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争议声中纪念拿破仑,德国深思反省后缅怀受害者。
法国官方举行活动,纪念拿破仑逝世200周年。法国总统马克龙、总理卡斯泰等政要出席活动。马克龙夫妇为拿破仑墓敬献花圈。马克龙发表演讲称,拿破仑是法国的一部分,是法兰西历史上的重要人物,虽然拿破仑也犯过错,但他仍然是伟大的战略家和立法者,马克龙呼吁民众客观看待拿破仑及其留下的遗产。马克龙成第二位敢公开评价拿破仑的法国总统。创造法国历史的伟人抑或恢复奴隶制的暴君?
据法国媒体报道,在20分钟的演讲中,人们感受到了马克龙对拿破仑的敬意。在法国国内,左翼政客抨击拿破仑是“偏执狂”与“暴君”,他们认为对这样一个人物大加纪念不符合现代社会的价值观。文化部长巴舍洛就强烈反对这次纪念活动。右翼政党对拿破仑的遗产与领导力予以高度赞扬,认为拿破仑提倡平等、社会进步和世俗主义的“新风”极大巩固了法国大革命成果,并一直影响到千里之外的拉丁美洲。
马克龙是继蓬皮杜之后,第二位敢于公开评价拿破仑的法国总统。外界猜测马克龙是否要借此传达出某些政治信号。对此,爱丽舍宫回应称,马克龙对待拿破仑的态度是 不想避而不谈,既不美化也不否定,更不会忏悔。
拿破仑1769年出生于科西嘉岛,1804年创立法兰西第一帝国,1814年退位,随后被流放至厄尔巴岛;1815年复辟后,在滑铁卢之战中战败,被流放到圣赫勒拿岛。1821年5月5日,拿破仑在圣赫勒拿岛去世。200年后,这位法国皇帝的影响并没有随着他的死亡而结束。《民法典》、凯旋门、荣誉军团勋章、高中毕业会考、街道编号、城市垃圾回收、高等师范学校……拿破仑留给法国的遗产名单长得几乎没有尽头。然而,拿破仑曾在生前发动战争导致百万人死亡,并在法国海外领地恢复奴隶制度,这也让他成为一个不易纪念的“复杂人物”。
在欧洲的德国默克尔缅怀纳粹暴政受害者
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结束76周年之际,德国总理默克尔呼吁永远铭记受害者。社民党政治家表示,应设置中央纪念场所。联邦政府总理默克尔表示:“持对在纳粹暴政时期丧生的千百万人的记忆,是我们的永恒责任。”
德国外长马斯(Heiko Maas)推文“感谢为把世界从法西斯主义中解放出来而冒着生命危险或牺牲了的千百万人”。他警示说,法西斯主义迄今仍存在:“不幸的是,即使在今天,法西斯主义理念也未完全泯灭。”他表示,“我们每天都必须捍卫民主和自由”。德国外交部欧洲事务国务部长罗特(Michael Roth)在为门户网站t-online撰写的一篇特约文章中支持在柏林设置中央纪念场所,以纪念所有纳粹暴政的受害者。这位社民党政治家写道:“早该有这样的场所。我们需要有共同纪念所有受害者、铭志所有受影响国家的痛苦的场所。”
纪念日之际,基民盟秘书长齐米亚克(Paul Ziemiak)在推特上引用了德国前总统冯•魏茨泽克(Richard von Weizsäcker)的话:"我们本无理由,参加今天的胜利庆祝。但我们有足够理由认定,1945年5月8日是德国历史上一条错误道路的终结,蕴含着走向良好未来的一粒希望种子"。
1939年9月1日,当时的德意志帝国入侵波兰,由此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导致6000万至7000万人丧生,其中,600万犹太人成为国家社会主义种族狂热的受害者。抵抗纳粹联盟 —— 美国、苏联、法国和英国 —— 的军事干预最终迫使德国人投降。德方于1945年5月7日在法国兰斯(Reims)宣布无条件投降;翌日,在柏林再次宣布投降。由此,欧洲战场战事结束。
不论是受害者、凶手还是帮手,1933年到1945年纳粹时期的亲历者越来越少。在不久的将来,德国如何在没有见证者的情况下反思历史?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历史学家、政治家和教育家早已开始绞尽脑汁。加上近年来,种族主义和反犹主义大有抬头之势,解决上述问题也变得更加重要。在此背景下,设置“中央纪念场”成了德国人的普遍呼声。
拿破仑和希特勒一个有人公开纪念,一个却是无人敢言,区别判然,何焉?
第一,拿破仑更多的是正面人物,而希特勒则是历史的反面形象。
拿破仑不仅在法国的历史舞台上影响深远,在世界历史的舞台上,也是彪炳史册。虽然拿破仑执政后期,一度也是侵略者的角色,但是拿破仑的军队所到之处,都摧毁了当地的封建秩序,并且把法国大革命之后的各种先进思想推行到了欧洲各地。在法国大革命思想的影响下,全世界的资产阶级革命都积极学习法国。
拿破仑的帝国是成也大革命思想,败也大革命思想。正是因为大革命思想的推广,欧洲的封建秩序被严重摧毁,拿破仑的军队所到之处,势如破竹。同时,也是因为大革命思想的深入人心,民族独立的情绪在欧洲各地兴起,兵败俄国之后,帝国很快就在民族独立的浪潮中被反法同盟击败。
希特勒虽然执政初期,带领德国走出经济危机,在合理的情况下,挑战凡尔赛体系,带领德国再次走向振兴,也不失为一个优秀的领导。但是在膨胀起来之后,发动的全部是侵略战争,特别是种族灭绝,是他永远不能洗刷的罪行。
对犹太人的暴行,虽然口头上声称是为了除去劣等种族。但是其实更多的目的是为了敛财,搜刮财富,但是换来的代价却是成千上万的所谓的劣等种族的灭绝,无论从什么角度来讲,这都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绝后的黑暗和暴行。
第二,两者失败的过程有所不同。
拿破仑的帝国可以说是在“回光返照”的虚假辉煌中瞬间崩溃的,兵败莫斯科之前,似乎欧洲列国都依旧臣服于法国,并且组织了规模庞大的联军,并肩作战,攻入了俄国,附庸国和盟国似乎和法国的关系都是非常亲密的。但是兵败俄国之后,欧洲各国迅速组织了强大的盟军,昔日的小弟和盟国纷纷倒戈,1813年10月,莱比锡一战,拿破仑战败。1814年4月,拿破仑退位。此时距离兵败俄国,仅仅过去了一年半不到。
虽然退位之后的拿破仑也曾经试图再次崛起,但是再次执政后的拿破仑再也无法找回往日的辉煌,滑铁卢一战,法军溃败,拿破仑的政治生涯彻底结束。
相比拿破仑帝国,希特勒的帝国从兵败俄国到最后失败,坚持的时间要久一点。兵败莫斯科之后,德国在之后的两年中又相继组织了斯大林格勒会战和库尔斯克会战,试图重新夺回战争主动权,打垮苏联,遭遇失败之后才彻底丢失了主动权。而德国的附庸和同盟们也并没有因为德国在俄国的失败就立马倒戈,这体现了希特勒的帝国对于当时欧洲各国的控制力要强于法国。当然,最终还是失败了。
第三,两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完全不同。
拿破仑所处的时代,英国虽然已经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法国自己也爆发了大革命,但是更多的国家都处于封建时代后期,多数国家甚至连民族意识都不强烈。世界虽然开始了一体化的进程,但是基本上还是相对割裂的。美国虽然已经独立,但是基本上还是打酱油的角色,其他的地区更多都还在冷兵器时代。所以拿破仑战争更多的是欧陆国家的内战,与世界其他地区基本上没有关系。
希特勒所处的时代则完全不同,不仅世界早已一体化,并且多数国家民族意识强烈,国家主权问题更是寸步不让,希特勒发动的战争就不是欧洲自己的战争,很快演变为世界大战。总的来说,拿破仑和希特勒虽然都是影响力非常强的人物,但是两者的历史地位是完全不同的,机械的对比意义并不大,若非要强行对比,也必须站在各自所处的历史背景中去评价两个人历史地位。人中灭绝是人类社会最不能原谅的罪行。希特勒为了获得德国人民无条件的支持,他提出了人种优异论,认为德国人才是纯正的日耳曼人,也是最优秀的人种,而其他的诸如斯拉夫人和犹太人都是劣等民族,英法奥这些国家,都是杂种日耳曼人。因为当时整个世界都处于一个经济大萧条的时期,因此这种激进的言论很容易洗脑了本就无知的民众。在法西斯党人的屠杀之下,西斯拉夫人和犹太人的人口大幅度的削减。假使法西斯战争继续下去,不否认斯拉夫人和犹太人有着绝种的可能。
拿破仑希望建立一个欧罗巴合众国,自然就要削弱其他国家对原本自己国家的爱戴。横扫欧洲的拿破仑与希特勒,在口碑上呈现两极分化。但两人却有着惊人的相似点。逐渐引起了近代历史学家的重视。
拿破仑于1804年执政,希特勒于1933年上台。时隔129年。
拿破仑于1809年占领维也纳,希特勒进入维也纳于1938年,时隔129年。
拿破仑于1812年进攻俄国,希特勒于1941年进攻俄国,时隔又是129年。
拿破仑于1816年战败,希特勒于1945年战败,时隔还是129年。
两人掌权时都是44岁,进攻俄国时都是52岁,战败时都是56岁。
上台时间:希特勒任国家元首时间从1934年——1945年,一共11年。拿破仑上位时间则是从1804年——1915年,总共11年。人生转折点都是进攻俄国。
二者都没有跨过英吉利海峡。都在北非到遭受挫折。在与俄国开战前都曾关系暧昧。
拿破仑是科西嘉岛人,希特勒是奥地利人,都不出生在法国和德国的主要国土上。
二者都是从小兵开始当起,直到权力最高峰。
拿破仑碰上了库图佐夫,希特勒则遇上了朱可夫,都是俄国历史上数得上的名将。
拿破仑被流放后,他曾经那山呼海啸般的追随者如同肥皂泡一般迅速消失了,希特勒死后亦是如此。
拿破仑和希特勒都很崇拜腓特烈大帝。
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率领俄国军队与拿破仑交手几次后均告失败,被迫将军事指挥权全部交给手下的将军们,129年后的斯大林也是如此。
拿破仑手下有26位元帅,希特勒麾下也是26位元帅。
究竟是什么导致了两人的评价如此之大,或许就要交给时间来看待了。
现在美国及其西方许多政客正在打“种族灭绝”这张牌,然而如果没有确凿的事实证据,仅仅是为了某种政治利益的需要而假设命题,谁都可以进行”种族灭绝“,对于那些因种族灭绝而牺牲的千百万、千千万的受害者来说毋宁说是一种不负责任的亵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