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文学评论家萧驰

冥冥之中,我总觉得能再见萧驰一面,无论是在新加坡,还是最近听说他去的欧洲,或者欢迎他重返母校。

今天传来他在希腊雅典去世的消息,使重逢的愿望落空,真是太可惜了,愿萧驰在天堂安息,希望那里有他深入研究过的中国古典人文山水与庭院。

这消息是从沈从文和徐志摩研究专家邵华强传来的,他这样说:“曉波兄,剛看到的消息,想起88年,老蕭,小龍與我,同一年入Prof Robert Hegel 門下,33年過去了?”。这里小龙是指著名小说家裘小龙,他们都是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比较文学博士的同学。

最新的消息是萧驰从新加坡退休后定居在荷兰,家里人在那里有生意。前段时间他身患癌症,他在希腊雅典准备去北京时身体支撑不住,沒有完成在北京落叶的愿望。

我不喜欢写高大尚的文字,现在尝试写些真实的故事出来,以怀念这位忘年交朋友萧驰,我们因为华大和圣路易斯而结缘。我的这些往事回忆,可以帮助后来进入萧驰生活的亲人,他的学生以及所有对他感兴趣的人,了解他的美国人生。

萧驰还是老样子,个子高高的,五官的轮廓是西洋的,我当时就觉得他不像我们中国人。我们都知道他是中国著名作家萧乾的儿子,他爸爸是中国在欧洲战场的唯一的战地记者。

对于自己的身世,萧驰很忌讳谈,每次他都把话题闪开。但是我很喜欢挑战他,经常谈起他父亲,认为他是红色政权的受益人,他却总是辩解,似乎他家受到的运动牵连很深。他很不愿意谈父亲萧乾当时的太太,也就是社会意义上他的母亲,后来我从文献中悟出那不是他的生母。萧乾拥有几位太太,其中的一位是欧亚混血,从年龄上推断她应该是萧驰的母亲,这似乎可以解释萧驰的欧裔五官。

萧驰拥有中国知识分子特有的清高,文人气质很浓,但是他的这些优势在美国这种很现实的社会里没有市场。他生活不修边幅,没有心情打扮,现在的照片中他配了西装蛮有模样,与在这里时绝然不同。他能读完美国的比较文学博士都是奇迹,十分贫穷地读了好多年才在圣路易斯华大拿到博士。萧驰没有读过大学,直接读的人大研究生,然后便是美国穷学生的生涯。

当年有些黑心的美国教授将一份奖学金分给三位中国留学生,萧驰便是其中的一位。他也渴望这个洋学位,所以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萧驰先是在印第安纳大学读书,他们文科生当时几乎都是有背景才能出国的。他肯定借助了父荫或者美国的华裔教授,从朋友处得知印第安纳就有。我听过萧驰对印第安纳赞美有加,但是他必须转学到华大继续读比较文学博士。好多他的文学博士同学都转学去读了商科,他是很少读完华大比较文学博士学位的几位。萧驰拥有奖学金的时候恐怕也不到每月一千美元,最后的时间则完全没有了资助,只有靠自己打工。我们惦记他,打电话问他怎么样,他说自己打工搬东西累着了。

老萧没有车,没有老婆。我们在后面笑话他,如果有老婆,来了也会跑掉。他们都瞧不起他,有人称他“萧疯子”。因为他穷,他不是一般地穷,身上有味道的那种失意,唯一的信念就是他的学问,谈论起来涛涛不绝。我们喜欢与他来往,我欣赏他天南海北地神侃,也希望能够帮助到他。我们方便时就带他上中国店买菜,我们去接他时,他经常说:“一位在Gibson的老槐树下的中国诗人在等你们”。他几乎是半疯半颠的状态,Gibson是非洲裔居民多的一条街。他为了感激,专门请我们去他家吃北京烤鸭,他亲自下厨,程序到位,有模有样的。

我们带他去马克吐温的故乡,他异常兴奋。他坐在车子的后座像个孩子,我们整个路上就听到他背诵的唐诗宋词,那个童子功是我们乡里人无法企及的。

我们的儿子三岁时,太太在家里开了一个超级的聚会,邀请了海量的圣市中国人,自然包括我们的好朋友萧驰,我们中的有些人叫他大萧。那次聚会着实刺激到了萧驰,他坐近我车就问:“儿子三岁,你现在多大?”,我说:“二十八”,他说:“好年华啊,前途无量!”。他始终是那种理想宏大的人, 一个到生命的最后时刻还出书的人。我现在从他去世时74岁算算,他当时已经44岁了。儿子学文学后,我们向他讲述过萧驰的故事,他很想有机会见到萧驰。

那天的聚会以理科生特别是医学院的朋友为多,萧驰是唯一学文的,他喜欢热闹和吹牛,尤其是谈论世界和中国格局,这也是他喜欢与我聊的原因。萧驰始终没有放弃他的专业追求,席间有人笑话他学了门无用的专业,他辩称:“我的东西使你们从猿变成了人,我研究的是高尚的东西”。萧驰返新加坡中国社区后确实是研究的中国古典,对一个“兴“字就可以写篇文章,不知他是否发现古老中国文化里面的很多东西都是有害的?

萧驰在聚会完后跟我说:“真是开眼界啊,中国人也能生活得这么好,可乐和啤酒随便喝,还有人去赌船”。他或许是在差区单身住久了,好久没有见到中国人在这里也有不少夫妻带孩子的家庭。他始终没有太太,我们不问他是否有,他也自嘲道:“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无非就是活塞运动”。

我们外出总要问他是否愿意同行,我们与他郊游,也野营住帐篷过。记得一次带他去Ozarks湖区,遇见湖边的商品房,他有次躺在那床上说:“这人生也太不公平了”。

萧驰的博士论文研究的是红楼梦的庭院艺术与诗境,为全部的英文论文。一个中国人不远万里来到美国的心脏地带,研究红楼梦,这让年轻的我不可思议。萧驰的英文口语不怎么样,但是他也能写很讲究的英文博士论文,我读过几段,也帮他去实验室打印过。那本身就是几十或近百页的手稿,他当时就说会寻求博士论文出版的机会。现在看来该书确实在2001年通过密西根大学出版社发表,祝贺萧驰!

萧驰能够与我认识完全是因为华大医学院图书馆,他住在离图书馆不远的非洲裔社区,每天步行到那里读书写论文。看见我这个中国人就聊天,他似乎觉得我这位非文人更可靠,况且我又喜欢问视角不同的问题,所以他格外喜欢跟我谈文学圈内的话题,有些话他应该在他们圈内都不愿意说。

当时那个年代,比较文学博士毕业,即使华大这种学校,也是毕业就等于失业。谢天谢地,萧驰毕业了。他在美国争取过,但是沒有找到教职,可以理解,当时他己经近50了。

好消息是他在国立新加坡大学找到正规教职,好像开始是从讲师做起,后来做到副教授,不知退休时是否是正教授。他去新加坡的前几年我们都有书信联系,他很自豪自己中文著作不断,现在从新闻文章中看到他的大部头著作都有好几本。他当时尤其喜欢说的是新加坡的薪水比美国还高,再次印证没有经济基础,一切都会很难。我间接听说他有了太太,总说路过新加坡去看他,后来则有朋友告之他退休从新加坡去了欧洲,今天得此噩耗。

在1993年,萧驰去新加坡任教前刚好可以拿64绿卡,他也拿了。我们开车送他去机场,他看着窗外深情地说:“哎,如果没有这绿卡,离开还特舍不得”。我们还在机场上留过影,萧驰的离开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离去,一个向往美国的时代。

老萧一路走好,可能是新冠断了我们的重逢机会。

图片来自《视觉中国协同创新中心》公众号或其他网络。

 

婉妮 发表评论于
以前在国内时和他有过一面之交,当时他已研究生毕业,在学校工作。
viBravo5 发表评论于
萧驰有蒙古血统.
格利 发表评论于
看相片似乎有乃父之影子。
牟山雁 发表评论于
读过他的《中国诗歌美学》。是个有成就的学者。走得太早了,可惜。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