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be or not to be, 是比特币自诞生以来就没有停止过的争论! 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比特币爆发了波澜壮阔的行情, 截至到今天,BTC的价格已经突破了63000每月/枚,ETH的价格也突破了2500美元/枚的新高。让很多置身于数字货币之外的个人投资的朋友扼腕叹息,这其中,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人群,一类是“鄙视派”,也就是多年来持续看衰+对比特币不屑一顾的朋友,这类朋友是占绝大多数的,即使在2021年,数字货币发展如此迅猛的今天,9:1法则依然有效,如果把各个年龄段的人都统计进来,我完全可以得出结论,也就是绝大多数的个人投资者是不看好比特币的。鄙视派中有的人是思考学习过后不看好,有的人是懒得思考这种看似荒谬的事务,再加上像查理芒格这样的大咖对数字货币的歧视性看法,更给鄙视派的朋友增加了充分的合理性,这种心态很难给自己赋能,进而去了解、思考、学习比特币的相关知识和信息。第二类是“理论派”,用简单的话说,就是知道,但不做。这类朋友经过一定时间的了解、学习,看得懂也认为比特币在世界金融格局中有它存在的价值,但是仅限于文字和理论,鉴于数字货币及其底层的区块链技术,在注册、出入金、交易、持有、报税等环节存在一定的技术门槛,这些门槛给这类朋友造成了参与负担,因此这类朋友也一直没有行动。还有一部分理论派的朋友,由于种种原因,或是法规、或是平台的稳定性原因,一直没有参与,尤其是一直生活在中国国内的朋友,我甚至知道在国内发表和出版相关区块链论文和著作的学者,自己根本没有做过数字货币的交易。所以,我今天的这个blog,就是想针对这两类朋友说一点看法,以及我对比特币未来发展的看法。
(1) 我想对“鄙视派”的朋友说的话:
拿我个人的认知来说,我也是在相对较晚的时间才开始深入学习比特币,在比特币刚诞生后的几年,由于工作的忙碌,以及我对现行世界金融体系的片面的理解,导致我对比特币的认知与看法就跟很多“老先生”一样,是不屑一顾的。觉得这个东西跟小孩子的游戏装备、游戏积分、勋章等虚拟资源是一个性质的,一帮极客童心未眠搞出来的东西,没什么意思,也上不了台面。人就是这样,年龄越大,读的书越多,越容易自以为是,对待新的事物也就越矫情。这就像一百年前,满清贵族抵触修铁路是一个道理,认为会破了大清的龙脉。我也清楚的记得,我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上小学的时候,我的一个老师对当时学习计算机有很大的不屑,大概意思是要我们知道,人脑比电脑不知要强多少,与其花太多精力在电脑的学习上,不如把现有的功课搞好。现在我们知道,AI的发展已经到了让我们人类需要警惕的时候了,它们在认知、感知、逻辑、计算等方面全面碾压人类的大脑很可能会发生在10-20年后。当然,今天的我们不能以上帝的视角来看待具体事情,我老师说的也没错,人脑确实很伟大,伟大到我们都不能完全理解它有多伟大,但是对新鲜事物的理解,和包容是我们今天这个时代每一个有进取心的人必不可少的素质。我们可以看到,对于数字货币的存在,即使在中国94禁令后,依然对数字货币本身保持一定的包容,只不过把现阶段可能存在对现行金融体系的风险,暂时规避掉,而对于数字货币背后的区块链技术,更是在国家层面鼓励其发展、创新,也在全世界范围内率先推出央行数字货币(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简称CBDC)。我个人的性格我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心,即使是我不是很喜欢的事务,也会残留那么一丝丝欲望去了解一点东西。所以,我稀稀拉拉的经过了几年的关注和学习,我逐渐对Satoshi Nakamoto(中本聪)、Vitalik(V神)这些灯塔所构建并发展的数字货币生态及其区块链技术架构,有了一个全新的认知,当然这个过程和时间其实还蛮长的,我自认为自己不是一个特别聪明的人,也不是一个能对新事物做出快速精准且敏捷反应的人。因此,就在这几年,区块链产业规模和数字货币的价格出现了爆发式增长,从雨后春笋般崛起的交易平台到林林总总的币陆续ICO ;从USDT、USDC等稳定币的出现到小扎的Libra白皮书的发布,不断刷新我对这个领域的认知,而我在读了“万卷书”后,还是始终没有走出万里路的第一步。学习是认知的朋友,它可以潜移默化的逆转一个人看待事物的态度以及价值观,而最终的量变是至关重要的, 对于数字货币,我逐渐从不屑一顾的态度,开始逐渐的转变为尊重和认可,最终惊叹人类的智慧可以到达如此的地步,本世纪刚刚过了20年,我可以用我有限的人生经验来评价,区块链技术是本世纪最伟大的发明,没有之一。这种价值观的转变其实是非常普遍的,各位朋友可能从很多资本市场的大咖对比特币评价前后不一致的现象中可以看出来,其实那些从一开始看不起比特币的大V,也一直在学习和积累,他们更聪明,也比我理解的更快,最终他们转变了自己的一些传统观念是很正常的,比如桥水基金的Ray Dalio,橡树资本的Howard Marks,包括Bill Gates对比特币的看法也从不认同,逐渐变为更中立的态度。随着我个人认知的积累,在几年前,我已经开始认识到数字货币及其包括智能合约在内的区块链技术体系,已经是世界金融版图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你认同也好,不认同也好,它就在那里,而且应用领域会越来越宽广。这个趋势不会以任何人和组织的意愿而转变。所以再看衰比特币的大V,他们也不能闭眼漠视,必须主动或被动的做出策略,应对这个新事物的出现对整个自身的潜在影响,而这个冲击在短时间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所以朋友们,如果你是数字货币的鄙视派,继续鄙视没有关系,但是我建议把姿势调整一下,边学习,边鄙视,岂不是更好?
(2)我想对“理论派”的朋友说的话:
至于“理论派”的朋友,我的态度是相对谨慎的,因为简单三言两语的激励和空洞的片面之词,很容易造成误导,在没有充分实践经验的情况下,去下场博弈,会给投资带来巨大的隐形风险。理论派的朋友往往伴随着高学历和高知,读的书也很多,他们往往混迹在各大投资理财论坛、各种微信、Discord、电报社群及投资俱乐部中,接触学习了很多复杂的交易策略及衍生品应用套路,而且数学功底过硬,精算能力强,而且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拥有投资股票、期货、期权、外汇等金融衍生品经验。但是,如果没有亲自动手做过数字货币市场的交易,又拥有了很多理论知识和来自于别人的经验,是非常容易对数字货币市场缺乏敬畏的,甚至用股票投资的方法和策略平移到数字货币市场,是极具风险的。而这个风险不单单是价格波动的风险,在数字货币的持有、交易的整个过程中都存在风险,甚至平台本身、投资标的本身、以及看似去中心化的DEFI协议本身就是一重风险。因此,行动之前的实验性操作是必不可少的,无论是交易数字货币、还是合约、期权、质押、流动性挖矿...... ,都先用用小资金把你想尝试的每种数字货币金融产品跑一遍,走通了,然后再总结利弊,找到隐含的风险,以及与你理论认知相背离的地方。随着不断的深入操作,自己逐渐建立起适用于数字货币市场的投资策略,逐渐加大资金,扩大投资品种是完全可以的。当然,上文也说到,数字货币是由一群小众的极客开始逐渐走向全世界大众投资者的,在传统的二级市场从事投资、理财,除了一少部分量化交易者,散户是不需要拥有什么信息技术的,那些大的卷商附带的交易APP、web程序已经非常成熟且交互体验良好,只要能有简单的手机、PC上网经验、就可以从容的开展分析与交易。但是,数字货币领域投资,即使在数字货币即使发展如火如荼到今天,如果你完全不去从技术的角度去想明白一些问题,也很难理解它的内在逻辑以及它交易过程中的种种概念,譬如节点的验证、冷钱包和热钱包、公钥与私钥、ERC-20,什么是Segwit(隔离见证)?当然,你也需要一点点的技术动手能力,譬如冷钱包的配置、交易同一币种上链选择等等,这个也是很多缺乏技术动手能力的朋友迟迟没有开始第一步的原因。但是随着近年来,数字货币版图的扩展,越来越多的传统渠道,比如Paypal、Square以及Robinhood这种传统支付渠道和券商,支持交易买卖比特币,二级市场也逐渐有了Grayscale(灰度)这种信托性质的产品(GBTC、ETHE);加拿大市场今年由PURPOSE上线了世界第一个ETF(BTCC)。尽管这些产品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数字货币,因为你无法获取这些币的私钥,这些币是这些中间机构帮你托管的,但是这些产品开始给数字货币打开了一扇窗,让一些光照了进来,给机构一个合规的投资渠道,也给技术基础不太好的散户一个简单化的投资方式。所以,随着数字货币版图的发展,交易对信息技术的基础要求会越来越低,技术也不应该成为散户与市场之间鸿沟。
(3)比特币的明天--我等待得“拼图”
我们的一生,遇到改变全世界某一领域格局的创新,其实并不是特别多。当我们有幸遇到了这种创新,并在尽可能早的时间采取了行动,对我们一生的格局会产生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譬如蒸汽机的出现、譬如铁路的出现、譬如互联网的出现,如果正处在这种创新变革当中的人们,尽早的认识到并进入这个产业,或是投资这个产业,在职业效率上是会远远甩开其它产业从业人群的。我们说的小一点,认同Fire运动的朋友,与其每天算着自己被动性收入和最早可以退休的年龄,不如抽出一点时间,识别发生在这个世界上的这种变革,并采取行动,产生的效果会远比静态的计划自己收入和理财要大得多。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要识别哪些东西是真的革新,哪些是有炒作因素的革新?我来举个例子,经历2020年投资理财的朋友,可能会感觉到,如果个人的投资收益翻了两倍以上,大概率这个人要么投资了特斯拉,要么投资了数字货币,也就是说从去年到现在,在二级市场上最赚钱的投资标的就是新能源汽车和区块链两条赛道,先发布局这两条赛道的木头姐-Cathie Wood也在2020年一战封神,但是在我的认知中,我不觉得新能源汽车是改变全人类格局的创新,汽车的发展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今天我们所开的汽车,包括新能源汽车,跟100年前相比,在速度上、驾驶上,有多大的变化?其实没有什么本质的变化,靠化石燃料发电的国家,电动车一点也不环保,顶多能让某一个地区的城市群尾气排放少些而已。甚至新能源汽车的发明,还没有MT、AT变速器的发明更具里程碑意义,这个观点我跟很多资深的,工作在汽车领域的朋友交流过。但是区块链技术不同,它的诞生注定了要跟中心化的金融、信用体系发生对立,无论这个中心是非盈利机构、企业还是政府。这种对立也迫使中心化的东西自身演变,加速进化,以适应来自区块链技术的冲击。以个人的角度来描述,传统金融经历了几千年的进化和演变,在合规合法性的同时,也有很多的东西让我们觉得是理所应当的,譬如货币的国家属性、譬如需要第三方背书的权证交易体系等等。这些在数字货币的诞生后,它的合理性开始出现了一些动摇,甚至有些人开始质疑,为什么银行有冻结我财产的权力,为什么我把自己的房子抵押,从银行拿出房子市场价格60%的现金,需要如此繁多的手续?为什么被动的承担政府流动性宽松所带来的通货膨胀结果?这些疑问被很多年轻的币圈信仰者拿来作为向传统金融体系呐喊的理由。但是时至今日,数字货币的市值以及它与传统金融体系的投资、消费接口仍然没有那么畅通,也仍然被各个国家的央行虎视眈眈的警惕着,但是正是这种看似不可调和的对立,让我更加坚信,区块链技术及其数字货币的发展,敲响冲击传统金融的号角,让传统金融被动的变革是不可避免的。它是即互联网之后,最重要的科技创新。
作为小老百姓,宏观的东西要了解一点,毕竟那是天时。但是回到散户投资理财本身,逃不开的话题就是,比特币的空间还有多大。我个人总体还是以股票、ETF、期权等产品为主,所以我从来不觉得自己是所谓“币圈”的人,我认为影响比特币价格走势最重要的因素,并不是币圈自己发生的那点事儿,譬如挖矿减半、STO、DEFI、NFT等等,币圈自己的革新确实是可以推动比特币的走势,但这些并不是决定性因素,因为比特币要想达到超出想象的高度,必须让币圈外面的钱进来,因此传统金融体系对比特币的信心才是最重要的。我今年从币圈的人对于比特币走势的观点中可以明显感觉到,他们对于比特币价格预测方向是趋同的(长期看涨),但是根因(支持比特币上涨的根源因素)分歧严重。很多传统估值派拿出来各种各样的估值模型,来给这轮牛市的顶部价格预测提供一个依托基础。由此也让很多不明所以的韭菜口口相传,什么本轮到8万,本轮到10万,20万,5年到100万的都有。也有很多江湖气比较重的“砖家”,用铁血暴力革命般的语言,来给他们所谓的“信仰”打鸡血,任何现实世界金融体系的问题,都被看作是“旧势力“,什么量化宽松、通货膨胀、金融机构冗长的信用评估过程 这些客观存在且有合理性的东西,都被传播“信仰”的币圈“砖家”贬为糟粕,并把这些作为比特币暴涨的根本原因,以及唯“去中心化”独尊的合法性,大有现实世界金融已是末世,法币很快沦为废纸,而自己就是那个出淤泥而不染,众人皆醉而独醒的人,梦想靠比特币独善其身,完成阶层大幅度越级。这部分朋友我觉得一方面心理上可能需要某种信仰才能让自己长期持有而不卖飞。另一方面是被现在充斥在币圈的“毒鸡汤”侵染已久后,出现精神恍惚,忘了自己其实还需要现实世界的粮食来喂饱自己,还需要现实世界的法律保护自己生命安全。当然,最大的问题是他们低估了现实世界“人”的能力。现实世界金融体系的确是有很多问题,但是它因为人(或者说人建立的优秀制度)的存在会达到惊人的自我修复。所以,尽管我是数字货币和区块链技术的拥趸,我认为作为老百姓,在不违法的情况下可以适当配置一些数字货币资产作为自己投资组合的一部分,但我不认为未来数字货币会取代法币,而是坚定的认为法币一定会“驯服”数字货币,将其纳入传统的金融体系的一部分。而这个前提是我对于数字货币投资分析的基础。我说这些并没有怼比特币多头和信仰者的意思,我本人也是比特币长期看多者,但是基于我对未来法币一定会“驯化”数字货币的假设,数字货币与法币共同构成二级市场投资的价值载体是必须要完成的,这样,以比特币为首的数字货币才能到达我们期待的高度。 而作为投资数字货币的散户,其实根本没有必要一定给自己在这轮牛市中一个顶部预测,因为我觉得根本没法预测,但是,我们可以去想象,如果数字货币充分融入了世界金融体系,将会是什么样子?而我的想象是这样的:
- 在二级市场投资中,数字货币和美元、加元、人民币都可以作为股票、基金等投资品的基础货币,股票也会有美元报价和数字货币报价。
- 我们可以像投资外汇那样,投资数字货币;
- coinbase、币安这种数字货币平台同样可以投资股票、基金、期权;而盈透、富达同样可以投资数字货币(可导出到私钥)及其衍生品。(我在发表这篇blog时,币安和FTX已经上线了stock-token)
- 我们可以在区块链上签署任何协议,
- 政府和媒体通过区块链发布新闻及公告,并永远的保留在链上,不可篡改
- 我们可以在绝大部分商户用数字货币结算
- 绝大多数企业和政府组织可以合法合规的将比特币纳入资产负债表。
- 普通百姓,不再关注数字货币,因为它已经是投资和交易最基本的工具。你购买、兑换就像在银行购汇、结汇、买基金一样容易。
- 个人投资者已经不再关注冷钱包,因为银行已经替你做了,你通过网银就能操作数字货币,而这些银行都是花旗、富国、TD、RBC等大行。
- 我们可以在银行抵押固定资产如房产,可以选择获得法币或数字货币
- 我们可以在任何国家、任何地点(包括太空)对任何商品和服务,用数字货币在第一时间支付
基于我的想象,如果它们都实现了(我想象力有限,这个标准并不高,我相信不会太久就可以实现),比特币的“汇率”价格是我没法想象的,但是也只有那个时候,我才会考虑是否有必要把自己的数字货币换成别的货币。而现在只需要观察上述“想象”如果能实现,数字货币自身的发展需要完成哪些拼图(里程碑事件),而这些拼图中的的很多其实已经完成了,而那些没有完成的拼图,就是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关注这些里程碑,比单纯的盯住价格(本轮牛市高点8万、10万、20万)要更有参考性和可行性。而这些拼图和里程碑是否会在本轮牛市全部达成,是不得而知的,而我们能做的,就是持有,等到我们预期的拼图,一个一个的出现。下面我们就来罗列一下数字货币已经完成的拼图:
- 交易所的建立(意义:将数字货币从点对点的交易,变成了撮合交易,大大提升了效率,并有条件的与部分金融机构实现资金联通)
- 数字货币与法币的桥梁:稳定币的诞生(锚定美元的主流的稳定币有USDT、USDC、DAI等,facebook的libra也算是稳定币,只不过锚定一揽子货币)
- 芝商所比特币期货合约上线
- 数字货币信用卡(coinbase、币安、blockfi等都有发行,但是并不是所有国家都合规)
- 比特币金融衍生品(如永续合约、欧式期权、美式期权,binance、bitoffer等平台都可以交易)
- 数字货币抵押借贷和收息(目前主流的几个平台:BlockFi、Nexo和Celsius)
- 银行支持数字货币交易出入金及结算(早前大型银行普遍对数字货币交易不友好,都是些小众的网络银行,去年星展银行迈出了很大一步)
- 电子支付渠道(paypal、square等app, 小的券商如Robinhood Wealsimple Trade可以购买持有、交易,但这些平台都不是真正的持有比特币,私钥在平台手中)
- 二级市场交易(灰度抢先搞了信托基金,但是投资溢价不稳定;加拿大市场今年由PURPOSE上线了世界第一个ETF)
- 交易所合规(Coinbase刚已上市)
- 上市公司资产配置(Tesla、MicroStrategy、美图等公司购入BTC或ETH)
- 发卡行结算(VISA允许使用加密货币USDC结算其支付网络上的交易)
我期待近期能实现的拼图:
- 大摩、汇丰、花旗等大行支持数字货币账户开户,并支持其结售汇、转账。
- 美国市场ETF上市(这个非常重要,目前富达、小摩都在排着)
- 盈透 、富达、德美利等大的卷商支持完整的加密货币交易(可提币到私钥)
- 标普500大部分公司持有数字货币
- 发达国家主权基金有投资数字货币
以上的内容是我对数字货币在今年这个加密货币大爆发时点的思考,希望与尚未进入数字货币投资领域的朋友,分享投资数字货币本身的意义和心得,以及数字货币对个人投资理财及践行FIRE运动本身的价值。对于数字货币的投资,大家一定要有自己的理解,不能人云亦云,否则会很容易被别人收割,很多在股市都没做过期权和期货的朋友们,在数字货币市场做合约和期权,瞬间就爆仓的不计其数。我们要敬畏数字货币市场,你不尊重它,它翻起脸来可比股票市场更加冷酷无情。而对于数字货币市场上成千上万的币种,我们投资哪个币一定要充分了解这个币背后的逻辑和价值,我个人就不认同把比特币之外的币都叫山寨币,像ETH的智能合约、DOT的平行链、LINK的预言机等,我认为都是区块链技术体系很重要的创新,不能把它们笼统的都算作山寨币,当然出于收割韭菜目的的币种和资金盘项目也确实有很多,这个需要我们要擦亮眼睛,多学习,多了解,不要犯常识性的错误。最后我想说的是,数字货币投资涉及很多国家的法律敏感区,务必要解读所在投资地区的法律法规,适用在哪些交易、持有和支付环节。要合法的从事数字货币投资,我们是投资者,不是革命者和搅局者,不要让有意义的事情变得那么暗黑。对于数字货币领域及其底层区块链技术体系,我个人也在不断学习,我的思想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我也从很多朋友的交流中得到很多启发,如有错误欢迎大家及时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