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入境档案--齐思和齐璧亭父子

西人资料中搜寻关于中国的点滴
打印 被阅读次数

齐思和是北京大学历史学教授,他一直是北大人,开始在燕京大学读本科,毕业时因为成绩优秀,由洪业教授推荐他去哈佛大学读博。哈佛和燕京有合作关系,可以为燕京毕业生提供奖学金。

用Chi Ssu Ho名字到Familysearch.org(FS)上搜,给出一个Chi Szu Ho,1931年在西雅图入境美国,他的档案在西雅图入境乘客名单档案系列“Washington, Seattle, Passenger Lists, 1890-1957”中的文档“171 - 6 Sep 1931 - 25 Oct 1931”里,p86 M. S. Hiye Maru,日枝丸,前面也出现过这条船,1931年8月28日从上海出发,1931年9月15日抵达西雅图港。该页上有4名中国人,齐思和是第2名:

Chi Szu Ho 25 MM student,25岁,已婚,出生于天津,1931年8月11日在天津签证,类别是4(e),最近居天津。P87是同批记录的下一页,齐思和联悉人填父亲:father Mr. K. L. Chi  % Hopei Girls’ Normal College,Tientsin, 父亲名K. L. Chi 在天津的河北女子师范学院,齐思和父亲叫齐璧亭,百科上说他1929年担任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院长,就是他了,所以这里的Chi Szu Ho,就是齐思和,1931年25岁,推应生于1906年,百科上齐思和生于1907,差1年,在入境档案中很常见。齐璧亭名国梁,Chi Kuo Liang正是K. L. Chi。其它信息,旅费由父亲支付,前往哈佛大学,身高5’8。

再到美国国家档案馆(NARA)官网上的移民局华人西雅图入境档案系列中的文档“Seattle: 1931-1932

”(ID=143738709)中,p174,

同一条船Hiye Maru,1931年9月15日抵达西雅图

Chi Szu-Ho 25M New Arrival sec. 6 Stu. Cambridge Mass S6 ctf #16 Tientsin 8/11/31, 他是8月11日在天津签证的。

总之,齐思和是1931年8月28日在上海乘坐日枝丸轮船出发,1931年9月15日抵达美国西雅图。 

齐璧亭

用Chi Kuo Liang到FS上搜,给出一条,生于1883年,1921年旧金山入境,是在旧金山轮船公司乘客名单系列“California, San Francisco Passenger Lists, 1893-1953”中的一个文档“156 - Nov 30, 1921 - Jan 2, 1922”里,点进去:p787,表格500,Form 500,List or Manifest of Alien Passengers For the United States Immigration Officer at Port of Arrival,船名是中国号邮轮(S. S. China voy# 30 Home),1921年11月9日自上海出发,1921年12月1日抵达旧金山。该页上只有一名乘客:

Chi Kuo Liang 38 MM Teacher,齐国梁 38岁,已婚,职业是教师,最近居住在天津,联悉人妻子,Mrs. Chi Kuo Liang,Ningtsin Chihli China,地址是直隶的宁津,目的地Palo Alto,这是斯坦福大学所在地。P786上其它信息,自己支付,要去斯坦福大学读书,身高5’9,生于宁津。 

用FS的信息,返回NARA,旧金山移民局的华人入境系列中的这个文档“March 21, 1921, SS China - January 4, 1922, SS Korea Maru”(ID=102057818)中,搜1921年12月1日,中国号,p439:



Chi Kuo Liang section 6 Tientsin student Palo Alto

齐国梁,天津学生,去斯坦福,另外,他是当天批准入境。

父子入境相距十年。

NARA 原图下版权声明:Image provided by Ancestry。本文图片由Ancestry提供

元亨利 发表评论于
回复 'Tina_芬兰' 的评论 : 谢谢!
Tina_芬兰 发表评论于
据齐思和女儿齐文颖回忆,当年哈佛大学在中国寻找合作者,由美国铝业大王霍尔的基金会出钱,在中国创办一个汉学中心,司徒雷登和洪业争取到大部分资金组成了一个汉学机构,即哈佛燕京学社。齐思和是第一个由燕京派往哈佛的学生。
元亨利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古树羽音' 的评论 : 您老是那么客气,说到早期六国饭店理发价格,我到想起一直想了解当年去美国,船票多少钱。
日本对中国留学生的研究,国内好象没有见到介绍,也可能我没有发现。
古树羽音 发表评论于
刚才在写完复信以后,我想起来了一些情况。30余年前当我还是留学生,就知道了日本学者做了这些研究,记得提到满清政府官派留学日本的话题时,我有一位留学日本后在湖北省教育厅的亲戚,导师就告诉我,如有兴趣可以查到具体的任何一位的记录资料。现在看来就是如同您现在从事的结晶吧。更加感到自己粗俗于世不求精。
古树羽音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元亨利' 的评论 : 我一开始就想的问题,感谢您的回答!您真是独开一面!了不起,工作量的巨大和艰辛可想而知!佩服您的契而不舍,但也能分享你的收获,那种成就感!这才叫史学研究!我以前的导师如果遇见您,那一定会是英雄相见恨晚的,我想。记得我的论文答辩时,我没有资料回答顾维钧夫人在北京的六国饭店所消费的具体换算数字,被导师指摘时的汗颜。
“搜寻日本的档案,比美国的更精彩,孙中山,蒋介石,周恩来,康梁,李叔同,太多的人了,至少应该有入境记录。”--从学过历史的嗅觉来说,您的动议和远见非常英明! 即使回到教育界,我的主业也是教育行政兼任教学,所以我并不是学者。为了生活/家庭(不是经济问题,很大成分是为了保持华人的尊严)我离开史学很久了,疫情过后,一定要回北京的研究所去了解一下科研动向,我也准备可能的情况下Reasarch一下此地的学术动态。
元亨利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古树羽音' 的评论 : 回复 '古树羽音' 的评论 : 感谢!您太客气,我是2种都在作。名单比较随意,平时时时会看到某人,去过美国,比如前两天看到北人艺的赵蕴如,于是查了下,她居然是与老舍曹禺同船赴美,这个准备下面会发;或者自己会想起某人,比如昨天想到中国辛德勒何凤山,他也来过美国。其他的没有固定的系统的名单,只是自己能想到看到的。最开始是想找陈寅恪的,后来就很随意了。至于大海捞针,我是想把所有档案都过一遍,旧金山和西雅图的,把留学生记下来,大约是1900-1940这个时间段,另外再作一些统计方面的,比如总华人入境数,其中学生有多少,随着年代变化等等,但是工作量比较大。这应该是你们专业干的,我一直设想,中国历史方面应该有人组织这方面工作,当然可能已经有人在作了。找一些在海外的研究人员,分个工,系统化地研究,由某个历史研究机构总体上掌握,或者某个教授。实际上你也可以组织一下搜寻日本的档案,比美国的更精彩,孙中山,蒋介石,周恩来,康梁,李叔同,太多的人了,至少应该有入境记录。当然,也可能已经在作了,我不了解业内信息。
古树羽音 发表评论于
因为敬佩,不知道为什么,很想知道,您是先有名单list,再到那庞大的缩微资料中“大海捞针”呢?还是每每执着地坚持在那忙无边际的文史记载中”求珠探宝“呢? 太珍贵的第一手研究资料啊!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