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茨堡(Gettysburg)离我的工作单位不远,美国内战时代的盖茨堡战役,参战人数近二十万,几天内伤亡数万,当场战死的就有七千人,在美国本土是规模和伤亡数最大的战役。所以美国为其建立了规模在世界上也是首屈一指的纪念园地,原战场几乎全部包括在内。比这场战役更有名的相关事件,是时任美国总统l林肯在为战死者陵墓致辞时,即席的一篇演讲,非常简洁准确地阐明了政府和人民的关系,就是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
先谈观感。这个战场园区真大,徒步根本不可能,开车逛遍也得一天。 Visitor center里可以看电影,然后就是参观一个全景图。据说是一个人画的,此人参与了战争,真是惟妙惟肖。
美国内战可能是拿破仑式战争的最后一次大规模表演。大家可能在电影中见到过,一排士兵就着鼓点整齐地,慢慢地齐步向敌人前进,随时有人倒下,击中没击中完全是机率。这种战法中国没出现过,电影“投名状”中,太平天国战争(大约和美国南北战争同时代),清军举着盾牌冒着太平军的弹雨以散兵线冲锋,到达约距敌一百步左右,一部分士兵在盾牌掩护下向敌人放箭压制,另一部分士兵极速冲锋,和敌人展开白刃战。其实这种战法比欧洲人先进。
那种欧式行刑式战法,是鉴于燧发枪的特点设计的。燧发枪是从前膛先装入弹药,然后弹丸,用个工具顶实,然后瞄准射击。装药需要5分钟左右,射击精度不高,滑膛枪在50米内只有一半的击中率。虽然如此,燧发枪的杀伤力比弓箭大好多,对付骑兵冲击,只要在步枪射程内安一些障碍物,对方骑兵减速时,一个齐射,就能报销掉大部。
障碍物
那时的炮,射程不远,都是实心炮弹,没有榴弹,主要用来攻城或阻止敌人进攻,在己方的进攻作战中用处不大。拿破仑发明了这种线列步兵进攻的方法,在1000米左右开始列队前进,这时对方的步枪准确度低,难以造成重大伤亡,而这样的阵势,可以壮自己的军威,对对方产生心理震撼。等到大量线列步兵进入射程后,敌军的首层线列往往开始动摇,这时的一波齐射就会大量的杀伤敌军,随即吹起冲锋号向敌军发起白刃战。这样的战法胜率很高,欧洲各国纷纷仿效,一直到美国内战为止。
拿破仑战争战场情景
美国内战初期也大致如此。主要武器是步枪,前装弹的滑膛枪,从枪口装入火药和铅弹,每分钟最多射击一至两发,射程仅为200多米,而且准确性差。当时的大炮也是从前面装药,炮弹多是实心铁球,也有可爆炸的炮弹,但威力有限。大炮射程也仅1000多米,采取直接瞄准射击,作用是杀伤冲锋的步兵。
面对这样的武器,冲锋的一方先以整齐的队列前进,进入对方大炮射程内加速行进,进入步枪射程才弯腰猛冲。只要冲锋的兵力充足,在遭受对方大炮数次轰击和步枪两三发射击后,一般就可冲上对方阵地,然后以刺刀肉搏决定胜负。
不久,武器进步了,战斗方式也随之改变。
出现了后面装弹的步枪,射击速度提高到每分钟数发,后来北方又造出了连发的步枪(卡宾枪),甚至出现了最早的机关枪。滑膛枪也变成带膛线的枪,射程提高到800-900米,准确性大大提高。
大炮也改进了,重量减轻,便于快速布置,炮弹威力加大,可在空中爆炸,杀伤力大增。而且射程更远,其功能也从杀伤冲锋的步兵扩展到摧毁敌方阵地、杀伤工事后面的敌人。
武器杀伤力的显著提高使冲锋一方的危险远远超出防守的一方。到内战后期,在每十次冲锋中只有一次能够冲到对方防线,其余的都被防守火力大量杀伤而挫败,这使肉搏战的机会大大减少。
防御工事也显著改进,从胸墙(石块木头筑起的齐胸高的墙)发展到战壕,并出现了复杂的战壕防御系统。铁锹成了士兵必备的武器。战争后期,尤其是南军,常常以防御阵地来抵消北军的数量优势。而北军则尽量用运动战和围困战来对付南军。双方在战壕中对峙的作战形式首次出现。这次战争后,行刑式战法正式走出历史。
博物馆展示的当时武器实例,最后一张是当时的外科器械
美国内战交战双方还是自认同胞,没其它国家内战那样残酷。双方医务人员会救治对方的伤员,每天会交换伤员,受伤的即使是高级军官,也予交换,没有发生伤害对方伤员的事件。战斗结束后,胜利方会安葬对方阵亡人员遗体,并尽可能标注姓名,通知对方埋葬地点。想想中国的太平天国战争,还有国共内战,哪有这样的好事?美国对外战争也没那么客气,越战电影中就用推土机将越军尸体随便填了。
园区内很多纪念碑是南方的,如下面北卡州的纪念碑。
园区的景色还是挺美的
最后一张是见证树,据说这棵树见证了残酷的战斗,很多人到这儿拍婚照,可能有吉利之意义吧。
最后谈谈林肯的三民主义,这和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还是不一样的。孙的三民主义,包括民族,开始是反满的汉族民族主义,以后是反对帝国主义的中华民族主义,逃不掉民族主义;民权,这和林肯的by the people 类似,就是政府是由人民来治理的;民生,这是经济制度的问题,林肯没有提及。共产党也自称自己是孙先生的继承人,但看来继承的只是孙的民族主义。林肯的三民主义,说的是政府和人民的关系,孙的三民主义只说他发动的革命的目的,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来比喻,孙的是狭义相对论,林肯的是广义相对论。
Of the people, 政府是人民所有的。共产党以前也把这个挂在口上,现在这张遮丑布也不用了,直接说“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就是说政府的所有者是党,而不是人民。
有人会问,难道美国政府是人民的,你是人民?这点美国人民可以挺直腰杆说,这个政府是我的!每一级政府都是选民选出来的,精英都不喜欢川普,但人民选上了他,他就上任了!人民说不要再在阿富汗折腾了,政府再丢面子也得撤!有人认为美国不会放弃台湾,因为政府丢不起这个脸。那我告诉你,有个例子,美国政府把脸都丢透了,那就是在一战后,美国政府倡导建立国联(类似于联合国),结果美国人民不同意,美国国会投票否决。一切的事,由人民决定,不论好坏,由人民负责。这就是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政府是由人民来管理的,当然不是直接管理,而是采取待议制管理。共产党那些官员都是党任命的,人民代表会议是个形式,而人民有点意见都要被消声,恐怕是没有底气来说自己的政府是民治的,最多说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相对于满清,袁世凯,蒋介石,共产党是唯一能管理好的而已!但人民的地位绝对不是管理者,劳力者治于人!
For the people,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在中南海,在毛主席像章上,都刻着这句话,但如果没能做到前两项,怎么可能做到这条。Of the people, 人民是董事长,by the people,人民是CEO,然后才能for the people。这和公司一个道理,公司只会为老板服务,怎么会为员工服务?
林肯打这场战争时,无论南北政府,都是民主政府,再用为人民来justify这场战争,恐怕说服力不强,按现在中国的观点,就是分裂和反分裂的矛盾。但林肯的三民主义的含义,在于怎么定义人民!
林肯的人民,是所有的人,包括不为当时的民主制度认定为合格选民的黑人。民主制度,从希腊时代就有了,但人民的定义是狭隘的。其实,任何的制度,即使是独裁制度,也不是一个人,也必有一个人民的范围。如果中共的党员算人民的话,中国政府也是三民的。诚实地说,为了所有人民的话,并不是林肯政府的共识,这个思想,可能也不是林肯的原意,但这个演说,却定义了这个新的思想,从而正义化了这场战争。
即使在美国,要实现所有人的三民主义,从北方胜利算起,又花了一百年,到1960年代才算实现了所有人,包括黑人,女人的选举权,至于要达到真正的三民主义,可能还需要100年,也可能永远也达不到,就像共产主义一样。
但这是一个理想!林肯之前,那些希腊的,罗马的,英国的,法国的和美国自己的民主,都是片面的民主,一部分人的民主。只有从林肯开始,才走上了全民民主的道路。马克思也提倡全民民主,但列宁把它引上了歧途,成为新的暴政。
全民民主被古希腊的先哲认为是不可能的,实施的过程艰难而曲折,在有些地方彻底地失败。但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它的成功之处,迄今,全世界200个国家,90%的国家有名义上的民主制度(以竞争性选举为标准),人均水准最高的50个国家,全是民主制国家(中国2020年列63位)。全民民主制度和观念,给世界带来的进步是显而易见的,如今,种族平等,性别平等观念深入人心,人权状态极大改善,残酷的行为千夫所指,林肯的三民主义观念深入人心,成为普世的真理!
三民主义,我们要为之奋斗,not because it is easy, but because it is h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