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鸡娃的下一步?

作者保留版权

国家的教育政策直接受国际大环境影响。

历史经验表明,第二的国家将始终处于第一位的国家的整体打压之下,直到第二位的国家彻底失去威胁为止。前苏联、广场协定前的日本无不如此。这种情况会一直持续到第一位的国家因不可抗力失无法保持国际上的控制能力,被新的第一位国家取代为止。

21世纪第二个10年以来,全球第一的强国,逐渐意识到中国的威胁,开始建立由经济到科技的全面封锁。由封杀华为这样的中国高科技企业、到终止哈工大等中国高校使用先进的科学计算软件;从芯片之争、到对美国华人科学家群体的大规模调查甚至刑事指控。美国在建立一道美中经济与科技的禁区。

美国参议院通过的《无尽前沿法案》。它不仅提供超过千亿美元的资金,推动美国在科技领域的领先优势;另外一方面,把中国为首作为假想敌,以更加严苛的审查制度,避免中国从和美国的科研合作中提升国力。

纵观中国近40年来的发展过程。首先由《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广大农民的劳动热情;市场经济政策和“三架马车”点燃了工业大发展的“圣火”。大量劳动力从农村转移到城市成为产业工人。高校扩招又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工程师团队。

目前的情况是:在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国和第一大工业国之后,下一步拉动经济增长,经济结构要从“以量(工业产量)的增长”为主转型为“以质(高附加值产品)的改善”为主的阶段。那么这种改善只有通过教育和科技创新才能实现。21世纪以来,中国大城市的中产阶级(工程师、管理人员)首先认识到了这一点。为了让自己的下一代能够继续占据社会阶层的高点,“鸡娃”的现象应运而生。“鸡娃”这个词也从“海淀”而走向全国,形成“鸡娃运动”。

中国人传统上重视教育。但是从科举制开始,中国的传统教育就是一种应试教育,不是一种重视创新的教育。现在城市中产阶级普遍为孩子教育问题焦虑,其核心也不是焦虑自己孩子能否实现自己的理想,孩子的才智是不是得到了充分发挥,而是自己孩子在当前的应试教育体制下能不能取得最大的好处,结束教育后能否找到高社会地位、高收入的职业。

所以,当前孩子普遍性的参加各种补习班和无穷无尽刷题,成为了基础教育的矛盾所在。它其实阻碍了基础教育中培养孩子们对学习知识,追求真理、产生兴趣;发现发挥孩子们各自的天赋的功能实现,从内而外、从现实到制度上不利于未来中国科研核心力量的提高。

众所周知,人类生活的进步,源自科技的提升。而科技突破,得益于极少数“天才”的发现。牛顿的微积分与运动定律,奠定了工业革命的基础;麦克斯韦的电磁方程组,给人类带来了之后百年的电气革命。但是,“天才”的出现,不仅仅取决于人口基数,更重要的是其所在国家和文化圈的整体教育与创新水平。17-19世纪的英国,一直是世界的经济与文明的代表。大量的有钱、有脑、有闲的知识贵族,在探索着人类从未接触过的领域。亦如19世纪的德意志与20世纪的美国。

在以上现实与历史的激励下,中国政府正在积极变革教育政策去迎合挑战。从新闻所关注的到人们无法触及的角落;由中心城市、重点学校,到面向全国、辐射大众。一系列新的教学理念、择优制度已经分级实践。广为人知的清华“姚班”“邱班”就是其中之一。

鸡娃的家长们都是对孩子的未来有着美好的憧憬并愿意为之付诸实践的人们。但如果对未来之路的方向考究出了错,就不免得不偿失了。孩子不仅没有给成年的事业打好基础,还失去了快乐的童年。

茅山道士 发表评论于
鸡娃是什么意思啊?
茅山道士 发表评论于
鸡娃是什么意思啊?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