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华裔建筑师林璎设计越战纪念碑后所面临的歧视



美国首都华盛顿的越战纪念碑是华裔建筑师林璎设计的,她从一千四百多件的竞争设计中胜出时,还是一位21岁的耶鲁四年级的本科生。评委们后来接受釆访时说,他们从此作品的细腻程度推测它可能出自一位女性之手;但令他们同样迷惑的是寄此方案的信封的落款地址为耶鲁所在地纽黑纹巿的一个集体宿舍。

林璎设计方案公布后,受到了一些美国越战老兵的强烈反弹。他们认为,既使他们参与了一场失落的战争,但他们想像的战争纪念碑理应是能体现英雄气概的传统意义上的丰碑,而不是如此简单而斜入地面的一个V字形的墙。林璎也态度强硬,坚拒要求她修改设计方案的抗议声,甚至到美国国会为自己的方案辩护。最后妥协的结果,是大家看到的纪念墙的入口处的一座几位美国士兵的小型雕像。

与此同时,林璎也遭遇了多民族的美国所固有的丑陋的种族歧视。主战场在一个亚洲国家,越战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次以完全失败而告终的战争。史料也证实了。。。而它的纪念碑又如此戏剧般地由亚裔面孔的华裔设计。种种诸如此类的原因显然令一些美国人不快。克林顿时期曾代表改革党参选过美国总统的罗斯•普诺,也说过一些涉及林璎族裔背景的歧视言论。为避免争议进一步地扩大,组委会在1982年越战纪念碑正式启用的议式上,甚至没有提及它的设计者的名字。

现在的越战纪念碑是华盛顿最受游客喜欢的景点之一。人们在逝者名前驻足,漫步前行,而士兵的亲人则用纸放在墙上印影出他们的名字。林璎后来在一次答听众提问时说,或许是人类天然的心理反应,既使是孩子在走入纪念墙前的小径时,他们会很快从孩童的喧闹变成大人般的肃静。考虑到她的设计方案公布后受到的不公正待遇,我们也庆幸这是美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公开竞标设计,评委们仅以作品的质量而作决定。林璎也认为,当初如果不是以匿名的方式进行,她的设计方案是肯定不会被选中的。我们也可以想像一下,如果抹去申请人的背景资料的完全匿名的美国大学申请,将会使哈佛耶鲁变成什么样子?

林璎的设计方案也是她在耶鲁毕业班的一个作业,据说还没有得到A。她这门课的指导教授当年也参加了越战纪念牌的竞标,当然是名落孙山了。毕业后林樱又回耶鲁完成了她的硕士学位。她离开耶鲁后在纽约开创自己的建筑师事物所,和同城的贝聿铭一样挤身于世界一流的建筑师行列。前些年,她在耶鲁校长莱文的强力支持下,成功当选代表校友的耶鲁董事会成员。 2009年奥巴马总统授予林璎代表美国最高荣誉的国家艺术奖章。

2007年林璎曾访问过圣路易斯,她先在华盛顿大学作"在艺术与建筑之间"的演讲,随后出席了圣路易斯现代艺术馆为她举办的题为"系统性的?观"的艺术展。与贝聿铭的香港中银大厦和波士顿的汉卡克等摩天楼不同,林璎集艺术家和建筑师于一身,她的作品可以是很小的工艺品,楼外的?观,住宅和纪念碑。我们每天经过的,华盛顿大学医学中心的喷水池,也是林璎的设计作品之一。

那天与我一同去欣赏艺术展的女儿能有机会与林璎交谈。林璎说她也有一位年龄相仿的女儿。为纪念母亲,林璎特意将母亲的中文名字取做女儿的中间名。这也是美国第二代华裔长大后,文化再认同的一个例子。因为她生长在华裔很少的俄亥俄州的大学城雅典巿,她在一次采访时说,她离开雅典前往耶鲁之前还真没有刻意觉得自己是中国人。当我女儿告诉林璎她的哥哥正在耶鲁读书时,林璎随即问他在耶鲁是属于哪一个学院的。因为哥哥刚去耶鲁不久,当时女儿面对此问题还有点反应不过来。后来从耶鲁的招生宣传片中得知,不相识的耶鲁校友在外面相逢,自我介绍时不出三句话,就会相互提及自己隶属的学院。显然耶鲁的学院在他们的大学四年的学习与生活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迹,那么耶鲁的学院到底是什么呢?

我最近在线上听了Iris Chang(张纯如)的妈妈张盈盈讲述她写的纪念女儿的书,非常精采。我的问题有幸作为最后问题被选中,使我与张妈妈有个对话的机会。张家餐桌上讲述的故事激发他们的女儿投身新闻,写出关于南京大屠杀的震惊中外的书。张妈妈很坦诚,女儿在香槟是中等学生,无缘顶尖名校。张纯如开始是在UIUC(香槟)读计算机或数学专业,然后转入新闻与文学,这些过程她的父母都是全程支持的,张纯如从香槟毕业后去Hopkins读过研究生。

我的问题涉及比较这两个华裔家庭,一个是以设计越战纪念碑和华大医学院水坛闻名的耶鲁校友林璎,一个就是张纯如。她们都在美国大学城长大,分别是Athens, Ohio和伊利诺州的香槟。

林璎的父母是把她当美国人养的,她从俄亥俄的大学城去耶鲁读书后才换起了她对华裔身份的认同,美国著名日裔政治学者福山的父母也是这样教育他的,张纯如的父母则给她讲很多自己家庭的中国故事。我的问题是希望张妈妈能够比较这些教育经历的不同,她的回答称他们喜欢讲故是很自然的事情,她们在家里的话题涉及很多家庭的历史,也会触及美国政治。当然林璎成长的时代比张纯如稍早些,当时的种群认同要相对淡些。

 

雅美之途 发表评论于
回复 'Rosaline' 的评论 : 谢谢留言,同意你的观点,可以进一步看视频了解:听Iris Chang的妈妈张盈盈讲她纪念女儿的书,很精采。我的问题有幸作为最后问题被选中,使我与张妈妈有个对话的机会。可从视频1:39:15开始看,近9分钟的时间。张家餐桌故事促发女儿投身新闻,写出南京大屠杀的震惊中外的书。张妈妈很坦诚,女儿在香槟是中等学生,无缘顶尖名校,她开始是计算机或数学专业,然后转入新闻与文学,父母全程支持,从香槟毕业后去Hopkins 读过研究生。我的问题涉及两个华裔家庭,一个是以设计越战纪念碑和华大医学院水坛闻名的耶鲁校友林璎,一个就是张纯如。她们都在美国大学城,分别是Athens, Ohio(提问时口误成Athens, Georgia)和香槟,前者家庭是把她当美国人养的,福山也是,但是张纯如的父母则给她讲很多家庭的中国故事。我的问题是希望张妈妈能够比较这些教育经历的不同。[握手][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app=desktop&v=WP-XC_cfye8&feature=youtu.be
注册很麻烦 发表评论于
为她们的优秀而感到骄傲
歲月沈香 发表评论于
好文!谢谢分享!耶鲁大学有一个标识性纪念作品也是林璎设计的,很棒!
Rosaline 发表评论于
谢谢雅美先生的文章。

张纯如是一位极其了不起的女性。读了她的“the Rape of Nanking”, 可以理她为什么患上了忧郁症”。并且这部书写完后,她又收集资料,采访老兵,打算写日本对二战中的美军俘虏的虐待。记得她曾经被评为三个最优秀的华裔之一,另外两个是马友友和姚明。张纯如去世后,每年她的忌日,都有许多人纪念她。因为她的著作,欧美民众和媒体了解了南京大屠杀的极端残忍,中国人民的历史苦难。张纯如的母亲张盈盈有一部回忆录。

另外,也反映了子女们是否中学极为优秀,去了名校并没有那么重要。张纯如是我们大家的骄傲,一个值得永远怀念和感恩的了不起的女性。
小酒虫 发表评论于
不必什么事都往种族歧视上去解读。
花似鹿葱 发表评论于
骄傲! "林家的两位天才女子,在时代转折之际,因各自不同的选择承受着不同的命运:林徽因——鸣而逝,林璎——鸣而生。"+1!
心之初 发表评论于
祖國永遠銘記為囯犧牲的每一個人。非常棒的設計。
兵团农工 发表评论于
比较一下美国驻中国大使骆家辉,

首先他们都是美国人。

其次,他们自己认为被歧视了吗?
古树羽音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江郎山闲话' 的评论 : +1
骄傲! "林家的两位天才女子,在时代转折之际,因各自不同的选择承受着不同的命运:林徽因——鸣而逝,林璎——鸣而生。"
江郎山闲话 发表评论于
赞!
赞林璎,赞张纯如!
赞博主,有在耶鲁读书的儿子。
是啊,美国有对亚裔的歧视。
“林璎的设计方案也是她在耶鲁毕业班的一个作业,据说还没有得到A。她这门课的指导教授当年也参加了越战纪念牌的竞标,当然是名落孙山了。” 有意思。不知指导教授是否为她而骄傲?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