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太陽王路易十四

本人喜爱旅游,各地风土人情在此与各位分享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在世界史上,昔日的歐洲大國法蘭西曾經出現過多位好大喜功、野心勃勃、東征西討、醉心征服世界但最終卻竹籃打水一場空並禍國殃民害己害人的君王,鼎鼎大名者如波旁王朝的“太陽王”路易十四及兵敗滑鐵盧、最終葬身太平洋上孤島的法蘭西第一帝國皇帝拿破崙·波拿巴。大半輩子窮兵黷武、醉心征服世界、曾經將法蘭西帝國推入全盛時期但也留下巨大後患的路易十四(1638年9月5日-1715年9月1日),全名路易·迪厄多內·波旁,5歲的他登基後不久即因數位親王叛亂及巴黎市民暴動(亦即“第一次投石黨”運動)而兩次隨母后逃出首都巴黎,在各省區不斷轉移流亡避難,幼小的他因為親歷親睹了巴黎革命者太多的暴力與殺戮,從而養成了生性多疑和始終缺乏安全感的怪異性格,因此親政後的路易十四成了一個事必躬親且親力親為的國王,每天必工作八小時以上,以無比的熱誠與精神治理國家;他還創立了有史以來無與倫比的絕對君主制,並借天才宣教士博旭哀主教積極宣傳“君權神授”與“絕對君主制”思想理論,後來他還自稱“太陽王”。他一身兼任波旁王朝的法國國王和那瓦勒的國王,在位長達72年又110天,是法蘭西封建時期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也是有確切記錄在世界歷史中在位最久的主權國家君主。

路易十四是法蘭西國王路易十三的長子,出生于法國的聖日爾曼昂萊,母親是奧地利人安妮。1615年,在瑪麗·德·美第奇王太后的主導下,其父路易十三與西班牙公主安妮結婚(因西班牙哈布斯堡家族出身於奧地利,所以習慣上稱安妮王后為奧地利的安妮)。1617年,紅衣主教阿爾芒·讓·迪西·德·黎塞留嶄露頭角,得到路易十三的賞識,後被任命為樞機主教(行使宰相職權),黎塞留在內政方面熱衷推行君主專制。1642年黎塞留去世。1643年路易十三去世,同年5月14日,年幼的路易十四即位。路易十四登基之初,由其母親奧地利人安妮攝政,由其情人兼其子的教父、紅衣主教馬紮然行使宰相職權。直到1661年馬紮然死後他才真正開始親政(馬紮然教父臨終前還囑咐自己的教子親政後不再設立宰相職務,路易十四遵照執行,還親自遴選了6位大臣)。在兩位教父宰相的先後輔佐下,路易十四終於在法國建立了一個君主高度專制的中央集權王國。為了防止散居在全國各地的親王貴族及封建領主私下勾結串聯,圖謀造反叛亂,路易十四還別出心裁地強制各地大貴族集中遷往巴黎的凡爾賽宮居住,將整個法國的官僚機構集中于他的周圍,以此強化國王對軍事、財政、外交、司法及稅務機構的決策權與監督權。他建立起的這一絕對君主制一直持續到法國第一次資產階級大革命時期。

路易十四希望將地方大貴族都變成他宮廷中的成員,從而撤銷了他們作為地方諸侯的權力,借此削弱其力量,為此他建造了巨大且豪華無比的凡爾賽宮。1682年5月6日他率領貴族一起搬進了這座位於巴黎城郊的大宮殿。宮廷的規矩迫使貴族們為了衣裝費用而付出鉅款,他們從早到晚都得待在宮殿裡參加舞會、宴席和其他慶祝活動。據說每場宴會開始之前,王宮總管都會高喊一聲:“讓我們分享國王賜給的肉吧!”據說路易十四的記憶驚人,他進入大廳後一眼就可以看出誰在場或者誰缺席,因此每個希望得寵于國王的貴族必須每天都待在宮中。路易十四讓這些貴族們沉溺于博取國王的寵倖並悠遊歲月,沒有時間去過問地方事務,漸漸地他們就喪失了統治地方的權力與影響。路易十四認為,要獲得無上的權力,就必須統一法國的宗教信仰,禁止宗教自由。所以他對新教徒施加巨大的壓力。尤其以1685年的楓丹白露敕令為甚。在熱誠的天主教徒戰爭部長盧福瓦侯爵與大主教博旭哀等人的鼓動下,他推翻了先王亨利四世於1598年對新教寬容的“南特敕令”。他的新敕令下達後,胡格諾派的教堂被摧毀,新教的學校被關閉,多數胡格諾教徒被迫改宗天主教。1715年3月,他在一項聲明中重申了他的粗暴政策:剝奪新教徒的一切合法地位,新教徒繼續居住在法國就被認為“證明他們已經信奉羅馬天主教”。路易的這些命令,迫使不願改宗的二十多萬胡格諾教徒移居國外,他們各自移居荷蘭、普魯士、英國、北歐和北美。許多歷史學家認為這是一個致命錯誤,因為許多這些逃亡者是技巧優秀的手工業者,他們的技巧技術跟著他們一起流亡去了國外。這些流亡者為他們到達的國家帶來了巨大的財富。但是對路易和他虔誠的大主教們來說,一個統一的法國就應該是一個天主教的法國;而且事實上,強迫胡格諾教徒改宗的政策,獲得法國多數天主教徒的狂熱支持(天主教徒占人口的90%之多),大多數法國人認為,打擊“異端”的胡格諾派,是上帝給予他們的重要任務。

路易十四執政時期成了歐洲君主專制的典型。對敢於反叛的任何外省貴族無情鎮壓;同時不斷擴建凡爾賽宮,把各地的大貴族宣召進宮,日日侍奉王室。路易十四還向各省派駐“司法、員警和財政監督官”,整頓軍備擴充兵源,引進新式武器和先進技術,並把各省軍隊的調度權控制在自己手中。在思想上,他要求全體臣民一律信奉天主教。在經濟上,路易十四將經濟問題交給了心腹大臣讓·巴普蒂斯特·柯爾伯,推行重商主義。在其心腹紅衣主教及謀士的支持下,路易十四在法國建立了一個絕對以他個人為中心、類似巴羅克式的專制王國。他不斷地發動戰爭、在凡爾賽宮舉行豪華的慶祝盛會、控制並資助文化藝術及科學的發展來為他自己增光;實施對胡格諾派新教徒的迫害以統一宗教信仰,發動“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以炫耀國威。到了他的執政期後期,法蘭西的國庫已空且債臺高築。

對在遺產戰爭中叛變的荷蘭心有餘悸的路易十四,於1672年發動了復仇性的“法荷戰爭”。路易借由此戰重創了荷蘭,威震西歐,而荷蘭從此衰落。“法荷戰爭”不但造成了荷蘭的“災難年”,更打響了“太陽王”的名號。因此在1680年路易十四決定繼續對外征戰,以圖實現其在歐洲絕對稱霸的夢想。但路易十四在1685年廢除“南特敕令”迫害國內胡格諾教徒的行為,卻激起了歐洲新教國家的廣泛敵意,嚴重破壞了原先的外交成果,如原來的盟友普魯士及瑞典,就疏遠了法國並與其兵戎相見。因為1672年“法荷戰爭”的勝利,法國成了歐洲名副其實的霸主。但同一時間,他終生的死敵——荷蘭執政威廉三世也積極的在外交上合縱連橫,醞釀打擊路易十四的霸權。此時法國的強鄰神聖羅馬帝國正在與奧斯曼土耳其作戰,路易十四決定借此時機,在德意志地區擴張其影響力。同時,法軍的入侵也逼使歐洲列國奧地利、西班牙、瑞典、巴伐利亞,薩克森及巴拉丁結成了同盟。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皇帝利奧波德一世察覺到路易的意圖,於是在荷蘭執政威廉三世的號召與牽線下,於1686年7月9日組成“奧格斯堡同盟”(1689年英國加入後,改稱“大同盟”),希望能阻止法國向德意志擴張。

但路易十四卻在1688年9月,乘哈布斯堡王朝剛在東面戰勝土耳其,西面兵力薄弱之機侵入德意志,展開對哈布斯堡王朝的速戰計畫,“大同盟戰爭”正式開啟。10月,法軍攻佔帕拉蒂納特,並於次年徹底佔領這個地區。哈布斯堡皇帝只得在東方以部分兵力牽制著土耳其,並分兵西線,勉力對付法國,讓法軍得以來回蹂躪德意志西部。最後,由於所有參戰國都因這場持久戰而使其自身的經濟負擔加重,因此戰事趨向和解。當時法國農業在1694年底的大寒災中受到巨大打擊,數十萬甚至可能超過百萬人凍餓病死;富裕的荷蘭也被迫向趁機抬價的德意志諸國購買昂貴的穀物,英國的反戰情緒也不斷升高,使得反戰的托利黨被選為新的國會多數派。於是在1697年9月20日,法國與英國、荷蘭、神聖羅馬帝國、西班牙等國簽訂《裡斯維克和約》,結束了為期9年的大同盟戰爭,使交戰雙方互有得失。法國雖然取得了斯特拉斯堡,但失去了在“大同盟”戰爭中新奪取的他國領土與制海權;法國降低對荷蘭的關稅;法國為討好西班牙歸還了1679年以後佔領的多數領土薩伏依、德意志的洛林與盧森堡;同時路易十四承認威廉三世為合法的英王(取消對詹姆斯二世的支持),認可他歐洲強大的君王地位。

曾經在16世紀時稱霸歐洲的西班牙王國在三十年戰爭後漸漸衰落,而歐洲新興的君主制列強,如英國、法國及荷蘭等均對西班牙的領土虎視眈眈。而戰爭的起端就在於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在卡洛斯二世(中魔者)死後絕嗣,而卡洛斯二世死前,在群臣力薦和羅馬教宗的誘導之下,以遺囑宣明傳位外甥安茹公爵菲力浦(費利佩五世),菲力浦同時是路易十四的次孫,等於是法國外交的勝利,波旁王朝獲得了西班牙王位。這引起了奧地利哈布斯堡王室的不滿,他們認為西班牙的王位應該由同是哈布斯堡王室的奧地利大公查理(即後來的皇帝查理六世)繼承,因此他們積極尋找同盟,以期對法宣戰,並奪回西班牙的王位。而英、荷等海上強權由於勢力均衡被法國破壞,很快在1701年與奧地利簽訂反法盟約。這場戰爭敵對雙方各自與友好國家結成同盟,形成了兩派陣營。法國與西班牙、巴伐利亞、科隆及德意志諸邦國、薩伏依、葡萄牙組成同盟;而神聖羅馬帝國(當時為奧地利哈布斯堡王室所控制)則與英國、荷蘭、勃蘭登堡、漢諾威以及多數德意志小邦國及大部分義大利城邦組成新的反法“大同盟”(1703年薩伏依、葡萄牙倒戈加入反法同盟)。1702年5月大同盟正式對法國宣戰,“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正式打響。法國最終成了西班牙王位繼承的贏家,因為西班牙王位最後被波旁王朝的費利佩五世繼承,法國從此消除了被哈布斯堡王朝兩面夾攻的憂慮,並得到有力的西班牙作盟友,大幅擴展了法國在歐洲的影響力。但法軍也在戰爭中損失慘重:海軍幾乎遭全殲,陸軍同樣損失巨大,僅剩下全盛時的三分之一。與此同時,寒冷的天災(1709年的大寒害)與飆升的軍費拖垮了法國的經濟,饑民大量死亡更造成社會瀕臨崩潰,法國人口可能從1670年代的2100萬左右,下降到1712年的不足1900萬。當苛刻的《烏德勒支和約》公佈後,法國人對結果嚴重失望,使得路易十四原本的偉大形象與超高民氣,在晚年喪失殆盡;人民把國王比作“太陽”的讚譽更從此消失在法國人的言論與記憶中。

在法國,路易十四因為他使法國強大而受到尊敬,但他屢屢發動的戰爭使法蘭西的國家經濟幾乎破產,他不得不不斷提高對農民的稅收要求,還大量出售爵位與官職以斂聚錢財。法國著名歷史學家德·托克維爾認為,重稅、對貴族的削權、賣官鬻爵以及沒有政治經濟權利的市民階層對朝廷的嚴重不滿,是誘發1789年法國第一次資產階級大革命的重要政治、社會和經濟原因。

1660年,路易十四與西班牙公主瑪麗亞·特蕾莎結婚,1683年瑪麗亞·特蕾莎死後他又與輩分比他低的曼特農夫人弗朗索瓦絲·徳·奧比尼結婚。路易十四比他的兒子和最大的孫子活得都長,其曾孫路易十五才繼繼承了他的王位。

1774年從父王路易十五手中接下了太祖父路易十四留下的早已病入膏肓的國家、也期望做一番刮骨療傷式體制改革以救治波旁王朝的路易十六國王,面對洶湧澎湃的資產階級大革命怒潮,他也全然無能為力了,1793年1月21日,年輕的國王路易十六夫婦一起被押上了斷頭臺。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