要做人,也要讲道德,也要尊崇人格尊严,就也得要尊师。

 

然而满清以少数蛮族当政,怎么可能让中国读书人掌握道统。中国读书人掌握道统,意味掌握话语权。

 

康熙三十三年,康熙帝召集翰林官员作文。题目:理学真伪论。自己做考官,翰林官员当考生。羞辱这帮以才学自居的文人,包括自己的老师熊赐履和一些已经过世的名儒。骂这些人是假道学,同时以皇帝的威严痛斥当世名儒。告诉人们:真正懂道学的是皇帝,真理在皇帝手中!大臣失去道统,就失去了制衡皇权的王牌。法统与道统的统一,使得清王朝成为历史上最为专制的王朝。

 

 

从此清朝的文武百官,自称奴才,口称主子,开口闭口皇上圣明,没人敢和皇上争高下。

 

我们再看,康熙和同时代的彼得大帝,几乎一样的好学。不过,彼得将自己对科技的兴趣推广到全国,使俄国迅速走向强盛。康熙对科技仅仅是个人兴趣,而这种兴趣还有政治动机。他要让汉族大臣看到:他是一位多么能干和智慧的皇帝,满人并非蛮裔。这就是康熙学习科技的动机。

 

康熙年间,戴梓发明的28连发的,当时最先进的火器,康熙弃之不用。还说:以满洲夙重骑射,不可专习鸟枪而废弓矢,有马上枪箭熟习者,勉以优等。后来,天才级人物戴梓被充军关外。这就是康熙打压科技的手段。

 

清朝后期,左宗棠在西北平叛,从一处明代炮台遗址挖掘出开花弹百余枚,不禁仰天长叹:"三百年前中华已有此物,到如今竟然失传,以至被列强所欺凌。"这就是康熙,不仅不发展科技,反而打压科技;不仅不进步,反而退步。这就是很多人心目中的英雄的本质。

 

我们再比较康熙和同时代的路易十四。路易十四奢靡无度;热衷芭蕾;没有兴趣参与任何科学活动;期望成为亚历山大那样的欧洲霸主。真是荒唐,不学无术之人还爱做梦。

 

相反康熙一生节俭勤政;对西学颇有研究;以大禹为自己的治国偶像。很不错的样子。

 

不过路易十四大力支持国家普及科学。他接受大臣的建议,成立了法兰西科学院,法兰西建筑学院和法兰西喜剧院,其成员享受国王的津贴,研究活动受到资助。同时代的康熙,则忙着进行文字狱,以维护满族统治的合法性。

 

路易十四发动了大量的对外战争,打造了一个鼎盛一时的法国。康熙热衷打内战建功立业。对外只和俄国发生过冲突,面对俄罗斯一股小小的远东军,康熙煞费苦心。

 

路易十四为了发展海外贸易,拓展海外殖民地,将国门大开。加强法国与欧洲及世界的联系;而康熙在开海禁海问题上,长期犹豫不决,最后以禁海告终。禁海不仅使中国造船技术一路滑坡,也导致离奇事情的发生:明末对世界地理已有相当程度的认识,清末竟没人知道欧洲在哪(还有其他原因:销毁相关地理和科技书籍等)。有人会说:明朝也禁海,为什么只说清朝的不是?

 

 

须知明朝有七下西洋的太监英雄--郑和;足智多谋的和尚军师--姚广孝;百科全书式的王爷--朱载堉;史上唯一封侯的女将--秦良玉;文武兼备的一代宗师--王守仁;为研究西学加入天主教的宰相--徐光启……明朝的开放与精彩哪是清朝可以想象的。明朝虽然也禁海,却不是彻底的禁,而是时禁时开。即便后期官方从海洋退出,海洋世界也不是权力真空。海商和海盗成为海上的统治者。郑成功之父郑芝龙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出现在中国海域的荷兰船只,常被郑芝龙部截获。天启七年,郑军与驻台荷兰军还发生了一场战争。结果,被称为海上马车夫的,西方海洋强国,荷兰战败。此外,明朝非常重视与西方的交流,积极吸收西方先进的技术。那个木匠皇帝朱由校,还为中西交流做了很大的贡献呢。

 

看到这里,大家是否有愧对祖先的感觉?

 

然后有乾隆的《御制程颐论经筵札子后》云:“夫用宰相者,非人君其谁?使为人君者,以天下治乱,付之宰相,己不过问,所用若韩琦,范仲淹犹不免有上殿之相争,所用若王安石、吕惠卿,天下岂有不乱?且使为宰相者,居然以天下之治乱为己任,而目无其君,此尤大不可也。”以天下为己任,此乃宋、明学者惟一精神所寄,而为清廷所最极端反对。

 

他们只利用了元明以来做八股应举得程朱招牌,他们决不愿学者认真效法程朱,来与闻他们的政权。

 

但清室煞有手段,一面公开政权作实际的让步,一面厉行剃发令,要中国士大夫内心承认一个文化的屈服。因此激起了南方的反抗。当时南方士民拥护明政权之热心,远不如其拥护衣冠制度之甚。只要政体不变更,王室推移,无关重要。至于衣冠文物,则为民族文化之象征,不肯轻变。

 

因此满清发起文字狱。看过金庸《鹿鼎记》的一定记得庄廷龙案。康熙初年,庄廷龙修《明史》,庄家被灭族。这类案件数不胜数,有思想的人几乎被杀尽。此外,满清律规定:凡汉人三十人以上集会者,以谋反罪论处。这可是古往今来第一次,满清在邪恶方面的创意真是无限。

 

于是,有气节者,埋首故纸堆。应科举觅仕宦的,全只为的是做官,更没有丝毫以天下为己任的观念存在胸中。清代中叶以后学术虽日盛,而吏治却日衰,正为此故,而社会也日益愚昧。

 

我们再节录钱穆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清代政府发布最高命令的手续,又是非常不合理。他的最高命令称上谕,上谕又分为两种:一种是明发上谕,一种是寄信上谕。明发上谕都是比较不关紧要的事,譬如皇帝出外巡幸,上陵,经筵,救荒,以及中央政府尚书,侍郎,地方政府总兵知府以上的升降,以及晓谕中外诸事,都由内阁拟好,皇帝看过,再由内阁交到六部,这是中国向来的惯例。寄信上谕是清代特有的,不按上述程序,而直接由皇帝军机处寄给受命令的人。譬如给江苏巡抚的上谕,直接寄给巡抚,旁人谁也不知道。或者要交给吏部尚书的,也是直接寄信给吏部尚书,此外无人得知的。开始时,或因军事机密,才用这办法,后来凡是紧要的事,差不多都用寄信上谕发出了。

 

从前做皇帝,外面送给皇帝的公事,先送到六部,皇帝拿出来的公事,六部也一定得先看。因为政治该公开,而六部尚书是全国的行政首长呀。这在明代还是如此的。那时大官的任用还有廷推,小官的任用则只经过吏部。事关教育,则一定要经礼部的。不能说皇帝私下决定了,不再给政府行政长官预闻就可办。这绝不能说是一种制度,也不能说它是习惯法,只该说它是法术。为什么?因为这是纯粹出之于私心的。而私心则绝不能形成出制度。

 

这也是明朝皇帝比满清懒的原因。大明朝最懒的皇帝应该是万历帝了。30年不上朝,真是历史上绝无仅有。不过这是在皇权与文官制度发生了剧烈冲突,皇权受到压制的情况下发生的,不上朝是万历帝的消极对抗。皇权受到压制?不是说明朝很黑很专制的吗?事实是清以前的皇权一直受文官系统制衡。所以皇帝才用宦官或者外戚与文官系统抗衡。

 

不过万历帝没有因为大臣与他作对而杀过一人。不上朝也并不是不办公,万历年间的很多大事小情,都是万历处理。大的如万历三大征(全胜),特别是明朝的援朝逐倭战争,一直是在万历关心和支持下进行的。小的如利玛窦进京传教,建立教堂等,都是在万历过问下,得以顺利进行的。东西方文明得以交流,万历起了相当大的作用。目前流行的林则徐是"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真是个笑话。除清朝外,中国历朝都是开放的,真正的第一人哪能跑到清朝去呢?林则徐不过是清朝看世界的第一人罢了。

 

事实上,明朝的皇权是有限的,内阁是很成熟的。很多国家大事都是内阁处理了。内阁的老大称为首辅,类似于现在的总理或者首相。这些内阁成员大都是当时渊博,德高望重,聪明绝顶之人(有时也会有些混蛋)。这些人的努力,成了大明皇帝懒散的资本。这就是明朝的部分皇帝不勤政,机构却能一直正常运行的原因。

 

由这一点看来,清代不知比明代倒退多远。其实明朝因为朱元璋非常宰相,已经被以前退步。不过明代还是在制度之下由皇帝来当宰相。宰相废了,而宰相的职权则由皇帝兼。只是宰相做错了,须负责。皇帝做错了,可以不负责。除此分别以外,明代制度还是和过去大体相似的。

 

清代就更超越了这限度。唐宋诸代的诏敕,宰相一定要盖章,没有宰相的章,就不成为诏书。为什么皇帝下诏书一定要宰相盖章呢?这就是一种制度了。为什么清朝的皇帝的诏书不能给旁人看,而要直接送出呢?这就是一种法术了。其中的分别很简单:一个是公的,有理由的,一个是私的,没有理由的。维护整个满洲集团的利益就是满清之私,皇帝唯一支持的力量也是全体满洲人。

 

中国历史从秦以后,历代皇帝的背后就没有这样一个固定的力量。贵族,军人,资产阶级都不是皇帝背后的力量。若说皇帝利用读书人,读书人在拥护皇帝,可是读书人拥护皇帝比较是公的。因为读书人不是皇帝的私势力。而且读书人也不是一个固定的集团。中国历史上只有元和清,皇帝后面有整批蒙古人和满洲人帮忙。其他各代,大体说,是全国的读书人——由全国民众中间受过教育经过考试的人来帮政府忙,这不能说是不公道。有人认为这便是“封建社会”了,这真是胡说。读书人不就是封建。反过来说,皇帝或政府,存心培植读书人,也并不是私心。并不如元清两代,存心扶护蒙古人和满洲人。这种政治当然是私心的。因为其是私心的,所以一切表现都不成为制度,而只是法术。

 

明以前,只有尚书可以直接上奏皇上,他的副手侍郎是不可以的,满清每个部门都安排满汉官员,而尚书侍郎都可以单独上奏皇上,结果尚书管不了副手侍郎。结果全国事务都归皇上一人。

 

然而除此以外,不论什么人,又都不许向皇帝讲话。当时府学县学都有明伦堂,清廷在每个明伦堂里都置有一块石碑,这块碑不是竖栽而是横躺的,故叫做卧碑。卧碑上镌有几条禁令。第一,生员不得言事;第二,不得立盟结社;第三,不得刊刻文字。这三条禁令,恰好是近代西方人所要争取的言论自由,结社自由和出版自由,所谓三大自由了。比起明代来,布衣也可直接向皇帝讲话,这相差就太远了。

 

鲁迅曾评价《四库全书》:“现在不说别的,但看雍正,乾隆两朝对于中国人著作的手段,就足够令人震惊。全毁,抽毁,删去之类也且不说,最阴险的是篡改了古书的内容。乾隆朝的纂修《四库全书》是许多人颂为一代盛事的,但他们不但搞乱了古书的格式,还篡改了古人的文章,不但藏之于内廷,还颁之于文风颇盛之处,使天下士子阅读,永不会觉得我们中国的作者里面,也曾经有过很多很有些骨气的人”。

 

在满清以前,中国地区各政权是不禁止民间修史的。并形成了除了正史以外,还有野史、方志、家谱、话本、演义等等的一套完整系统。这些历史记录真实可靠,可以进行对照研究,是使历史学建立在真相的基础上成为一门科学的重要保证。无论是用以评估政治决策还是研究文化都是最重要的依据。

 

而从满清开始,这一局面发生了巨大变化。满清规定,可以收藏观看的存书3475部,79070卷;严禁收藏的禁书:6766部,93556卷。据统计,满清销毁对其不利的书籍共一万三千六百卷,焚书总数,15万册。版片总数170余种、8万余块。同时还对明代的档案进行系统的销毁,数量至少估计销毁1000万份,同时,对残留的进行了篡改。鲁迅就发现,原来考古发掘的金史宋史等史书上,里面凡是中国两个字,都被满清删掉了。中国的历史就是这样被一页一页撕毁的。

 

满清同时以弱民为国策,让国民处于半饥半饱状态。明末崇祯年间,中国耕地总数783万顷。而顺治16年,中国耕地总数是549万顷。乾隆31年,达到741万顷,才接近明末。

 

明末,传教士利玛窦的《中国札记》这样记载中国:这里物质生产极大丰富,无所不有,糖比欧洲白,布比欧洲精美… …人们衣饰华美,风度翩翩,百姓精神愉快,彬彬有礼,谈吐文雅。而乾隆时来访的英国使者马戛尔尼则说:遍地都是惊人的贫困… …很多人没有衣服穿… …军队象叫花子一样破破烂烂。

 

这就是康乾盛世的本质。

 

利玛窦与徐光启

 

总结满清制汉之策,女真以不过百万蛮族面对泱泱中华时,心理弱势是不言而喻的。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他们就从汉人的文化和民族自信下手,打掉汉人自信和能干的基石。汉人变得愚昧和奴性,才便于他们统治。这就是满清极力丑化扭曲汉人政权及历史的目的,也是文字狱的目的。汉人习惯了当奴才,他们才能放心做主子。国人的愚昧和奴性,就是这样被满清种植的。而满清后期的屡战屡败,除了落后之外,很大程度上就是满清不愿胜。鸦片战争中,满清重用琦善,诬陷林则徐,以及后来的中法之战"法国不胜而胜,中国不败而败",已经把满清的意图显示的清清楚楚了。三元里抗英,更是说明了英国根本没有想象中的强大。满清贵族说过"汉人一强,满人必亡。"即使国难当前,满清首先提防的还是汉人,而不是友邦。于是出"宁与友邦,不与家奴"之语,就不难理解了。

 

至于满清对另一个强大的民族蒙古又用另一个统治手段。满清政府首先是通过尊崇佛教的手段,成功的将蒙古人民进行了人群划分,将整个蒙古划分为僧人和俗人两个部分,并通过鼓励供养的方式,诱导了大量蒙古人投身于宗教团体。

 

 

此外他们在蒙古地区推行的“盟旗制度”。盟旗制度有效的解决了,之前各部蒙古部落首领权利过大的问题,将各蒙古王公都按旗划分了固定的牧区,割断了各部之间的传统联系。

更重要的是,从前从属于一位首领的大部落,被划分为好几个旗,每个旗都有各自的札萨克(执政官),直接向清政府负责。

 

在编旗的过程中,遵循如下原则:1、原来的领主能否成为扎萨克,并不完全取决于其原来的成分,还要考虑其政治表现,如对清土朝的效忠程度、贡献大小;2、编制户口时要重新考虑,使之大体均衡,以防有一些封建主实力太大;3、编制牛录,基本是按照整齐划一的标准进行,使之更像军队,这样更加容易指挥;4、登记户口,保证兵源;5、牧地一经划定,不得私自更改或越界有亩,违者要受到处罚。

 

盟旗制度实施后,迅速有效的瓦解了蒙古大部落的固有势力,将中国历代政府都异常头痛的北方边患化解于无形。以至于,连长城都失去了意义,难怪康熙帝曾颇为自诩的说:“普秦土石之工,修筑长城。我朝恩施于喀尔喀,是指防备朔方,较长城更为坚固。

 

如果简单点说,清政府的蒙古盟旗制度是另一套人群细分政策。将整个蒙古族部落打碎,分化在一个个稀碎的牧场藩篱之内,让这些奔驰的烈马,失去了纵情驰骋的辽阔草原。

另外,这个政策还有一个令人细思恐极的内核,制定这一政策的政治家,对于蒙古人的性格特点掌握之透彻,实在令人发指。

 

蒙古族兄弟们自古以来就不太团结,各部落之间的掠夺和仇杀司空见惯,大部落正是用这种优胜劣汰的方式壮大自己,最终便会出现,成吉思汗这样的英雄人物和蒙古帝国这种庞然大物。

 

当然这是草原的自然环境造成了随时随地的游牧生活,让草原民族难以固化,各部落之间相距甚远,谈不到有什么亲情和睦。而且,游牧的生活,抵御灾难的能力极为有限,一旦发生灾害,为了自己能够活下去,所有人都会拿起武器,去掠夺别的部落和国家。

 

如此,这样一种划分牧场的方式来固化民众,让牢牢依附某一特定区域,彪悍的蒙古人便和农耕文明的汉人没什么区别了,失去了驰骋的草原,再烈性的骏马也得低头。除此之外,满蒙通婚、分化拉拢蒙古王公等等,都是清朝对蒙古使用的手段。正是在这些手段叠加作用下,清朝成功的化解了北方的边患。

 

各位看官看完满清的治术,一定叹为观止。只是强中自有强中手。满清毕竟没有自己是文化,因此他没有能力改变汉人的信仰传统,只能偷偷地阉割,而公开也只能尊孔。下篇我们一起探索犹太更为高明阴险的治术,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卢冠霖 发表评论于
回复 'modems' 的评论 : 文章开首所描述的某大国打造新人种,说明土共更坏。当然,土共属于犹太政权下面的一个诸侯。
modems 发表评论于
满清 vs.土共,谁更坏?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