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秋声赋》

读《秋声赋》

欧阳修的文章比较有名的当然是《醉翁亭记》他本人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以他为首的文坛精英一扫宋初追求声律浮华的骈文风格,接续上了唐代的韩愈,柳宗元这些大家提倡的文道合一的散文传统,把古文运动继续发扬光大,这才有了后人归纳总结出的唐宋八大家,欧阳修,三苏,王安石等都赫然在榜。

这个时代贡献了很多流芳百世的文章,比如《醉翁亭记》,再比如《前后赤壁赋》。但正是这个古文运动的旗手欧阳修他到晚年却返过头来写了《秋声赋》,用了骈文,并且写的精彩得不得了,骈词俪句,排比铺陈样样不少,但是读来却没有半点浮华,反而优美动听,且感人至深。文章不长,又实在是好,所以全文放在这里: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余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余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用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余曰 一作:予曰)

 

“嗟乎!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予之叹息。

 

当然他的这篇赋已经不同于从前的那种完全采用比兴的骈文,他在里面糅杂了散文的手法,这就使赋这个题材一下子灵活起来,不再拘禁于罗列辞藻,从而变得声情并茂。

《秋声赋》全篇都可以说是美轮美奂,以文拟声,各种比喻用的是惟妙惟肖,但是这些还都是表面功夫,从第二段开始的夹叙夹议部分,是边形容边思考边感概,情景交融,又自然而然。秋拂叶落,万物肃杀,可悲,然而春生秋实,物极必反,乃是自然界的天道轮回,物物如此又有何悲?

而于这无可奈何之中,生而为人,正是敏感多情,对此造物又怎能没有大悲伤!这就进阶至第三段,人感万物而生情,内中精诚一销再销,怎不使人朱颜老,乌发白,最终与草木同朽,唉,人生不足百,却怀千岁忧,真是催心肝啊,让人不禁大恸。

 

这篇赋于纷繁的比兴和深沉的思辨中无时无刻不透露出一种真诚的悲痛,正是“逝者如斯夫”!草木无情人有情,无情有情皆当杀!是谁行此戕害?天也!造物如此,夫复何言,只好一叹再叹。

 

这篇赋读下来真是满口余香,满腹感慨,值得一读再读,完全就是艺术的享受。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