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儿子在欧洲读书几年,很少回家,老二性格内向,家里非常清净。老大回加国就读后,每一月左右就回一次家。只要他一回家,热闹非凡。在家期间,他少有闲暇,除了视频,就是打电话;在家里东奔西走、上蹿下跳,家里乱成一团,不得安宁。他一走,家里立刻就安静了,而我们心里空落落的,几天才能恢复过来。
一次儿子走后,帮助儿子整理房间时,发现了他读过的中文小说,有的上面居然做了批注。很难想象,每天忙得一塌糊涂的儿子,居然有时间读中文小说。印象最深的是,发现了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和“药”的单行本。上世纪初,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鲁迅先生的小说是当时新文学的开山之作。记得当年我们读书时,学习鲁迅的小说不算轻松。对于国外长大的孩子,想读懂鲁迅的小说,实属不易。我担心打击儿子学习中文的积极性,没有问他读懂了多少。但他知道鲁迅,愿意读他的书,还是值得鼓励的。
我家长子,生在北京,4岁出国。出国时,仅会讲南方外婆家的方言,一个字也不认识。
有一段视频,是老大在学校录的。谈的是中西方文化对比。还谈到了哲学家冯友兰。关于冯友兰自己儿时听说过此人,但仅仅是知道名字而已。没想到大儿子居然对这位中国哲学家感兴趣。听听我家老大眼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及孔子、郑和及冯友兰的故事。
在海外,儿女的教育非常不易。不少家庭关于家里跟孩子是讲中文、还是英文,非常纠结。关于这件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有各的道理。不讲大道理,单从实用的角度看,我还是主张在家里讲中文。中国的实力越来越强,未来在各个领域都会有很多机会。我们的中国背景,只要稍加努力和培养,就会让孩子具备良好的中英文沟通能力,都会给他们的未来带来很多机会。
在外面,处处充斥着对中国不利的宣传,这方面对他们不可能不影响。为了信息平衡,这两年,我给我老大推荐了长达100集的“中国通史”及张维为、金一南、金灿荣等人的视频,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我家老二,生在加国,比起哥哥来,不善表达。平时哥俩在家或电话聊天时基本上用中文,只有在玩游戏,得意忘形之时,两人才飙英语。第一次发现老二的中国情结,是发现他的脸书图像选的是2019年国庆阅兵的照片。没人要求他这样做,想必他觉得那是令他自豪的景象。
以下这段视频,是哥俩主要用中文在聊中国及他们心目中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