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提起宋代书法,大家第一印象是“宋四家”——苏、黄、米、蔡。这“宋四家”,代表着宋代乃至中国书法史上的一大高峰,对后世书法的发展演变影响极大,至今被无数人研究、学习和仰慕。
但其实,他们之前有一位高人,在“宋四家”的学书之路(尤其是黄、米、蔡),甚至对整个中国书法史的承接,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他就是周越,一位在宋代书法史上被低估和误读的“启蒙思想家”。
后来,因为书家和理论家过度引用黄庭坚评价其字“俗”(“予学草书三十余年,初以周越为师,故二十年抖擞俗气不脱”),导致他的书名被尘封。
周越,字子发,一字清臣,北宋山东邹平人,生卒年月不详。据泰安市博物馆收藏的《种放会真诗题后三十二则》残碑载,内有周越于宋仁宗庆历六年(公元1046年)四月二十七日的题跋。自此可断定,周越当卒于公元1046年之后,享年约七十左右。
考《宋史·周起传》、《续资治通鉴长编》、朱长文《墨池编》等史籍,知周越曾任国子监博士,景佑三年(公元1036年)升教授书法的教官膳部员外郎、知国子监书学。
在其影响下,北宋出了黄庭坚、米芾、蔡襄三位中国书法史上的大家。
宋初书法基本上是承袭唐五代书风,因循无创新。但周越的字,真、草、行、隶均落笔刚劲,婉隽神韵,字字不妄书而切中规范。尤其草书最佳,学养博厚,最具法度。可以说,周越是宋代书法艺术历史断层的重建者。
王安石不轻易称许他人,但对周越书法却大为赞誉:“惠周公与其弟越,皆以能书为世所称,每书辄为人取去。”为此,宋徽宗命内府编《宣和书谱》时,把周越的真行列入妙品,草书列入能品。成为后世书家的典范,
从书法发展史的角度论,周越的书法“精能之至”,恰奠定了苏、黄、米、蔡诸人之“欲造疏淡”的嬗变基础。例如,由于周越“集古今人书并所更体法”,才会有其高足米芾“集古字”书艺的出现。
黄庭坚学周越语录
“予学草书三十余年,初以周越为师”。
“黄山谷纯学《瘗鹤铭》,其用笔得于周子发(周越),故遒健。”(冯班之)
米芾学周越语录
“余年十岁写碑刻,学周越、苏子美札,自作一家。”
蔡襄学周越语录
“君谟(蔡襄字)少年时,乃师周越。”(章惇)
“本朝书米、蔡为冠,余子莫及,君谟始学周越书,其变体出于颜平原。”(卞永誉)
苏轼称赞周越语录
“草书非学聊自娱,落笔已唤周越奴。苍鼠奋髯饮松腴,剡藤玉板开雪肤。游龙飞天万人呼,莫作羞涩羊氏姝。”
《宋史·艺文志》载,周越不仅能书且著有《古今法书苑》十卷。《宋史》中有专门介绍周越其兄周起的传,在这个传里说“起能书,弟越亦能书,集古人书并所更体法,为《书苑》十卷,累官主客郎中”。这证明周越不仅是一个书法家,同样也是一个有一定造诣的书法理论家。
现代人对周越的陌生是周越的悲哀,主要在于他的书迹留传太少了,而在史书中也仅有简单的几句介绍,事实上,生活在宋代的人们对周越是非常熟悉的。
欧阳修评曰:“《李晸笔谈》引欧虞褚陆。参考周越《古今法书苑》及诸人所论,知陆名柬之,虞世南甥,亦学其书,品在中上。别有薛纯学欧书。又有薛稷。皆公其比。世或称欧虞褚薛,故为之辨。”
来源 |周慧珺书法艺术馆
Scan to Foll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