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见棕榈不见人,见刊《中国报》2020年5月7日C7版

知华友华的《中国报》专栏文章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只见棕榈不见人

   

    冠病疫情不退,国人依旧受限,不能随便外出,“只见棕榈不见人”的现象比比皆是。尽管从5月4日起,全国进入“有条件行管令”(CMOC)阶段,这种见树不见人的境况,估计也不会快速翻转。具有很强观赏性也是我国最重要农产品的棕榈树,再风光无限,也只是天可怜见。

今天是5月7号,是长篇小说《又见棕榈,又见棕榈》的作者於梨华的“头七”。5月1日,於梨华在美国东部一家养老院辞世,享年九秩。她去世前夕,照顾她的养老院一名caregiver(护理员)确诊了新冠肺炎。於梨华还没有送去医院检测,就已谢世。她是否也感染了COVID-19,遂成难解之谜。不过,她死于冠病灾害链中的次生灾害,这一点似乎毋庸讳言。惟其如此,中国对她的去世,报道不多,更鲜少提及在养老院照顾她的那名护理员,此前确诊了新冠肺炎。

冠病次生灾害,需要引起国人在PKPB时高度重视,要尽量避免发生。众所周知,在灾害链中最早发生的起破坏作用的灾害,是原生灾害,而由原生灾害派生出来的次一级灾害,则被称为次生灾害。例如,美国密歇根一名女子,因为没戴防疫口罩,超市的看门人便不让她进店,双方因此发生口角。该女子觉得没面子,回家取来枪支,返回超市把这名看门人打死,然后逃之夭夭。类似的冠病次生灾害,乱相种种,中国前段时间一度很多,我国也偶有耳闻。应该防微杜渐,并引以为戒。

话又说回“留学生文学鼻祖”於梨华老人,她已离去,“又见棕榈,又见棕榈”遂成为“只见棕榈不见人”。生在中国大陆、成名于台湾的於梨华,与我国也有文学渊源。她1993年来过吉隆坡,参加了花踪文学奖活动。马华文学电子图书馆日前也在其官网上发声:“马电图同仁哀悼著名旅美华语作家於梨华。”对于更多曾经赴台留学的大马国人来说,阅读过於梨华留学生题材文学作品的,当不在少数。

而在中国大陆,於梨华的知名度更高,与聂华苓、严歌苓等海外华人女作家齐名。在中国最大的论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上,以“於梨华”为关键词,能够搜索到100多篇研究论文,例如《於梨华小说中“棕榈”意象探析》、《透过<又见棕榈,又见棕榈>看华人眼中的“美国梦”》等等,不一而足。这与於梨华早年认祖归宗有关。1975年,中国尚在“文革瘟疫”肆虐中,於梨华就率先回大陆省亲,并写下了《新中国的女性及其他》等“正能量”作品,引起台湾官方不满,一度禁止她回台并封杀其作品。

7年前,我负笈优大,目睹校园内外随处可见的棕榈树,经常会想起於梨华的代表作《又见棕榈,又见棕榈》,几年间也阅读了她写的许多“留学生文学”以慰风尘。2017年我毕业离开。“轻飘飘的旧时光,就这么溜走;转头回去看看时,已匆匆数年,”正如罗大佑在《恋曲1990》中所唱的那样。

见刊《中国报》2020年5月7日C7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