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战争小说《另一种历史》第98期

 

468)     开阔视野

在参观日程中,蒋和夫人先行~前往美国东部。

一路上,纽约的证券交易所和唐人街、百老汇,匹兹堡的钢铁、底特律的汽车、纽波特纽斯的造船,东海岸的常春藤大学,西点军校等等,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

毛泽东则根据安排,先去了美国南方。佐治亚高效率的农场饲养场,德克萨斯的油田、佛罗里达的海滨……都令他兴趣平添。在密西西比河畔的维克斯堡,他还大遂了一桩平生心愿:在春风料峭中畅游了一回“老人河”。 

两个月里,走走停停。 看了几十座城市、巨型的工厂、庞大的基地和炫目的飞行表演,直到新鲜感逐渐耗尽。

周到的体检和医疗日程又开始了。两位年逾50的中国贵宾,都不难查找出身体的潜在疾病。

蒋重点看了牙医。最终配制了一套令他满意、舒适的义齿。宋美龄则治愈了她的鼻窦炎。

毛借此机会,把他去年所患下的严重失眠、头痛不已的病症※作了一次彻底诊疗。夫人江青从旁照顾,也治了些皮炎之类的小毛病。还大大满足了一轮对好莱坞电影的爱好。※史载:毛同期在延安,此症曾严重发作,短期不能工作

他们不好意思催促病中的总统~安排会晤。

因为据总统医生麦金泰尔介绍:罗斯福异常消瘦。已因病谢绝了斯大林和丘吉尔的盛情邀请。他无法前往黑海之滨~渡假胜地雅尔塔,举行那个三巨头间的首脑会议……因此著名的、影响了战后半个世纪的“雅尔塔体系”,也就胎死腹中。

在总统向两位巨头表述的谢绝理由中,还有“身边的中国贵客,尚未来得及关照”这类谦词~也使蒋毛颇感受用。遂分别致电白宫,问候并祝愿:总统早日康复!

 

469)     邂逅偶遇

美加边境“水牛城”布法罗。奔腾咆哮的尼亚加拉大瀑布,永远会引起客人赞叹。这是不可缺少的美国游历。

主席夫人江青女士,欣喜雀跃。不停地用新型照相机选取着各个角度。昨天她还接受了一份小小的贵重礼物馈赠~美国最新研制成功的24D彩色菲林(胶片)。

平生爱水、也酷爱气势磅礴的毛,正在大瀑布前驻步沉思间,忽被告知:恰巧~蒋携夫人也到此一游。

于是这次巧遇,留下了两个影响中国命运的家庭之间唯一的一张珍贵合影。

合影时还有个小细节:

毛夫人在蒋夫人面前,总免不了有一点点自卑~不是由于容貌,而是由于气质和出身。今天缺少准备的江青,穿了一身当时正流行的、朴素大方别致的“列宁装”。虽然剪裁合身,但是和宋美龄那一袭得体的旗袍比起来,就自感拉开了差距。

本来江青能自恃的还有年龄和身高,可是蒋夫人穿着细巧精致的高跟鞋~这是毛对自己夫人严格禁止的……再加上一句英文也不会,于是江青有些赌气。画面上的她,拉着脸,一点笑容没有,与其他3人形成反差。

……往来美国南北期间,客人们感到,在旅程交叉点上的几次“偶然”相遇,实际看得出主人刻意安排的痕迹。

或许美国人有某种期待:在东方、在中国谈不成的问题,在西半球、在这个自由宽松的国家,能够营造出一种合作气氛?

天真的美国人哪。委座想:他们真以为~政权或者天下,是谈出来的?也许他们的是吧,但我们不是……即使他们,也并非如此嘛~忘记了独立战争、南北战争?

但蒋公已经应付裕如了。先后三次与毛泽东邂逅,两人虽然都不主动交流政治观点和各自主张,但在旅游观感、考察心得方面,彼此都有了谈兴和谈资。

 

470)     深瀑浅谈

“润芝噢!听说你~最近在考察美国几个水电站?咹?很好嘛。”蒋公这次破例,主动打起了招呼。“润芝”这个称呼,更是不卑不亢,不远不近,得体、自然。

“呵呵~委员长情报准确哟。我是觉得,中国水利开发,是个需要排上日程的事情啰。将来我到阁下政府中谋个水利部长,修个三峡水库什么的,或许还称职哩。”

“哪里哪里润芝~那不是屈才了?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都不入法眼的风流人物,理当,做一个中国山水的大总管嘛!咹?啊哈哈。”老蒋话中有话。

“委员长谬奖噢。个人见解,水利是农业命脉。我一个农家子弟么务农为本。总要先解决吃饭问题噻。这次来美国,关切点就是种子、化肥,还有列宁讲的那个~全国电气化。”

一听又提起了列宁,委座登时打住:“好好,润芝!多走走,多看看!取得建设经验。以后我们都可以来替中国~把一把脉……好好,就此别过。你们走好,走好。”

……25年后,在美方解密所披露的记载和报告中,描述了这次有关机构是怎样为了蒋、毛会谈,刻意安排那些不期然的相遇、精心营造的会面场合、现场布置的提示小道具~报导中国建设的图片、模型、报纸和《时代》周刊等;以及事先打好招呼的记者采访……不可不说用心良苦。病中的罗斯福虽然“每天睡10个小时仍感到疲倦”,也关心着那些报告,希望从中找到某些契机。

负责这些安排的简·惠特尼女士忿忿不平地写道:

这些精心安排都没有奏效。中国客人聪明地~或说狡猾地避开实质问题。用中国成语形容,就是“王顾左右而言他”。他们的冥顽不化,抱守各自立场的坚定不移,令人印象深刻。而美国式的“民主熏陶”似乎作用并不明显。唯一成果是,他们各自的主要助手~宋子文和周恩来之间,建立了某种沟通协商机制……

 

471)     人生无常

佐治亚州。梅肯。卫斯理女子学院。这是宋美龄女士的幼年成长之地。在这里她渡过了童年和青年时代,练就一口柔软的美国南方口音。

夫人要求在此小住。委座没法拒绝她。

一转眼冬季已过,进入了阳春。环顾周边~已是草长莺飞。

客人不免心惊:乐不思蜀?……感觉不对了!

决计回国之际,突然传来~总统因脑溢血去世的惊人消息!

……

惆怅、遗憾、悲伤,爬上客人们眉头和心头。他们甚至还没有来得及同主人作一次深谈。就职典礼,和总统葬礼……竟然在同一次访问过程中接连遇上了。这短暂而又漫长的三个月期间,发生了这么多事情,不免使人感叹:果然人生无常。

毛泽东离开美国时的告别演讲特地谈到:“使我深感悲恸的是,两位伟大的美国朋友,都没能和我们一起,看到战争的最后胜利:一年前是卡尔迅将军,现在是罗斯福总统……他们是人类权利和尊严的捍卫者,也是对中国的未来寄予最大信心的国际友人。

“他们定会长久地活在中国人民心里。中美两国以及各盟国,在世界反法西斯的正义事业中用鲜血凝结的友谊,将照亮历史的道路……”

一次令世人颇怀期待的历史性访问,有哪些实质性成果呢?

是恢复国计民生的大额贷款?

是500万吨小麦的年供货合同?

是长江三峡、黄河永济段大型水利枢纽发电工程的研讨?

还是双方“对等开放”国内市场的承诺?

或是美国接纳4万名中国建设急需人才的培养计划?

还是对于未来世界多边化贸易组织的描绘和构思?

还有化肥、机械、钢铁、军工、采矿、纺织、肉类联合加工等158个工农业项目援建的协议?

……某种程度上,这些都附带签有一定的互利互惠条款,是国际社会对一个“有贡献大国”的正常接纳。属于耕耘后可以期待的收获。同时也算是中国人正在欧洲流血所交换来的、本来应有的自然价值啊。

两人忽然明白:这3个月里,一度曾剑拔弩张的中国,现在很宁静。沉寂了磨刀霍霍之声!

没有了雅尔塔体系的世界格局,出现了另一种选择。

而没有他们的中国,不甚亢奋,处于一种安谧平和之中。

或许这,就是这次邀请的首要成果?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