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游杂记:文艺复兴和巴罗克艺术源流 (9/9) 西班牙画派

欧游杂记:文艺复兴和巴罗克艺术源流

9.南方的巴罗克:西班牙画派

(这一节是新撰写的)

在世界历史上,每个强国在文化上的繁荣,总要比政治军事的鼎盛期滞后一步。拿西班牙来说,15世纪末完成统一,哥伦布发现新大陆。16世纪上半叶西班牙的步兵方阵体系和大帆船打遍天下无敌手,美洲的黄金白银源源输入,军力和财力都是欧洲第一强国。在政治上,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克西米利安一世和西班牙国王斐迪南和伊莎贝拉做了儿女亲家,他们的孙辈查理分别从爷爷和外公外婆那里继承皇帝和西班牙国王的位子,这就是查理五世皇帝,也是哈布斯堡家族兼领德意志皇帝和西班牙国王的开始。查理五世和英王亨利八世(先后娶了6个老婆,砍了其中两位头的那个)、法王佛朗索瓦一世(把达芬奇和《蒙娜丽莎》请回法国的那个)这些历史上的大牛人同时代,是当时欧洲最有权势的人,也就是牛人中最牛的那一个。后来查理五世皇帝把皇位传给弟弟,西班牙王位传给儿子,也就是说奥地利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是哈布斯堡家族幼支,西班牙国王是家族的长支。表面上看,国王比皇帝的地位低一级,似乎长支吃了亏,实际上,当时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是穷地方,而西班牙富得流油:它既拥有盛产白银的美洲殖民地,而且查理五世把自己继承的弗莱芒地区,也就是今天的荷兰、比利时跟法国东北部,也留给西班牙统治。当时弗莱芒地区和意大利并称欧洲两个最富有的地方。所以事实上,查理五世还是更偏向自己的亲生儿子。从政治上说,16世纪上半叶也是西班牙最强盛的时期。当时中国是明朝中期,同样是太平盛世,正德、嘉庆、唐伯虎、王阳明、严嵩、张居正、海瑞那个时代。

在艺术史上,16世纪上半叶属于文艺复兴中早期,西班牙还没有形成独特的一派,没有著名的大画家,还是一直受意大利影响,总体来说,西班牙和意大利绘画的区别在于更加虔诚,更多宗教题材,极少画女性的裸体。

到16世纪末,信仰新教的弗莱芒北部,也就是今天的荷兰,想要脱离西班牙独立,联省自治,1568年开始了争取独立的“八十年战争”。八十年战争最终拖垮了西班牙的国力,但在艺术史上,却是拉开西班牙油画黄金时期的帷幕,这个时期跟荷兰画派的黄金时期、弗莱芒巴罗克画派都重合,西班牙画派的领军人物委拉斯贵支和弗莱芒地区的北方巴罗克大师凡戴克、鲁本斯同时期,都属于巴罗克艺术的大范畴。

说起西班牙画派,那么自然必须提起云集了这个画派大师作品的马德里普拉多博物馆。我觉得普拉多是西方艺术史的著名博物馆里面,最不著名的。艺术博物馆也得分什么门类,比如埃及学,那天下最好的绝对是开罗的国家博物馆;中国文物的收藏,北京的国博,台北和北京两个故宫,这三家谁更厉害我不好说,但绝对不会是在西方。大英、大都会、集美这些博物馆虽然都有中国收藏也不乏珍品绝品,但是整体水平和两家故宫怎么可能相提并论呢?(当然除了元青花。全世界最好的元青花收藏,第一是土耳其托卜卡比皇宫,第二是德黑兰的国家博物馆,都不在中国)。所以,我这里只说西方艺术史的综合性博物馆。

大家都听说过所谓“世界三大博物馆”,其实我不清楚这个说法是从哪里来的,姑且按照这个说法:大英,卢浮宫,和纽约大都会。其实,大英博物馆着重文物收藏,绘画是在特拉法尔加广场的国家画廊。卢浮宫则以绘画见长,这两家怎么比呢?而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虽然洋洋大观,但是个人觉得,就珍品绝品来说,远不足以支撑起和大英,卢浮宫鼎足而三的地位。我个人的排名,大都会应该能进前十名,但是绝对进不了世界前五。

我个人排名西方艺术史最好的博物馆,大英和卢浮宫仍然是前两位的,第三是梵蒂冈博物馆,这前三用不着解释,名至实归,去过的人都会服气。马德里普拉多博物馆和圣彼得堡冬宫的Hermitage排第四或者第五,不分先后。冬宫博物馆排名之高,我想也是恰如其分的:它的规模甚至远超卢浮宫和大都会,但是顶级的名作没有前三那么多,但还是比纽约大都会丰富。而第六名以后,我也排名不分先后了,大致上,我觉得纽约大都会以其综合广度,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现代艺术收藏,佛罗伦萨乌菲齐画廊因为在文艺复兴领域的收藏,荷兰国家博物馆因为荷兰画派的重要地位,阿姆斯特丹的梵高博物馆因为我个人的偏好,都能在十名之内。所以我重点还是回过头来解释,为什么我把普拉多排到第四第五这么高的地位。

论展出的艺术品数量,普拉多远逊于至少前八名中的同侪。但是那里面的大师太多了,论精品的密度,强于冬宫和大都会。西班牙本身就有西班牙画派,象委拉斯贵支(Velasquez),戈雅(Goya),穆里罗(Murillo),格列科(El Greco)这些人最伟大的代表作都在这里,而且西班牙画家之外,因为哈布斯堡王朝在近代史上,曾经身兼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和西班牙国王这两个当时欧洲最强大的宝座主人,马德里和维也纳的宫廷是一体的,所以鲁本斯(Rubens),提香(Titian),凡戴克(Van Dyck)这些大师为帝国宫廷所作的大型史诗级作品,也有很多在普拉多。前文提到过委拉斯贵支的伟大作品《宫娥》和《不列达的投降》都在普拉多博物馆。虽然普拉多博物馆不展出现代艺术,但毕加索本人在1936年到1939年间,担任过普拉多博物馆的馆长。普拉多博物馆是我最喜欢的马德里景点,第一次去马德里的时候,3天之内去了两次。

普拉多博物馆分两层,第三层部分开放,展出戈雅(Goya)的画。普拉多九千多幅油画,展出两千多幅,最强项的收藏,自然是西班牙古代大师的作品。委拉斯贵支的油画占据二楼中厅最显著的几个展厅。既然前文已经详细聊过委拉斯贵支,那我们还是从头说起,讲讲西班牙画派最早,也最特殊的一位大师格列科(El Greco)。他怎么个特殊法呢?先看一幅他的画就会过目不忘了。

这是格列科的《圣三位一体》(Saint Trinity)




格列科非常另类,他的时代比较早,生于1541年,比里贝拉(Ribela)和委拉斯贵支大了四五十岁,并没有完全脱离之前文艺复兴晚期的样式主义,喜欢拉长人物,看上去反而特别现代,让我想起毕加索的某些画。

其实格列科不是西班牙人,而是生于克里特岛的希腊人,真名叫Domenikos Theodorekopoulos,不光你我记不住这么长的名字,西班牙人也记不住。所以格列科这个名字El Greco是绰号,翻译过来是The Greek,其实就是“希腊人”的意思。当时克里特岛上是干尼亚共和国Candia(今天的伊拉克里翁城Heraklion),隶属威尼斯海上帝国,是跟土耳其人打仗的前哨。格列科在家乡克里特岛已经是有自己工作室的画师了。1567年26岁的时候离家去威尼斯,跟80多岁的提香学习工作了3年,总共在意大利威尼斯和罗马呆了十年,既学威尼斯画派也学样式主义画派,尤其受丁托列托和提香的影响。有趣的是,格列科自视很高,又确实有自己的想法和画法,据说他曾想要说服教皇把西斯廷礼拜堂正面米开朗琪罗的的《末日审判》覆盖掉,让自己重新来画。米开朗琪罗在罗马是什么地位?他当时刚刚去世几年(1564年去世),在罗马人心目当中已经封神了,年轻小子格列科居然说“此人雕塑了得,但是不会画画”----这如同说刘国梁是一个“不懂球的胖子”,立刻就在罗马树敌了。

1577年格列科离开意大利去西班牙,当时西班牙国王是查理五世的儿子,菲利普二世,在马德里郊外兴建王家行宫兼修道院埃斯科里亚宫(Escorial)。我在2014年从马德拉机场开车去埃斯科里亚宫参观,这里坐落在群山之中,是一大片方方正正的灰色石头建筑,非常单调,正迎合菲利普二世那种虔诚简朴到变态的审美观。但是里面的王家图书馆是全欧洲最富丽堂皇的巴罗克式图书馆之一,地宫里则有从查理五世皇帝、菲利普二世以下直到现代的所有西班牙国王的棺材。

当时菲利普二世在建埃斯科里亚王宫修道院,提香已死,其他威尼斯派的大师又不愿意来西班牙,正是需要艺术家进行内部装饰的用人之际。但是格列科的画风太特殊,当时能欣赏他的人不多,尤其是菲利普二世本人不喜欢他的风格,所以格列科在马德里找不到工作,很快去了西班牙的旧都和宗教中心托莱多(Toledo),在那里画了很多教堂大幅宗教画,确立了自己在西班牙画坛的地位。

格列科的画风,他的同时代人很难欣赏,但现在看来,倒很像印象派的梵高和莫奈,比如收藏在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这幅《俯瞰托莱多》



托莱多(Toledo)今天是马德拉西南70公里的一处旅游热点,是坐落在山头的古雅小城,格列科在托莱多城一直住到去世,今天托莱多大教堂的圣坛画就出自格列科之手,大教堂附近格列科的故居,今天是专门的格列科博物馆。这幅托莱多画上的天空,有点象现代画家的表现主义手法。

格列科自画像,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格列科<牧羊人朝圣》(Adoration of the Shepherds),画的是基督诞生,周围的牧羊人来崇拜。



格列科《基督脱袍》,托莱多大教堂圣坛画



格列科画的人像带有中世纪圣像画风格,把人物拉长变形,又有点象毕加索的《亚威农少女》,而色彩又象威尼斯画派,尤其是红色的鲜艳可比提香,强烈的光暗对比可比卡拉瓦乔。有的人会把格列科划归晚期文艺复兴的样式主义,更多的评论家认为格列科实际上不属于任何画派。他的宗教画,即便不署名,也绝对不会认错。我在2008年以前并不知道格列科,在西班牙乍一看他的画,那种大胆变形,那种强烈的情绪表达,我以为是现代画家,后来才知道居然是16世纪的人。

格列科之后,西班牙画派进入鼎盛时期,同时代出了三位大师,苏巴朗Zurbaran生于1598年,委拉斯贵支生于1599年,里贝拉Ribela比他们稍微大几岁,生于1591年,这三位都属于九零后,比四零后的格列科晚了半个世纪。委拉斯贵支前文介绍过了,公认是西班牙历史上最伟大的画家(只有200年以后的戈雅和300年后的毕加索也许有资格竞争这个头衔)。另外两位不那么著名,他们都是西班牙反对宗教改革艺术的典型代表。当时是低地国家争取独立,法国和哈布斯堡家族帝国(西班牙加上神圣罗马帝国)争夺欧洲霸权的八十年战争,后来又汇入了全欧洲的宗教大战“德意志三十年战争”,西班牙国内正是意识形态至上的时代。里贝拉(Jusepe de Ribela (1591-1652)是三人中年纪最大的, 20岁左右就离开西班牙去罗马进修,学的是卡拉瓦乔,此后一生都呆在意大利那不勒斯,因为他的岳父是那不勒斯名画家,当时那不勒斯属于西班牙王国,由西班牙总督统治。里贝拉在那不勒斯很快出名了,不但获得总督的订单,还和另外两名画家(一个希腊人,另一个是那不勒斯当地人)垄断了当地市场,不让外来的意大利画家立足。虽然里贝拉一生都没有再回西班牙,但他的大批画作由西班牙官员带回国。普拉多博物馆有他56幅画。比如这幅《圣热罗姆像》。



在巴罗克时代,意大利和弗莱芒(比利时)的巴罗克画家们都喜欢画神话,比如鲁本斯。但西班牙的苏巴朗(Zubaran)和里贝拉不同,里贝拉喜欢画残忍的圣徒殉教题材, 而苏巴朗画僧侣圣人,这跟当时西班牙民风更加保守,宗教情绪比低地国家和意大利更虔诚有关,一切以意识形态至上。苏巴朗(Francisco de Zurbaran, 1598-1664)秉承了老前辈格列科宗教画风的神秘主义,不过也兼顾了同时代委拉斯贵支的现实主义(说白了就是画得更象),同时又学卡拉瓦乔那样用很强烈的明暗对比,这一点才比较像是巴罗克风格。

苏巴朗《圣卢克画十字架上的耶稣》,这幅画上的圣卢克面容是苏巴朗的自画像。现藏马德里普拉多博物馆



这幅《圣卢克(Luke)正在画十字架上的耶稣》就很神秘主义,因为圣卢克在基督教里译为路加,是使徒圣保罗的弟子,圣经新约《路加福音》和《使徒行传》的作者,也是画家的主保圣人。他根本不可能在耶稣基督被钉在十字架上的时候还在旁边气定神闲地画画记录这一时刻。而画上的圣路加的脸,正是苏巴朗的自画像。苏巴朗出生和成名都在西班牙南部安达卢西亚地区的中心城市塞维利亚,1630年代被任命为国王菲利普四世的宫廷画家,但是1640年代以后,苏巴朗明暗强烈,风格刚硬的画风变得不再时尚,被后辈穆里罗柔美的风格比下去了。

穆里罗(Bartolome Esteban Murillo, 1618-1682)是格列科之外,另一个我个人特别喜欢的西班牙画家。他比委拉斯贵支等三人差不多晚了20年,跟苏巴朗是塞维利亚城的同乡,也是西班牙最后一个晚期巴罗克/黄金时代的大师。画的圣母甚至比拉斐尔更甜美。他学画的早期能看出有里贝拉和苏巴朗的影响,明暗分明,还有委拉斯贵支现实派画风的影响,就是画得象,最擅长画的主题就是圣母子和清净受胎,画了很多系列,后期画的《清净受胎》,其构图和光影受弗莱芒的巴罗克大师凡戴克和鲁本斯影响,构图柔和了起来,而且更加富于戏剧性。换句话说,西班牙巴罗克派的硬朗画风少了,欧洲流行的巴罗克柔靡的味道多了起来。

这是穆里罗的《清净受胎》,美术史上的名作



穆里罗画了很多幅清净受胎,全世界不止一家博物馆有收藏,在普拉多就有五幅,会轮换展出。我大学时候读艺术史的闲书,只看见过穆里罗的这一幅作品,所以对他印象不深。这次在普拉多博物馆,二楼中心的大长廊(第18展厅)两侧挂了很多幅穆里罗的画,我仔细看了看。穆里罗画的圣母全都是青春甜美,比拉斐尔的圣母犹有过之,我非常喜欢他的画。我听玩摄影的朋友说,一味风景漂亮,缺乏内涵和力度的片子,叫“糖水片”,我觉得穆里罗的圣母画,有点“糖水”的意思。----不过我喜欢。西班牙画派的大师当中,我最喜欢穆里罗和格列科,是因为他们的画风非常独特,即便混在一堆大师作品里面,也能一眼认出作者来。

穆里罗《玫瑰圣母子》



世上还是象我这样的浅薄之徒多过忧国忧民的深刻之人,所以西班牙画派的几位大师,包括伟大的委拉斯贵支在内,死后直到19世纪之前,这几百年的名声和评价并不高,要到近现代才被重新发掘和评价,唯一的例外就是穆里罗。他在1660年代创建并领导了塞维利亚艺术学院,死后直到19世纪,名望超过委拉斯贵支在内的任何西班牙画家。

另一位西班牙伟大画家戈雅比这些人晚了150多年,不属于巴罗克时代,应该算19世纪浪漫主义风格,他跟法国的达维徳同岁(《拿破仑加冕》、《马拉之死》、《拿破仑跨越阿尔卑斯山》的作者),稍早于德拉克洛瓦(《自由引导人民》的作者)。所以戈雅不属于本文的主题范畴,就不再赘述。

如果普拉多博物馆的收藏,仅仅是西班牙大师的作品,那么失之片面,我肯定不会把它排到第四或第五那么高的位置。事实上,当年西班牙鼎盛时期,王国宫廷和维也纳的神圣罗马帝国宫廷都是哈布斯堡家族当政,西班牙的哈布斯堡家族长支还领有尼德兰(荷兰比利时)、意大利北部、中部、南部好多块领地,因此西班牙宫廷可以收藏到很多意大利和尼德兰、德意志名画家的作品。象我们前面提到的提香的《查理五世皇帝骑像》,还有提香的Danae,画的是希腊传说:宙斯化作一阵黄金雨,和Argos公主Danae交合,因此生下了希腊英雄柏修斯Perseus



这是德国画家丢勒的《亚当和夏娃》,还有丢勒的自画像



还有前面提到过的鲁本斯《帕里斯的评判》等等名画。

马德里另有两座重量级艺术博物馆。在普拉多的马路斜对过,有蒂森(Thyssen)博物馆。这儿的收藏没有普拉多那样的传世名画,但是质量也都很精,从文艺复兴前的古代大师,到二战以后的波普艺术(Pop art)都有,大多数是重量级大师的轻量级作品,或者轻量级艺术家的主要作品,但是这儿的印象派收藏很强,包括了莫奈的《伦敦查林十字桥》这样的画,正好填补普拉多的弱项。这原本是德国收藏家蒂森男爵的私人收藏,男爵晚年准备把这批艺术品出手,马德里、米兰、巴黎等几座城市的大博物馆出价竞购,最后是马德里城以3亿5千万美元,外加专门兴建一座现代化的博物馆,拔得头筹。蒂森博物馆的馆舍新楼,本身就是一件现代建筑的艺术品。

从普拉多博物馆顺Paseo Del Prado林荫大道往南,到阿托查(Atocha)火车站拐角,就是索非亚艺术中心(Reina Sofia),马德里的现代艺术博物馆,去那里的人主要是为了瞻仰毕加索的《格尔尼卡》。



《格尔尼卡》曾经长时间陈列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但只是暂时保有这幅画,按照毕加索1973年死前的遗嘱,一旦西班牙的佛朗哥统治结束,实现了民主共和国,还是要还给西班牙的。1975年佛朗哥死后,MoMA其实不愿意归还格尔尼卡,理由是西班牙的君主立宪制,还不符合毕加索遗嘱里的共和国要求。一直拖到1982年,《格尔尼卡》归还西班牙,1992年Reina Sofia艺术中心博物馆建成以后,把《格尔尼卡》搬进来。其实Reina Sofia不仅有毕加索作品,其他的现代艺术流派,也展览得比较系统。不过,我除了去看看达利那些精致的超现实主义作品之外,其他的都不懂。

(全文结束)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