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美院已故五大院长作品欣赏

学者,诗人,书画家,一级美术师。职业认证网球教练。现任“北美中红书院”主席,”中华文化交流大使“等职。号白水道人,老泉,画泉(多用于画款),西邑翁...
打印 被阅读次数

 

Image

国立北京美术学校大礼堂正门

 

1918年4月,中央美术学院的前身

——国立北京美术学校,

在著名教育家蔡元培积极倡导下

于北京西单京畿(jī)道成立,

这是中国历史上

第一所国立美术教育学府,

也是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开端。

 

Image

 

自建院以来,

央美经历了一代代的大师时代,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回顾已故的五位老院长风采,

向中央美术学院发展史上

历任拔山扛鼎的大师们致以敬意。

 

首任院长:郑锦

 

Image

 

郑锦(1883~1959)又名瑞锦,字褧(jiǒng)裳,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雍陌乡人,是中国近代绘画史上著名的艺术教育家和画家。早年留学日本,后任北京师大、女师大教授,北京美专校长。

 

Image

仕女

 

工画人物,尤喜画古装仕女,精雅秀逸,合日法与中法于一炉。惟恐以所画费时,不能多作,故流传极少。晚年寓居香港。

 

Image

仕女

 

郑锦13岁就在日本从梁启超等游历了三载。他所就读的大同学校为梁启超、鲍滔宗所创办,后更得鲍氏赏识,甚至将其女鲍桂娥(何香凝师姐)许配与他。中学毕业后就读京都市立美术工艺学校日本画科9年。期间,还考入京都市立绘画专门学院,研究唐宋元明画法,并以优异成绩毕业。

 

Image

花鸟

 

1914年,郑锦回国,在梁启超的推荐下,被教育部聘为北京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及该院文华殿古物陈列所主任,另应聘为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Image

搜索

 

1917年,他奉教育部命,筹办国立北平美术专科学校(即今中央美术学院)。为寻求办校经验,他再度赴日本取经。翌年学校成立,被任为首任校长。

 

Image

古槐雄鹰

 

郑锦在“美专”任校长八年,在这段时间,学校在郑锦的领导下,培养了像刘开渠、李苦禅、李剑晨、常书鸿、王曼硕、雷圭元等一大批人才,他们日后都成了中国现代美术史上卓有成效的美术家或美术教育家。 

 

Image

荷塘鸳鸯

 

Image

春柳放艇

 

Image

鱼水合欢

 

Image

山水

 

Image

丰年

 

Image

南山献寿

 

Image

灵仙祝寿

 


 

第二任院长:徐悲鸿

 

1946年,徐悲鸿任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长期的艺术教育工作和艺术创作活动,使徐悲鸿成为中国现代美术事业的奠基者和实践者之一。

 

Image

 

徐悲鸿(1895~1953)受父亲影响,自幼研习中国水墨画。1918年,他接受蔡元培聘请,任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导师,1919年留学法国,后又转往柏林、比利时研习素描和油画。

 

Image

1922年 老人

 

Image

自画像 铅笔 水粉

 

学有所成的徐悲鸿在32岁这一年回到中国,开始在国内投身于美术教育工作,发展自己的艺术事业。

 

Image

1941年作 立马

 

在艺术创作中,他坚持将西方的写实主义技法与现实主义精神结合,并倡导以此来革新传统中国画。强调国画改革融入西画技法,作画主张光线、造型,讲求对象的解剖结构、骨骼的准确把握,并强调作品的思想内涵,对当时中国画坛影响甚大。

 

 

Image

《田横五百士》

 

Image

《九方皋》

 

Image

《巴人汲水》

 

其创作的《田横五百士》《九方皋》《巴人汲水》等一系列作品对现代中国画、现代中国油画的发展都有着巨大影响。

 

Image

1950年4月1日,在北京王府井校尉胡同5号大礼堂举行中央美术学院成立典礼

 

新中国成立之后,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更名为“国立美术学院”,毛泽东主席亲自题写了校名。1950年1月,更名为“中央美术学院”。当年4月1日,中央美术学院举行了隆重的庆祝大会。至此,学院进入了崭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Image

1941年作 鹰

 

Image

四喜图

 

Image

 

Image

双骏图

 

Image

1944年作 双猪图

 

Image

1942年作 金鸡独立

 

Image

猫石图

 

Image

双鹰图

 

Image

荷花

 

Image
萧声图

 

Image
徐悲鸿画蒋碧微在练琴

 

Image
徐悲鸿为蒋碧微作画

 

Image
徐悲鸿为妻子作像,画中蒋碧微一身旗袍

 

Image

徐悲鸿画中的自己与蒋碧薇的蜜月时光

 

Image

倾城风华

 

Image

劳作者

 


 

第三任院长:江丰

 

1953年,徐悲鸿突发脑溢血辞世,时任美院副院长的江丰临危受命,成为代理院长,主持中央美术学院的工作。

 

Image

 

江丰(1910~1982),现代美术教育家、版画家、美术理论家。

 

Image

1931年作 “九·一八”日军侵占沈阳城 木版

 

早年入上海白鹅画会学画,1931年在上海参与组织“一八艺社”,并参加鲁迅创办的木刻讲习会。江丰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党团书记,参与组织上海木刻工作协会和铁马画会。

 

Image

鲁迅 木刻 版画

 

1938年后任延安八路军总政治部《前线画报》主编、鲁艺美术系主任、陕甘宁边区美术界抗敌协会主席。

 

Image

秋高气爽

 

1957年的政治风暴之中,江丰、彦涵、高庄、冯法祀等一大批美术家、文艺理论家都未能幸免,由此开始,中央美术学院的教学和艺术创作活动陷入政治旋涡之中。

 

Image

江丰 《自画像》

 

Image

江丰 《冰雪中的东北抗日义勇军》

 

Image

江丰 《行军中的炮兵》

 

Image

江丰 《战士》

 

Image

江丰 《胜利会师》

 

Image

江丰 《侦查》

 

Image

江丰 《清算斗争》

 


 

第四任院长:吴作人

 

1958年,吴作人出任中央美术学院的院长。此后很长一段时间,中央美术学院的工作都由吴作人领导和主持。

 

Image

 

吴作人(1908~1997),1927年考入上海艺术大学美术系;1928年转入南国艺术学院艺术系,并到徐悲鸿工作室旁听;1930年赴法,考入巴黎高等艺术学院西蒙教授工作室,后考入比利时皇家美术学院巴思天工作室,并在该院油画大会考中以第一名的成绩获得金质奖章;1935年,吴作人回国,任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讲师;1946年任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教务主任、教授。

 

 

Image

吴作人 《战地黄花分外香》

 

吴作人在学生时代就聆听过徐悲鸿的教导,受到徐悲鸿的影响,他的艺术经历和艺术主张也与徐悲鸿颇有几分相似。应该说,吴作人在任的时期,正是中央美术学院校史上较为困难的时期。

 

Image
吴作人 1960年作 任重致远

 

但也正是在他的主持下,中央美术学院的油画系实行了画室制教学,无论教学还是艺术创作都开始脱离苏联模式,走上自主道路,国画系也开始实行人物、山水、花鸟的分科教学,版画系则成立了李桦、古元、王琦、黄永玉工作室,美院又一次趋于欣欣向荣的局面。但这一切都停止于“十年浩劫”之中。

 

Image
吴作人 1988年作 鱼戏图

 

1979年,江丰被重新任命为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吴作人为名誉院长。美院的一切工作重新恢复,正当江丰积极筹备和规划着美院发展的宏图之时,这位为学院奉献了半辈子的老人在1982年因心脏病突发去世。

 

Image

吴作人 《长寿》

 

Image

吴作人 《九牛图》

 

Image

吴作人 《奔牛图》

 

Image

吴作人 《熊猫》

 

Image

吴作人 《双鸽图》


Image
吴作人 《骆驼》

 

Image
吴作人 《金鱼》

 

Image
吴作人 1983年作 长空

 

Image
吴作人 1979年作 齐奋进

 

Image
吴作人 1972年作 寥廓任犇驰

 

Image
吴作人 1972年作 低昂

 


 

第五任院长:古元

 

1983年,版画家古元成为中央美术学院的第四任院长。

 

Image

 

古元(1919~1996),字帝源,1919年生于广东省珠海市唐家湾镇那洲村。1938年赴延安,先后在陕北公学、鲁迅艺术文学院学习。1942年作品参加在重庆举办的全国木刻展览会,徐悲鸿先生撰文称赞古元作品。1951年创作新年画《毛主席和农民谈话》,获文化部颁发的新年画二等奖。1987年获得卢森堡大公授予的皇冠勋章。

 

Image

圣经时代过去了 (又名《延安鲁艺校园》)  古元   12.2cm×7.3cm 1939年 黑白木刻

 

历任人民美术出版社创作室主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协会副主席,中国版画家协会名誉主席,北京水彩画研究会名誉会长。

 

在他的领导之下,美院的创作和教学活动重新步入正轨。

 

Image

牛群    古元    12.5cm×17.5cm 1940年 黑白木刻

 

什么是古元艺术的自由?也许一个小故事可以说一说:

 

上世纪80年代正是新潮美术兴起的年代,在古元的一次个人展览上,有观众留言道:“你的展览会我几分钟便看完了,老一套,希望你赶快创新!”可是古元却处之泰然,并不为之动摇。他曾说:“艺术上应该各行其道,我不要求别人走我的道路,别人也无权要求我和他走一样的道路。”这也许是他对自己的艺术有足够的自信,也许正是他艺术自由的表现。

 

Image

播种    古元   14.5cm×11cm 1939年 黑白木刻

 

Image

哥哥的假期(一)  古元   9.5×13cm 1942年 黑白木刻

 

Image

哥哥的假期(二)   古元    14.3×17.8cm 1942年 黑白木刻

 

Image

《走向自由》之一 简直不能留下一粒谷种  古元   16cm×14cm 1939年 黑白木刻

 

Image

《走向自由》之二 他在上海找到出路   古元  14cm×11.8cm 1939年 黑白木刻

 

Image

《走向自由》之八 家乡僻壤仍遭残踏   古元   15.5cm×12.1cm 1939年 黑白木刻

 

Image

《走向自由》之十二 夺取敌人武器参加新四军    古元   15cm×13.3cm 1939年 黑白木刻

 

Image

《走向自由》之十五 他学习革命的道理   古元   15cm×12.8cm 1939年 黑白木刻

 

Image

《走向自由》之十六 自由的曙光闪耀在苦难者的脸上   古元    14.4cm×11.8cm 1939年 黑白木刻

 

 

声明:本文仅供读者参考。

Scan to Follow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