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新闻自由的门

此后不久,中共于10月20日公布新版《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名单》,要求中国各新闻网站在转载新闻时,必须将信息来源限制在这份名单之内,否则将会受到处罚。

中国网信办称,此次名单中移除了2016版稿源单位名单中“不再符合条件、日常表现不佳、缺乏影响力”的单位,以维护名单的严肃性、公信力。这份涵盖共1358家稿源单位的名单上,没有《财新网》和另一家由山东三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私营媒体《经济观察报》。此前,《财新网》曾被列在2016年版的名单中。

敢言交接棒两端的《南方周末》和《财新网》

在海内外享有一定信誉的《财新网》,因其独立敢言的报道风格在业界受到广泛好评,字成立至今,《财新网》不仅多次对官员腐败和污染问题做过深入的调查报道,也曾在遇到触及中国社会对政府以及对当局政策不满等敏感内容时未选择退缩。

虽然目前民众仍然能够浏览和阅读《财新网》的报道,但这些报道却无法被中国的其他媒体转载,中共试图一步步地降低其影响力,就如之前的《南方周末》一般,由于积极报道丑闻、腐败、民众抗议等敏感话题,一直在和中共的限制产生碰撞。

2013年,《南方周末》的新年献词被当时的广东省委宣传部强行篡改,引发报社编辑们的抗议,《南方周末》前雇员联署发表公开信,指责时任广东省委宣传部长的庹震修改《南方周末》新年献词的做法“越界”、“擅权”以及“愚昧”,并要求庹震引咎辞职。

据悉,《南方周末》原本的新年献词题目为《中国梦,宪政梦》,其中写道“兑现宪政、限权分权,公民们才能大声说出对公权力的批评;每个人才能依内心信仰自由生活;我们才能建成一个自由的强大国度。”但在篡改后,题目变为《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梦想》,其内容则是“在2012年年末,梦想的火焰又一次被点燃。新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说,民族复兴是最伟大的中国梦。站在新年的起点,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这个梦想。”

此后,《南方周末》遭中共整肃,其敢言风格的主编被替换,报刊中参与抗争的中高层陆续被清洗,这个曾被《纽约时报》形容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自由主义报纸”便“消失不见了”。

作为大陆现存无几的敢言媒体,《财新网》接连两次被中共隐晦警告,被视为在一定程度上与《南方周末》具有相似风格敢言的《财新网》,其命运是否会像《南方周末》一般,因敢言而被中共不喜,步入《南方周末》的老路。

曾任《南方周末》新闻部主任的中国资深记者长平认为,中共将《财新网》除名背后的含义,形式上的警告大于实际影响,《财新网》在短期内都不会消失。也有部分《财新网》资深记者表示,他们“不太担心”,因为他们本来连申请官方记者证也不一定获批。

不同于《财新网》记者的乐观,旅美政治学者王军涛表示,《财新网》积极报道武汉疫情、深度探讨中国经济议题,以及其创办人胡舒立的个人背景,或许都是引起中共注意的因素之一。王军涛还担心,随着中国当局加强对媒体的监管,日后或很难见到《财新网》有分量、有别当局宣传口径的报道。

中共对于媒体和舆论的管控向来严苛,除对境外媒体进行限制、严防死守外,还对境内的媒体进行严格审查。彭博社援引分析指出,北京当局将《财新网》从稿源名单移除,表明“新闻媒体无论声誉多么好,都必须与政府保持一致才能继续享有权益”、“任何媒体都不能在党之上”。

《财新网》在敢言的背后,是一家需要收费订阅的媒体,在中共以“维护名单的严肃性、公信力”为由剔除《财新网》时,在面对被蒙蔽的中国读者时,《财新网》或会受到一定程度的订阅打击,若《财新网》在大陆的公信力降低,亦或受到生存危机,中共都达到了其想要弱化敢言者影响力的目的。

如果非公有资本被完全排除在新闻行业之外,中共完全掌握对民众对话语权,新闻报道将丧失其自主性,新闻自由也将被黑云完全遮盖。

 

 

 一本正经的荒诞越来越严重,中国媒体管制越来越紧  德国之声

多年前,我在中国先后有过五六个记者证。其中,来自中国新闻出版署核发的有两本。一本于2003年在上海领取,一本于2006年在广州领取。在两个地方,我的职务身份都是当地报纸的副总编辑。跟所有记者一样,为了取得记者证,需要去参加宣传部门主办的采编业务培训和思想政治学习。

每家媒体都会对编辑和记者进行业务培训。不过,可以肯定地说,被宣传部门请去讲课的培训老师,不会有任何媒体请去讲课。思想政治学习,名义上也是为了对媒体出版内容进行政治把关。至少从我参加的课堂上看,那些老师也把不了这个关。一言以蔽之,讲者和听者,都在敷衍应付。宣传部门对此并非不知道。

但是,我并不认为这样的培训就毫无效果。其中一个显著的效果,就是让所有人都习惯打胡乱说,对谎言毫无膈应。用那句广为流传的名言来说,就是:"我们知道他们在说谎,他们也知道他们在说谎,他们知道我们知道他们在说谎,我们也知道他们知道我们知道他们在说谎,但是他们依然在说谎。"

当时,我所在的媒体中,有些资本来自境外企业。跟境内资本一样,这些企业都是通过向媒体主办机构承包发行和广告部门来获取利益,并不能直接干预采编业务。采编业务的直接管理者就是媒体主办机构,这些机构听命于宣传部门。

互联网已经蓬勃发展起来。但是,刚开始,媒体反复听到的宣传指令是:不要转载互联网信息。表面上的原因是,互联网上的信息鱼目混珠,真假难辨,甚至谣言满天飞。真实的原因是,当局还无力管理互联网。互联网进入中国十多年后,此类宣传指令更多下达给互联网公司:不要转载某些报刊的文章。这时候,当局已经把互联网管起来了,甚至比管制得比报纸还让他们放心。

当时还没有正式的新闻信息稿源"白名单"制度,但是一点不妨碍宣传部门传达指令,实施审查。无论是正式文件,还是QQ指令,甚至是口头通知;无论是限制整个媒体,还是删除某一篇文章;也无论是维护一党专制的政治原因,还是维护某家企业利益的经济原因,都随心所欲,畅行无阻。我所在的南方报业集团的报纸,多次享受这样的待遇。

中国媒体管控频频"亮剑"

我的上述回忆,对应了近几天中国媒体管控中的几起新闻。

首先是中国国家发改委发布《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1年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禁止准入事项提到"禁止违规开展新闻传媒相关业务",包括非公有资本不得从事新闻采编播发业务、不得投资设立和经营新闻机构、不得经营新闻机构的版面、频率、频道、栏目、公众账号等等。

随后,中国国家新闻出版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公布的《新闻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要求所有持有新闻记者证的编采人员,每年须参加"继续教育"不少于90小时,并与晋升、奖励机制衔接,作为考核评价、聘用、升职以及记者证年度核验、换发的重要条件。

紧接着,中国国家网信办公布了最新版《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名单》,名单涵盖共1358家稿源单位,并首次将公众账号和应用程序纳入。同时,财新网和经济观察网未被纳入名单,引起广泛关注。

一本正经的荒诞

毫无疑问,中国新闻空间越来越狭窄。这些管制措施也与时俱进,比如加入了社交媒体和微信公众号。但是,在本质上说,这些措施都是一再重复,甚至虚张声势,伪装新闻。比如,非公有资本从来都没有被允许从事新闻业务,2021年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却称拟予限制。不过,另一方面,非公有资本在媒体行业从来都存在,甚至成为主力。尤其是过去20年间,私营网络新闻媒体蓬勃发展,主导了网络舆论的操作。这些私人资本并没有带来更多的公共空间,反而加入竞相争宠的行列,主动研发审查和自我审查的工具。"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帝王没有理由不喜欢。今后,私人资本仍然以经营的名义操作媒体,仍然竞相争宠。

网络稿源"白名单"更是一个奇怪的东西。在中国,所有媒体都是由宣传部门和网信办控制,记者证都由新闻出版署核发。被"白名单"排除在外,那么这样的媒体能通过考核吗?通过之后为什么又要列出"白名单"呢?

记者被要求每年须参加"继续教育"不少于90个小时。可以想见,这些课程仍然在被敷衍应付,甚至变本加厉。

但是,正是一本正经的荒诞,让大家习惯了荒诞。也正是这种不惮于无厘头的重复,让管制的螺旋越转越紧。

 

 

 

来源网络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