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刚出国的时候,跟刚认识的朋友聊天,说起北斗星。我说,我们认为这个长得象个勺子。那个朋友大笑,我们认为这个长得象车啊!你们中国人真厉害,什么都能跟吃的联系起来。
好像是啊。欧洲的节多,世人都承认的。不过除了新年,大都和宗教有关,基本是圣经人物的各种活动。不象咱们,过个端午节,好容易是纪念爱国忧世愤而投江的屈原了,偏偏搞个吃粽子的形式。我觉得无论是谁,吃东西的时候都很难好看。当然讲究礼仪的要求不出声啦,不张嘴啦。估计还是引导你专心点吃东西,不要东张西望,免得看到别人吃东西形象不雅。所以也建议嘴里有东西的时候不要跟人说话,因为别人看见你一嘴乱七八糟,坏了胃口也是可能的哦。
又看大家轉蔡澜,大概叫“死前必吃的清单”这一类。我看了就笑,不过也就是各个地方的各种风土人情而已。比如他提到白芦笋,还强调是法国南部,其实哪里只是法国南部,德奥瑞都是春季4,5月的时候遍地卖啊。那个味道,可以说完全没有,也可以说只有一个鲜字。特别这个时期,会有大批的波兰人过来做短工,夜里挖芦笋,赶到天亮前装车。别的那些小山羊奶酪,其实也是地域性季节性特别强的东西。一方水土一方风景,就像维也纳咖啡,其实看到纽约街头一样有卖的,不过在维也纳的大街上喝,还是有点不一样。
我其实对弄吃的不是有特别大的耐心,经常看到有朋友花大力气做很多很漂亮的食物,我每一次都会大大地点赞,真心觉得这个自己是学不来的。如果不是为了孩子们,我想我早中晚一辈子吃同样的东西都不会烦,并且吃了上顿下顿还想,不会想着去试别的。
又到了暑假,网上遍布各种旅游攻略。基本上是到哪儿吃到哪儿看这个大提纲下的东西。每一个我看了,都要大赞,真充实!好像没有一分钟是耽误的,每一个格子都填满了。这些我自问做不到,我家出门,就是找个包吃包住,风景还不错的地方,醉生梦死过1,2个星期。混到最后,真都快忘了自己是谁。一家人在我的影响下,也不好那些高端珍馐的东西,就爱民间的大众饭。走到哪里都去找当地的煎饼果子这一类的,比如在西班牙的Malloca,那个小火锅,每个都不超过2欧,哈哈,真是吃的停不下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