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完佘蒙将军树,我们返回再次前往水晶石花洞。通往水晶石花洞的这条公路于1941年建成,在海拔1800米的巨型森林下部从主干道将军路分出,沿着蜿蜒的山路越过风景如画的大理石支流峡谷,穿过一片原始森林,这里有松树、冷杉、香雪松、黑橡树、山茱萸和数不清的各种低矮开花植物。潮湿地带虎皮兰花丛生,艳丽多姿,争相怒放。野芳发而幽香,嘉木秀而繁荫。穿过这个过渡区森林的低层部分,公路最终下降到距离巨型森林15公里的水晶石花洞停车场,即我们目前所处的位置,这里海拔1600米。这里是较高的过渡区(Transition Zone)和上索诺兰区(Upper Sonoran Zone)的交汇处。因为这里的植被与墨西哥北索诺拉区(Northern Sonora District of Mexico)的植被相似,所以才得此命名。这里有种类不同的浓密常绿阔叶灌丛,还有诸如槲树、蓝橡树和加州梧桐等不同树种。蝴蝶百合花娇艳美丽,丝兰花仪态端庄,除了这两种区域代表性植物,还有几十种低矮的一年生和多年生的开花植物,将公园的这一区域的景致推向色彩与美学相结合的最高点。
穿过红杉国家公园的西部,从西北到东南方向延伸有数不清的白色结晶大理石露头(地质学上也称为“矿苗”),人们已经发现许多露头下面在一定程度上其实是绚丽多姿的石花洞。到目前为止,红杉国家公园中探明的石花洞至少有240多个,但其中只有水晶石花洞被人们开发为旅游景点并对外向游客开放参观。从科学的角度来看,虽然其他石花洞的景观也会令人神往,但有些要么所处的位置不易进出,有些要么在规模和美感上都比不上水晶石花洞。
日正当午,我们来到了水晶石花洞的停车场。公园工作人员不断用便携式小喇叭向游客解释,所有预约的参观顺延三个小时,工程车前后花了三个小时才把早上那棵倒塌下来的大树从山坡和路面清除掉。我们暗自庆幸当时的英明果断,没有在路上干等。因为我们是在参观水晶石花洞的候补名单上,所以这次还是只能碰运气。我们到窗口询问时,恰恰有一组人刚下去参观了。只能等差不多50分钟以后,才能知道下一组是否有空位。这已经是第三次了,有前两次的失败铺垫,这次希望能够如愿以偿。事不过三,三卯为准。英谚云:The third time is the charm。常言道:好话说三遍,鸡狗不待见。
公元1918年4月28日,天气炎热,公园中没有一丝凉风,国家公园管理局的两名工作人员C. M.韦伯斯特(C. M. Webster)和A. L.梅德利(A. L. Medley)正沿着坎斯恳德溪(Cascade Creek)和水晶石花洞溪(Cave Creek)交界不远的地方钓鱼,忽然感到一股习习凉风不知道从何处吹过。于是他俩顺着凉风的方向看去,只见不远之处有树影摇动。他俩顺藤摸瓜,美丽绝伦的天然地下宫殿水晶石花洞由此就被发现了。水晶石花洞位于一张垂直巨型大理石床中,石床厚度将近70米,延伸到这两条溪流之间的山脊。当时的国家公园管理局局长沃尔特•弗莱(Walter Fry)将其命名为水晶石花洞,并且当机立断用一根大木头将洞口封上,等待资金到位后再对其进行开发利用。公元1940年5月29日,水晶石花洞正式对外向游人开放。刚开放的几年,游客可以随意出入,石花洞中有不少地方遭到人为破坏,即使现在仍可以看到其中被破坏的痕迹。现在石花洞只在夏季开放几个月,公园护林人员在开放的日子中会安排固定时间带领游客按照每组35人(最初应该是25人一组)分批参观。护林人员除了向游人讲解要保护石花洞,不要用手随意触摸,手上的油渍会残留在洞中岩石上,许多年都不会去掉。护林人员还会讲解石花洞的许多特征,并解释石花洞从何而来。关于石花洞的起源,还有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有些问题或许将成为人们永远解不开的谜团。游客可以进入水晶石花洞中的大部分地方,公园中海拔600米至2000米的其他石花洞也已经得到勘查。有些石花洞的进口靠近峡谷底部的地表溪流水位,水晶石花洞就是如此。而其他石花洞则位于山脊顶部,远远高出目前的溪流水位。至少有四个海拔较低的石花洞中还有溪流,一些现在已经干涸的石花洞含有砾石沉积物,表明以前曾有溪流存在过。如果对这里进行一次彻底的地质勘探,就可能会揭示出大多数石花洞形成的共同起源,山脉一系列的隆起导致各个石花洞中排水系统发生变化,从而对山体而产生了微小的变化。
刚才那组游客参观完陆续回到了停车场,此时已是下午一点。天遂人愿,接下来的一组中可以同时容纳我们一行8人。工作人员继续用小喇叭广播着参观的注意事项,并询问是否有需要特殊服务的游客。如果有听力障碍的人士,公园会免费提供手语讲解员。但因为通往水晶石花洞的山路崎岖,不适合儿童推车和轮椅。为了保护水晶石花洞不被外界菌类植物侵袭,导致洞内蝙蝠患白鼻病。所有游客出发之前,需要把两只脚踩在一张垫子上蹭几下,以便把鞋底可能残留的一些植被渣滓去掉。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