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先将老朋友郑兴龙教授的讲座广告帖出来,再谈点介绍,可以随后面的连接远程听兴龙的演讲,我们肯定会现场出席。老朋友也会在百忙中在我们的古董房短暂停留,圣市以前的朋友如果想见到兴龙,可以联系我。受邀在全球最著名的医学中心演讲,为学者的荣誉,但是这对于兴龙是回故乡。
郑教授已经发展成国际凝血方面的权威学者,我们关于疫情和疫苗的血栓问题都需要他把关。双重原因使他的到访格外让我们兴奋,首先他是从我们十楼出去的,他说以前每天可以在咖啡间见到阿肯森教授。第二个原因是他是我们的同济校友,他恐怕是同济唯一的在美国主要大学的横跨临床和基础的大系的主任。
兴龙在英年早逝的华大Evan Sadler实验室克隆了一个凝血系统的关键蛋白酶,ADAMT13蛋白。Evan的行为举止颇有贵族风范,普林斯顿毕业,也与太太跳交谊舞,但是轮到给新蛋白取名则是Caltech人的做法,弄得非本行的人士很难记住ADAMT13的术语。
当年Evan能与西雅图竞争大部分靠的是兴龙,为该领域的重大发现,兴龙随后带着此课题去Penn一直做到正教授。他在Penn的工作当年使HHMI的Sadler实验室都拥有压力,传出的消息是“现在做不过Long的实验室”。郑教授随后被挖去华大校友超多的UAB做临床病理主任,现在执掌阿肯森母校堪萨斯大学病理系。
我们谈及国内的80年代,那是中国人向往美国加尼福利亚的时代,出来的中国人则在90年代的美国展露才华,当年华大CSRB 十楼出了两位美国相当知名大学的系主任,另一个家伙在南方的哈佛做系主任。我需要保护他的隐私,他不希望随我的文章出名。
这是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因为现在很多优秀人才出来,但是仍然难以重复九十年代老中去做医生和大学教授的兴旺景象。当时能读美国不错的州立大学都很了不起,哪里能奢望什么长春藤,现在他们尽是医生和教授,孩子们更是杰出。现在的留学生学坑爹的商科的人太多,只有回国去爸妈安排好的银行工作的一条路。
我们如果做更广泛的时空比较,现在美国华人社区来的人很多,但是至今亮眼的华裔移民人才,仍然没有接近杨振宁、李政道、吴建雄、丁肇中和贝聿铭的,思想层面也沒有任何华裔接近福山的水准的,这里的原因是什么?值得我们深思。
人文方面,郑教授的重要步骤是将学名定为“ X. Long Zheng”, 这使他在美国更容易交到朋友,因为土老帽创立的拼音使西方无人能发出Xing的音。
鉴于拼音已经给美国华裔造成困扰,我已经看到不少聪明的华裔为了自己后代在美国的前途,为他们改了拼音姓氏。下面是些我的建议,容易发音的名与姓不用改,像Yo-Yo Ma。这些可能在美国带来social awkward的姓氏可以考虑改,大家也可以集心广义:
1。Xu(徐、许)改成Hsu
2。Cao(曹)改成Tsao
3。He(何)改成Herman,变成德国人[偷笑]
4。Xia(夏)改成Summers
5。Xie(谢)改成Shay
6。She(佘)改成Sirms
7。Xiao(肖)改成Shaw,著名华裔免疫学家Andrey Shaw
8。Xing(行)改成Shaw或Shawn
9。Zhang(张)改成Chang
10。Qian(钱)改成Tsien, 美国著名华裔姓氏。
11。Qiu(邱或裘)改成Chiu
记得在疫情早期,美国CUSPEA海归和华中科大教授在武汉协和医院因新冠住院,几小时前还与太太交流,然后突然死亡,深层静脉血栓可能是原因之一。凝血障碍导致的移动血栓是致命的,新冠凝血失衡是欧洲人特别是德国病理学家发现的。
美国堪萨斯大学医学院病理系主任郑兴龙教授是凝血和血栓领域的世界权威,凝血过程的重要蛋白酶是他发现的。我们知道写进教科书的瀑布凝血机制是西雅图华大教授奠定的,以此全球的凝血领域都以西雅图为风标,兴龙当年与圣路易斯华大教授Evan Sadler一起与西雅图人竞争,独立克隆那个重要蛋白酶的经历,是他生涯的辉煌时刻。如果你有新冠与凝血的问题,欢迎参加这次对全球公开的讲座。
这是郑教授的演讲连接:
Topic: Thrombotic Microangiopathy: lesson learned from zebrafish to human
Speaker: X. Long Zheng, MD, PhD
Join Zoom Meeting
https://wustl-hipaa.zoom.us/j/93940376597?pwd=M2lTa0g1aDdBZHJ4ZUZKc2dwNzNOZz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