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前有一盆米兰(2)
在小镇子的东侧,有一个小公园。一条不大的小溪在公园里穿过。在离小公园不远的地方,分布着一些家属住宅区。有三楼层的,也有两层楼的。房屋建筑都是砖瓦结构。在拐角的一侧有一个两层楼房,中门的阳面且有7米凉台的就是教语文梁老师的家。提起梁老师,小镇子的很多人都知道她。因为她是一个优秀班主任,在学校每年都会被评为先进教师。她的身材很苗条,脸上有时会露出一点倦容。她不但教课好,而且每天早晨她都会早早的赶到学校,然后就会站在教室的门口看着陆续走进教室的学生。她的面容温和严肃,一双犀利的眼睛把班级里的情况会一收眼底。如果这个学生患了感冒,那个学生没有完成作业,或者学生之间存在着不团结的现象等等,那一切都逃不过梁老师的眼睛。不象有的老师那样会对犯错的学生厉声训斥,相反,她在批评学生的时候,声音不高且话也不多,可是在话里却带着一种威严不可抗拒的力量。她是一个注重因材施教,具体学生具体对待。启发式教育和讨论式的教育往往会起到唤起学生积极性的作用。如果不去亲自听课,是不会发现这一点的。梁老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会注重培养学生在德智体上的全面发展。
数年过去之后,因为教学的成绩显著,所以梁老师被评上了市级劳动模范。她现在住的房子是镇子委员会经过讨论后分给她的。红砖瓦的二层小楼,阳面,两室一厅,七米大凉台。她曾经住过的是三楼区,房屋的建筑比较老,因为都是50年代的老房子。到了80年代时,左邻右舍开始自己动手安装电视天线,人们上房把电视天线从屋顶的瓦片之间穿过,因为处理的不好,所以造成了一些住家一到阴雨天时,就会发生屋顶漏雨的现象。
当时梁老师住的是一室一厅,一家四口挤在一个睡房里。在靠窗户的地方搭起了上下铺。两个儿子住在上铺,梁老师夫妇住在下铺。家里收拾的很整齐,墙上挂的是几个近年来获得的奖状。在窗台上放着一盆米兰,那是一个中学毕业生送给的礼物。在屋顶上可以看到有几处画着圆圈漏雨的痕迹。就在这个一室一厅的房子里,梁老师一家住了15年。
在一次春节拜年的时候,团拜的镇领导们一行6个人来到了梁老师的家,顿时小小的屋子充满了节日的气氛,可是冬天穿着棉衣的人们把房间挤得满满的。镇长走上前握着梁老师的手动情的说道:“感谢你数年来兢兢业业,踏踏实实的工作。您培育了很多优秀的学生,真不愧‘桃李满天下’。我代表镇领导向你致敬。” 梁老师激动的回答:“这是一个老师的责任,我还要继续努力。”
几周后的一天,学校领导把梁老师叫到办公室;女校长满脸春风,她先让梁老师坐下,然后高兴的说道:“今天要给你一个大大的惊喜”。梁老师有些困惑不解的看着女校长,看到梁老师面部的表情后,女校长高兴的说,“镇子委员会经过讨论,决定给在教育战线上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师们分配房子。”她一边说着,一边把一个房门钥匙递给了梁老师。梁老师一时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自己的心情。她对校长说:“在住房上,还有比我更困难的老师。。。”女校长打断了梁老师的话:“别担心,这一次镇委员会决定将新盖的二层楼区的房子分给镇子的教育中心,就是用来奖励那些在教育战线上取得优异成绩的老师们。”
在学校里,各个年组不同学科的老师们经常会有公开课举行。这一天,当大家走入学校大厅的时候,只见在一块黑板上,写着上午第二节课是语文梁老师的公开课,课文是朱自清的著名散文《荷塘月色》,欢迎各组的教研组长也来参加。
过了一会,学校的生物组,地理组,历史组,英文组等学科的教研组长们陆续的走进了初三六班的教室。这个教室很大,屋里排列着整奇的桌凳。让大家很惊讶的是,在这个教室里居然有60名学生。他们端坐在那里挺胸抬头,目视着前面的黑板。一张张稚气的脸上,显示出了饱满的精神,在他们明亮的眼睛里露出了对知识渴求的目光。在教室过道的地方摆着凳子,靠窗的一侧,教导主任和校长坐在那里。在靠墙的过道上,也摆了几个凳子,学校教研组长们坐在那里。
当上课的电铃声响过之后,站在教室门口的梁老师走了进来。她穿着一身蓝色的衣服,左手里拿着一根教鞭,右手里拿着一本教课书和一个教案。只见班级的60名学生齐刷刷的站了起来,向老师清脆的喊道:“老师好”。几个教研组长互相看了一眼咂咂惊舌,不知是谁悄悄的说了一句:“天哪,这个班的学生真多,赶上一个连了。”
谨以此文献给那些默默无闻几十年如一日工作在教育战线上的老师们。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