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江少华 十七 春天



八十年代全家福。后排左起,弟弟,哥哥,我。可见父母心情都很不错。

                        十七  春天

                            上

  七八十年代时,三中校园中部有个大土台,上面建有两座篮球场,还设有单杆双杆沙坑等运动器材场所,师生们经常在这里锻炼、活动。土台的边缘上,还长着大大小小不少树木,空地上,则是齐膝的野草。而这里,也正是我们孩子们玩耍的乐园。

 有一天下午,天阴沉沉的。我们正在土台上玩耍,看见走来一位高大的解放军叔叔。我们那时都崇拜解放军,就跑上前去,一个抓住他的手,一个抱着他的脚,想和他摔跤。这位解放军叔叔也呵呵笑着和我们玩了起来。正在这时,学校的大喇叭突然奏起了沉重的哀乐,然后一个低沉的男中音响了起来:“伟大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因病医治无效,于九月九日凌晨逝世”。我们顿时愣住了。那位解放军叔叔摆脱了我们,“啪”地一声立正,然后脱下了军帽。

 毛主席去世后,三中周围的单位,像冶院医专水电局,都摆出了电视,组织大家看追悼现场。这时候,我们才知道有黑白电视这种的东西。没过多久,到处又贴满了标语漫画,大家敲锣打鼓上街游行,热烈庆祝英明领袖华主席一举粉碎了“王张江姚”四人帮反党集团。实施极左路线的四人帮,在文革里大搞封建法西斯专制,祸国殃民,坏事干绝,人心丧尽,终于走到了历史的尽头。

 紧接着,邓小平复出,力主恢复高考。在他的大力推动下,在相隔十一年后,中国终于又有了高考。记得是七七年的下半年,忽然许多人跑到家里来,向父亲请教,恳请父亲辅导。父亲当时正带着一届高中毕业班,已经很忙了,但对所有来请教的人都热情接待,耐心指点,脸上露出由衷的笑容—大概他很久没有这么多人来找,请他帮忙了吧。高考的那天,是个冬日,校园里黑压压的到处都是考生,各种年纪的人都有。随着一声铃响,考生们都全神贯注地开始了做题。父亲和其他老师在校园里巡视着,都幸福地微笑着。大概在这个时候,老师们才终于找回了失去许久的自信,找回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高考成绩出来了。父亲带的班成绩非常好,有好几个人考上了大学,这在当时是很难得的。“江少华老师会教课,会辅导”的名声传开了,找父亲的人就更多了。学校领导也对父亲重视起来,以后就经常委托他带高中班,在高考关键时刻把关。

 三中全会后,胡耀邦在邓小平的委托下主持平反冤假错案,给四百万地主富农家庭摘下了戴了三十年的沉重帽子。也就在这个时候,父亲终于放下心中的负担,开始真正地发挥了自己的才能,成为了赣州教育界的一代名师。

 对于父亲在教育上的成绩,三中校史刊物上已有不少记载,我也不想一一重复了。现摘录几段:

 "1981年…高中江少华老师开展数学教学 “读、议、讲、练、评” 实验”;

 "江少华老师长期担任高中教学工作,对数学学科具有系统的理论基础和扎实的专业知识,使之能深透地把握教学大纲,教材教法及知识要点,具备完成中学教学大小循环教学的能力,并且注意在教学中,讲求方法,技巧,力求实效,从而形成自己鲜明的教学风格:即启发性强,条理清晰,精炼生动,使原本枯燥乏味的数学,被学生誉为“最引人入胜的课程”。正如学生在信中所写到的那样,“您是我有生以来遇到的最好的数学老师。您广博的知识,挥洒自如的谈吐,使我深深地倾倒。我真正喜欢数学是从您开始的。“

  "在努力搞好课堂教学的同时,江少华老师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自1982年组织全国数学竞赛以来,江老师致力于辅导学生在各级竞赛中“摘金夺银”,先后辅导陈士金,黄孝文等十七名同学在全国数学竞赛获奖。这些获奖的学生,在高考中都以优异的成绩进入清华,中科大,同济,浙大…辅导的学生有六十九人在地市数学竞赛获奖…辅导的学生获奖的层次之高,数目之大,在赣州市数学届享有崇高的威望。1992年,江少华老师评为“全国高中数学竞赛江西省优秀辅导员”;

 "江少华老师担任班主任工作近二十年,作为班级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深感责任重大。凭着对党的教育事业的高度责任感和一片赤诚,他面向全体学生,既在德智体等方面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又注意关心、爱护、转化后进生,和他们架起感情的桥梁,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善于把握学生特点,调动学生中蕴藏的一切积极因素,重视发掘、调动、引导他们去自强、自理、自我教育之路,努力营造科学、民主、想象、竞争的良好学风和班风,积极创造优秀班集体……他能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班上有名叫谢旭升的同学,非常喜爱海模。江老师得知后,鼓励他向这方面发展,并热忱帮助他,该同学终于在省海模比赛中获得金牌,并多次在全国比赛中获奖……他所带的班级多次获得“文明班集体”,“先进班集体”等光荣称号。他培养了学生大多数品行端正,思维活跃,专业基础扎实,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都成为各行各业的中坚力量…1977年是恢复高考的第一年,他班上的王燕同学当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大学,后成为文革后中国第一批博士……又如83届…该班学生思维敏捷,学习成绩优异,音、体、美特长突出,高考上线人数居我市榜首”。

  "著书立说,泽被后人…在担任繁重的教学工作的同时,他仍积极撰写数学专著和数学论文。他将自己多年教学实践中的经验加以总结,形诸文字。1993年,他所编著的“高中数学复习的思路方法、技巧”一书湖南科技出版社出版发行;所撰写的论文“圆锥曲线极座标方程的复习”, “ 解题三忌”, “关于命题的和谐性”, “关于改革数学教学的初步尝试”, “立体几何模型的新发展‘ 等多篇论文在省级刊物,省数学教学年会上发表获奖…另有“关于平面三角的复习” 等五篇论文在地市论文教学竞赛中获奖……在地区率先提出“六环节教学法”,实验效果良好,经验由市教育局推广,“江西教育”曾对此报道”;

  "1977–1997年连续二十年被评为”校先进工作者”,多次被市政府授予”优秀教师”光荣称号;1991年由赣州地区人事局奖励晋升工资一级,成为本年度赣州市文教系统唯一获此殊荣者”。

  "任赣州地区数学学会理事,中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一级教练,江西省普通高中会考数学学科研究会会员,在我市乃至地区数学学科领域享有崇高的威望”。

 可谁又能想到,取得这么多这么大成就的父亲,只是高中毕业,直到改革开放后才在广播电视大学进修了一个大专学历呢?又有谁知道,为了这些荣誉和成绩,他又付出了多少努力和辛苦呢? 更又有谁能想到,这样一个杰出人才,若不是恩师提携,早就已经被埋没在荒野之中了呢?

                          下

  八十年代初的一个晚上,在四宿舍的小屋里,我和哥哥在灯下做作业,读书,弟弟已经入睡了,父亲则在全神贯注地备课批改作业,突然间,传来一个女性惊呼的声音:“快来人呀!” 我还没反应过来,平时温文尔雅的父亲猛然跳起,操起扁担就往外冲了出去。我们也赶快跟了过去。在四宿舍靠近院门的一间房间门口,我看见陈秀妹老师靠在门框上,面色苍白,浑身颤抖,她的丈夫和其他闻讯赶来的男老师一起扭住了一个身穿工作服,手持一把大螺丝刀的小偷。

  改革开放开始时,大家都感到物质条件改善了好多,精神上也愉悦的多。但渐渐地,开始出现了个体户,万元户,官倒,胆子大什么都敢干的人开始发家致富,老实本分的人只想得到做好本职工作,拿死工资,渐渐地,贫富差距拉开了,许多人心里不平衡,开始动脑筋挣点外快。

  父亲因为书教得好,辅导能力强,来请教他的人很多,经常有人带着孩子,让父亲指点。父亲总是耐心平等地对待每个人,竭力帮助他们。有人过意不去,带些水果食物来,父亲却总是推辞,实在推不掉,他就以后想办法还回礼去。至于钱,他真是一次也没收过。据我所知,八十年代初中期,很多老师都是这样,两袖清风,一心教书育人。

  当时许多老师都是认真负责,一心为了学生好。父亲在教课带班之余,还花了大量的时间和学生谈心,家访。因为他为人好,性格温和有耐心,从来不会去整学生,很多学生,包括以前的学生,心里有了烦恼,都爱来找江老师叙说一番。江老师总是耐心的等他们说完,再慢慢地开导,像极了现在的心理咨询师。我还记得有个高大粗壮的男生,是父亲七十年代的学生,失恋后,心中痛苦,就来找江老师诉苦。父亲是一次次接待他,一次次耐心开导,直到他重新振作起来。还记得当时班上有个邱同学,和社会上的一些不好的人交往,被公安局抓了起来。他的母亲哭着来找江老师。父亲二话不说,就去找校领导,然后以学校的名义去公安局把邱同学保了出来。为了让邱同学走上正道,父亲一次次家访,一次次谈心,把邱同学感动的哭了起来。终于,他改邪归正,考上了技校,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因为父亲人缘好,爱帮助人,来找父亲的人总是很多。尤其是过年的时候,经常是一拨人还在座,另一拨人又来了。家里空间狭小,我们小孩有些不理解,还对父亲有些意见。我当时写了一首打油诗,讽刺父亲:

        “送客又迎客,嘴干眼发酸。

         日头已偏西,还没煮菜饭。

         病儿无奈已,只好去淘米。

         闻见饭焦气,不禁泪如雨。”

 父亲看了,哈哈大笑,然后还是一切如旧。

 说起对诗词的爱好,我也是受到父亲的熏陶。很小的时候,我就发现父亲有时会咏咏诗词,然后录写在一个笔记本上。记得他写过一首给妈妈的诗,有两句是”眼冷藐藐看百态,心热阵阵育群雏”。我九岁时,写了有生以来第一首近体诗,是用毛笔誊写在白纸上;父亲看了很高兴,就拿给客人们观看。大约四岁左右,父亲就开始启蒙我和哥哥认数识字算术;粉碎四人帮没多久,书店开始有些好书了,父亲就买来了唐诗三百首,宋词集等,让我们背诵。后来又给我们三兄弟订了儿童画报,儿童文学,少年文艺,我们爱科学等杂志。受此影响,我们过年但凡有了压岁钱,总是去书店买些喜爱的书籍来读。小时候,我们兄弟虽然穿着破旧些,但精神世界上却是很富有的。

 父亲信守了对外公外婆的承若,一辈子对母亲都关心爱护。从我记事起,父亲总是让着妈妈。小时候都是父亲做饭烧菜,直到晚年父亲患病,母亲才接了过去。在父亲生命的最后几天,他已经说话很困难了,但当桂英,小英两位姐姐来看望他时,他见到这两位忠诚的外甥女,断断续续地留下了最后的遗言:“要照顾好四姨(我母亲)……”。









当时学校对父亲的宣传。

三江流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千鸟破风' 的评论 : 谢谢。我父亲这方面倒是开通,不管我们的思想。对了,我在三中校友群问过,没人知道廖同学;但有人和赵老师的女儿认识。她答应问问赵老师的女儿。
千鸟破风 发表评论于
回复 '三江流' 的评论 :心态不错,但那时候大多数人还是很保守的。初中时写了篇作文抨击课后补习制度,差点被无产阶级专政。 要是我父母能像你爸那样开明,该有多好。BTW, 三个孩子里面,楼主长得最像妈妈。
三江流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千鸟破风' 的评论 : 你也可以理解成她在夸你。比如,也有老师这么批评我,我就说,谢谢夸奖。
千鸟破风 发表评论于
回复 '三江流' 的评论 : 谢谢啊。不过赵老师不太喜欢我,她说我资产阶级思想严重。
三江流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千鸟破风' 的评论 : 校友你好!赵淑芳老师我认识。你问的廖冬云同学,我可以替你问问。若有消息我会告诉你的。
千鸟破风 发表评论于
你好,可不可以借你宝地找一个人:廖冬云。88届4班,班主任是赵淑芳。当年我和她都住在冶机厂,每天一起从三康庙去三中上学,一起写作业。后来我转学了,冬云回广东高考,毕业还来过我家。再后来就失去联系了,只知道她去了泰国。不知这里有没有高一四班的人知道她的消息。。
三江流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林向田' 的评论 : 他也是因为自己的遭遇。知道在别人困难时帮一下是多么重要,年轻人成长时若被打压,会是多么痛苦。
林向田 发表评论于
你父亲真是一位教书育人的好老师。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