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禅宗演义连载之58

中国禅宗演义连载之58

作者  四川红尘洗梦 

赞   传梵音于禅话  播大悲于有缘

第三十九节 无了真身

  龟洋无了禅师是获得过马祖道一颁发的毕业证书之禅师,不过,其生卒年在多部禅宗典籍中都没有详细记载。虽然有的资料说无了禅师生于公元770年,但是包括此资料和众多的禅宗典籍中都记载到,无了禅师十八岁剃度受具于福建莆田市灵岩寺,然后再前往江西南昌开元寺参拜马祖道一。而马祖道一圆寂于公元788年,也就是说,当无了禅师十八岁时,就是公元787年了,那么当他在福建莆田市灵岩寺剃度受具后,再一路跋涉来到江西南昌开元寺的时候,马祖道一即使没有圆寂,也是一个快要圆寂之人了。这样一来,无了禅师就不可能跟着马祖道一学习禅法,并最终获得毕业证书了。所以,无了禅师生于公元770年之说,从时间上来看,就是靠不住的了。

  无了禅师,福建莆田市人,俗家姓沈。
  无了禅师在七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带着他来到本地的白重院烧香拜佛。虽然此时的无了禅师还不知佛法是何物,但是当他来到白重院的时候,却感觉这里就好像自己的家一样。
  既然到家了,岂有不归家稳坐之理。
  于是无了禅师就在白重院赖着不走了,他的父亲没法,只好让无了禅师在白重院出家当了一名童子。
  到了十八岁,无了禅师又来到了本地规模更大且更为知名的灵岩寺正式剃度并受了具足戒,这样,无了禅师就成为了一名正式的僧人了。
  在那个时候,石头希迁和马祖道一掀起的走江湖浪潮早已席卷天下,任何一个参禅悟道之士要是没有到这两个龙头老大那里去串过门递过拜帖,你自己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个禅客。
  所以,无了禅师也背起小包袱,来到了江西南昌开元寺参拜马祖道一。
  万幸的是,在成千上万前来跟随马祖道一参禅悟道的人中,无了禅师最终以优异的成绩从开元寺佛学院毕业,并获得了马祖道一颁发的毕业证书。
  无了禅师拿到了这张含金量颇高的毕业证书后,就立马回到了自己原来生活的灵岩寺。
  在灵岩寺待了一段时间后,无了禅师想到,自己既然已经有了天下第一高手颁发的毕业证书,也就完全具备了教师从业资格,那么自己也应该创立一座属于自己的学校才是啊。
  于是,无了禅师开始四处留意学校的地址了。
  这一天,无了禅师来到了寺院北面的山上,这里草木丛生,并且野兽纵横,所以就是本地的樵夫都不到这儿来砍柴。没人走,自然山上也就没有路了。
  无了禅师一个人在灌木丛中披荆斩棘而行,当他走到一个山峰的时候,忽地看到前面竟然有一只六个眼睛的巨龟,这可是个稀奇之物啊。
  无了禅师眨过眼来,再想仔细观看,谁知这只巨龟居然转眼间就不见踪影了。
  乌龟在人们的眼里,历来都是吉祥之物。既然自己在这里遇见了罕见的六眼巨龟,看来自己和这个地方也算有缘吧。
  于是,无了禅师便在这里建造了一个草庵居住,并且把这个山头取名为龟洋山,而他自己,从此后也就以龟洋和尚之名著称于江湖了。
  龟洋山一带树林茂密,自然动物也就很多。
  这天,一只鹿子正在吃草,忽地从旁边的草丛里窜出一只猛虎对着它就飞奔了过来。鹿子自然不会束手就擒,撒腿便跑,老虎自然穷追不舍。鹿子惊慌之下,看见前面有座草庵,也就顾不得那么多了,一头就窜了进去。老虎哪肯放过,自然也跟着追了进去。
  无了禅师正在草庵中坐禅,猛地一只鹿子窜了进来,随即一只猛虎又跟着追了进来,眼看鹿子就要变成老虎的美食,无了禅师赶紧抓起身边的禅杖挡在了老虎的前面,并且把老虎赶出了草庵,救了这只鹿子一命。
  如此看来,无了禅师能把老虎赶跑,还是有非常深厚的修为的。

  无了禅师本来就是当地人,又在本地的寺庙生活多年,现在又拥有江湖中第一高手颁发的毕业证书,天时地利人和都占有了,自然,附近的信众和参禅悟道之士,就逐渐的开始前来依附无了禅师了。
  前来参学之人多了起来,吃喝拉撒就成为了必须解决的问题。
  于是无了禅师就带人在草庵旁挖掘了一口深井,名曰“龟泉井”,这口井不但井水甘甜,而且更为神奇的是,不论本地久旱无雨还是暴雨连绵不绝,这口井的井水既不会随着干旱少雨而减少,也不会随着暴雨连绵而溢出,实在是一件奇事。
  随着前来参学之人越来越多,无了禅师就带领大家在山中修建了一座龟山寺供大家居住学习。并且因为这里气候条件好,很适合种植茶树和果树蔬菜,所以无了禅师带领大家开辟了十几处茶园,并且种植了大量的果树蔬菜,并且实行着严格的农禅制度,确保了所有僧众的衣食住行。
  就这样,龟山寺在无了禅师的打造下,竟然汇聚了僧众五百多人,这在当时算得上是个大寺院了。
  不过,所谓好景不长。唐武宗于公元841年继位后,从第二年开始,便在全国逐步发动了大规模的灭佛运动,史称“会昌法难”。
  无了禅师的龟山寺也没能逃脱这场法难。不但龟山寺被摧毁,寺里的僧人也跑的跑躲的躲还俗的还俗,就连无了禅师也来到山下的信众家隐匿了起来。
  不过,龟山寺的僧众也没有跑光,无了禅师的大徒弟慧忠禅师就躲在寺庙附近的洞穴中,一直没有离开过龟山寺。
  老子曰: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所以唐武宗的灭佛运动没持续几年,就以其身亡而结束了。
  唐宣宗于公元846年继位后,立即废止了前朝的灭佛政策,并重新崇信佛教。自然,全国上下就掀起了一股重建佛教寺庙的浪潮。
  无了禅师在这个时候,也被灵岩寺僧众请去主持重建灵岩寺的工作去了。而龟山寺的重建工作,则由无了禅师的弟子慧忠禅师全权负责。
  经过一番重建,龟山寺的规模比以前更为宏大,自然,吸引来的信众和参禅悟道之士就更多了。
  无了禅师在把灵岩寺重建好后,也重新回到了龟山寺居住。
  在龟山寺,无了禅师继续实行着严格的农禅制度,并且利用种植有很多茶树的条件,把参禅悟道融入于种茶、制茶、饮茶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龟山茶,并以此禅茶一味之“龟山茶”而饮誉江湖。
  这一天,无了禅师感觉到自己快要离开这个红尘俗世了,于是把弟子们都喊了过来,口述一偈道:“八十年来辨西东,如今不要白头翁。非长非短非大小,还与诸人性相同。无来无去兼无住,了却本来自性空。”
  说完后,无了禅师就端坐着圆寂了。
  因为无了禅师是龟山寺的开山祖师,弟子们便在正堂修建了墓塔,并把无了禅师的肉身安置在了里面。
  无了禅师的肉身就这样安安静静的在龟山寺的墓塔里放着,不料二十年后,龟洋山有一天爆发山洪,洪水把墓塔完全淹没了。
  等到山洪退去后,寺庙里的僧众赶紧进行了清理工作,并且把墓塔打开查看情况。
  僧众把墓塔打开,只见无了禅师端坐着的肉身漂浮在水中,并且面目如生,根本就没有任何腐败的情况。大家看见后都感觉非常的惊奇。一个僧人能做到肉身不腐,这不论是在佛门,还是在世俗中,都是一件不得了的事情啊。
  当时福建的最高长官王审知听说后,立即派人把无了禅师的真身抬到了自己府中供养,想给自己带来点世俗的功德。
  城里的政府官员也好地方士绅也好善男信女也好,听说无了禅师的真身来了,前来瞻仰者那是人山人海啊。
  不料无了禅师的真身抬进去没多久,忽然就发出一股臭味,这股臭味不但越来越浓,而且臭气越传越远,大家你看我我看你,立马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还是一把手王审知脑袋灵活,他马上跪拜在无了禅师的真身前,焚香祷告道:“既然师父不想在这里,那么我一定把师父送回龟洋山旧址建塔安置师父。”
  王审知话音刚落,无了禅师的真身顿时就发出一股股香气出来,而且香气覆盖了城里很大的区域。
  如此一来,整个城市顿时就轰动了起来,前来叩拜无了禅师真身者,实在是不可计数啊。
  自己的地盘上出了这种神奇的高僧,地方政府自然要写成详细的情况汇报上奏给朝廷的。唐僖宗李儇看完报告后,立即敕与无了禅师“真寂大师”的谥号。
  而王审知也拨出巨资对龟山寺进行了重建,并把重建后的龟山寺命名为“龟山福清禅院”。
  自然,无了禅师的真身,又回到了龟山寺中,并且被塑成了金像真身。后来,无了禅师的弟子慧忠禅师圆寂后,也被寺里的僧众安葬在了无了禅师墓塔东边二百步的地方。
  无了禅师在各种禅宗典籍中,虽然没有什么机缘语录传世,可是他的金像真身却一直保存了下来,成为了佛教历史上又一个“肉身不腐”的圣迹,受到了广大善男信女和江湖人士的顶礼膜拜。
  可惜的是,龟山寺以及无了禅师保存了千余年的金像真身,在近代那场众所周知的浩劫中,也没能幸免。龟山寺被摧毁得面目全非,无了禅师的金像真身也遭受了严重的损坏。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龟山福清禅院得以重建,无了禅师的金像真身也得以重塑,现在还端坐于福清禅院的法堂中,以慈悲之眼注视着红尘中的起起伏伏。

第四十节 归宗斩蛇

  归宗智常禅师是获得过马祖颁发的毕业证书之禅师,不但其主持的江西庐山市归宗寺声势浩大,而且在众多的禅宗典籍中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公案。可就是这样一位知名度颇高的禅师,其个人履历不知为何没能保存下来,致使我们对智常禅师的生卒年、籍贯、出家情况、求学经历、悟道机缘等等情况都一无所知。所以,今天的我们,就只能通过禅宗典籍中保留的那些精彩的公案,来一睹智常禅师的风采了。

  马祖道一在江西弘法,前来参学之人那是成千上万啊,所以,智常禅师来到开元寺后,也是同学众多啊。不过,在这些同学中,智常禅师和南泉普愿两人的关系最好。两人不仅经常在一起做作业,闲余时也常常在一起散步聊天,就是外出游方,两人也是常常结伴而行。
  雄鹰的翅膀硬了,注定是要翱翔蓝天搏击长空的。智常禅师和普愿禅师两人都拿到了开元寺佛学院的毕业证书,自然就离开了学校外出闯荡江湖去了。
  智常禅师和普愿禅师算得上是铁哥们了,因为他们从认识到一起学习一起闯荡江湖,超过二十年之久,这个交情,不论是在古时候还是现在,都是非常少见的啊。
  不过,这个世界没有不散的宴席。智常禅师和普愿禅师在一起游方许久后,这一天终于要分手了,
  于是两人在一起煮茶话别。在煮茶之际,普愿禅师道:“我和师兄在一起多年了,对于佛学院众多的禅宗课程,你我都在一起交流过很多的心得体会了,彼此的底细大家都是心知肚明的。不过,今天你我分别后,如果有人来问那个最终之事,怎么回答?”
  智常禅师没有回答,却望着周围道:“这一片地,非常适合建造草庵居住啊。”
  看到智常禅师王顾左右而言他,普愿禅师却不放过:“建造草庵之事暂且放一放,那个最终之事你如何回答?”
  要我回答那个最终之事,这还不简单啊。智常禅师走过去一脚就把茶壶茶碗踢飞了,然后转身就走。
  普愿禅师看到茶壶被踢飞了,便道:“你倒是先喝过茶了,可是我还没有喝呢。”
  智常禅师一听这话,马上回头呵斥道:“你说这种话,别说喝茶,就是一滴水你也难以消受的啊。”
  如此看来,能在马大师那里获得毕业证书的禅师,一个个都非等闲之辈啊。
  智常禅师和普愿禅师两人相互切磋之事传入江湖后,立即引来了众多禅林高手的评论。
  北宋五祖师戒禅师评唱道:“南泉只解作客不解作主。”
  北宋真如慕喆却道:“南泉逢强即弱,归宗逢弱即强,三十年同行,毕竟事不通商量。虽然如是,犹较王老师一线道。”
  宋朝禅宗第一高手圆悟克勤评唱道:“惊群之句谁不耸然,有者道南泉构他归宗不着,所以遭他呵叱,殊不知行人更在青山外。克勤不惜眉毛,为诸人下个注脚:南泉探头太过,归宗壁立万仞。且道还有出身路也无?喝下须教三日聋。”
  圆悟克勤的徒孙应庵昙华评唱道:“南泉贪程太急,归宗薄处先穿,二老虽发明马祖正眼,要且极则事未梦见在,何故?家住东州。”

  智常禅师和普愿禅师分手后,又在江湖上游历了几年,然后于唐宪宗元和年中(公元806年——820年),来到了江西庐山市归宗院定居。
  《宋高僧传》中道:“无何白乐天贬江州司马,最加钦重(智常禅师)。”白居易于公元815年因为上书言及宰相武元衡遇刺身亡一事,致使自己被踢出京城,贬为江州司马。所以,智常禅师主持归宗院的准确时间,应该是公元815年。
  归宗寺不但是庐山建造的第一座寺院,后来更是成为了庐山众多寺院中的第一寺院。
  智常禅师因为天生异象目有重瞳,曾经用药水熏手,然后用手去按摩眼睛,久而久之,致使双目眦红,所以江湖中人都以赤眼归宗来称呼智常禅师。
  智常禅师主持归宗寺后,没用多久就把归宗寺打造成了当地的禅学中心,并且在江湖中声名显赫,致使前来归宗寺切磋交流之江湖人士络绎不绝。
  白居易本来就是个佛学爱好者,并且和佛教界的很多知名人士有过密切的交往。所以来到江州担任司马一职后,对于本地的佛教知名人士,自然是积极交往的。再说了,江州司马本来就是个闲职,正好有时间游山玩水结交朋友。
  对于拥有洪州开元寺佛学院毕业证书的智常禅师,白居易那是非常敬佩的,所以他一天到晚老是往归宗寺跑。
  有一天,白居易又来到归宗寺找智常禅师请教佛法,正好碰到智常禅师正在用泥土涂抹墙壁。看来,古代的主持和尚那是要和僧众们一起干活的呢。看看我们现在的那些主持,扫地泥墙之类的杂活,应该是入不了他们的法眼的。
  智常禅师看到白居易来了,回过头来问道:“君子儒?小人儒?”
  白居易学富五车文冠天下,又学习过多年的佛法,自然不会承认自己是小人儒了,所以他马上回答道:“君子儒。”
  智常禅师马上就用手中的泥刀啪啪啪的敲着泥板,白居易是个聪明绝顶之人,自然明白了智常禅师的意思,马上就用泥挑把泥挑满,然后递给智常禅师。
  看到白居易反应敏捷,智常禅师结过泥挑后道:“莫是俊机白司马么?”
  白居易马上道:“不敢。”在智常禅师这种高手面前,自己又怎么当得起俊机二字呢。
  果然,智常禅师接着道:“你也只有送泥之分。”
  对于这个公案,南宋末期的宝叶妙源禅师作偈评唱道:
  堂堂非是小人儒,得得深云访隐居。
  已与过泥殊不耻,更何言外见亲疏。

  唐穆宗长庆元年,公元821年,李渤从虔州刺史调任江州刺史。
  李渤和白居易非常类似,都是当时非常有名的文人,都是政府中层干部,都是因为敢言而受到排挤从而被踢出京师。
  李渤虽然诗歌水平不如白居易,但是李渤见多识广,博览群书,从而以博学多闻而著称于世,所以世人都以李万卷来尊称他。
  白居易看到李渤也来到江州担任一把手,简直是喜出望外,非常的高兴。两个同病相怜的老朋友重逢于异乡,自然是感慨万千,有说不完的话语。
  两人公事之余,常常一起游山玩水,纵谈当地风土人情,并且纵评本地风流人物。自然,对于智常禅师推崇备至的白居易,就在李渤面前对于智常禅师称赞不已,并且极力推荐李渤到归宗寺一游。
  看到当时天下的头号诗人如此推崇智常禅师,李渤于是抽了个空来到了归宗寺视察宗教工作。
  见到智常禅师后,李渤问道:“我看见你们佛经上讲道‘须弥纳芥子,芥子纳须弥’。 须弥纳芥子,这句话没有什么可以质疑的。可是芥子纳须弥,这句话却非常值得商榷,一个小小的芥子怎么可能装下那么高广的须弥山呢?这难道不是妄语吗?”
  李渤也是诸子百家无所不窥之人,你厉不厉害,我找个你们佛家的问题来问问不就清楚了吗。
  看到本地的一把手勘辩自己来了,智常禅师却不紧不慢的反问道:“听说刺史大人诸子百家无所不窥,号称李万卷,是吗?”
  李渤非常自得的道:“有此虚名。”
  智常禅师随即盯着李渤并且从头到脚看了一遍道:“刺史大人从头到脚只有数尺而已,请问你又如何能装下你看过的万卷书呢?”
  智常禅师的这个话语非常的高妙啊,而且不论对于世法还是佛法,都有着无穷的意味。
  你既然号称李万卷,那么自然是看过万卷之书了,自然是装下万卷之书了。可是你的身体只有数尺之大,又怎么可能装下万卷书呢?如果装下了,这万卷书又装在哪里呢?
  佛经中有很多世人眼中不可思议之事,也有很多世人心中不可理喻之话语。可是,佛经真的不可思议不可理喻吗?恐怕还是你自己没有悟到而已吧,因为上面的万卷书之事就是例子。如果你能对这个公案有所领悟,那么佛经上的那些看似不可理喻的话语,也就不能障碍你了。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那些开悟的禅师,其机锋之俊利,反应之敏捷,思维之独特,言语之奇妙,实在不是一般人所能望其项背的啊。看来,禅,不止是对于禅师,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的启迪,也是非常巨大的啊。
  自然,李渤对着智常禅师礼拜不已,更是称赞不已。至此,他终于明白了大唐的头号诗人白居易为什么会对智常禅师尊崇有加了。
  客套完后,李渤不但马上拜智常禅师为师学习佛法,并且立即赋诗一首送给智常禅师。诗曰:
  出廓送钱嫌不要,手提棕笠向庐山。
  昔日曾闻青霄鹤,更有青霄鹤不如。
  智常禅师接过一看,也马上回偈一首。偈曰:
  归宗事理绝,日轮正当午。
  自在如狮子,不与物依怙。
  独步四山顶,优游三大路。
  吹嘘飞禽堕,颦呻众兽怖。
  机竖箭易及,影没手难覆。
  施张如工伎,剪截成尺度。
  巧镂万盘名,归宗还似土。
  语密音声绝,理妙言难措。
  弃个耳还聋,取个眼还瞽。
  一镞破三关,分明箭后路。
  可怜个丈夫,先天为心祖。
  在智常禅师的这首偈子中,我们可以看到,后来在禅宗江湖中非常流行的“一镞破三关”之语,最先出现于此处。
  智常禅师和李渤之间的对话传入江湖后,立即就引来了众多禅宗高手的评议。
  北宋末期禾山慧方禅师作偈评唱道:
  芥纳须弥验祖风,清机历历妙难穷。
  要知万卷书来处,跳出当人智鉴中。
  南北宋交际间的佛心本才禅师作偈评唱道:“芥纳须弥特地疑,琴书抛下扣禅扉。忽闻万卷难藏处,瞥转神机唯自知。唯自知,丹桂和根拔得归。”

  智常禅师主持归宗寺后,说法如云,吸引了众多江湖人士前来切磋交流。除了前面开示李渤的公案外,智常禅师还在江湖中留下了许多精妙绝伦发人深省的公案,而且其禅法和机锋,并不比那些绝顶高手差丝毫。不信?那就往下看看智常禅师那些让人叹为观止的公案吧。

  当时同处庐山的另一著名寺庙东林寺,乃是佛教净土宗的发源地,寺里有个名叫神建的高级讲师,以讲解《维摩经》和别的经论著称。他看到智常禅师把归宗寺搞得热火朝天的,声势居然压过了东林寺以及别的寺院,非常的不服气,于是来到了归宗寺踢场子。
  见到智常禅师后,神建法师问道:“如何是触目菩提?”
  对于法师的问题,智常禅师自然不会按照书本上的标准答案来回答。所以智常禅师马上使出了禅宗的招数,跷起一脚开示与他。
  看到智常禅师跷起一只脚,神建法师马上就不高兴了:“师兄不要无礼啊。”
  智常禅师道:“我没有无礼啊,三个现在,请你随便捡取。”
  你不是想知道什么是触目菩提吗,现在你、我和跷起的脚都在,都是触目菩提啊,你随便体认一个就是了。
  可是对于智常禅师这种正宗的禅宗课程,神建法师哪儿搞得懂呢?不但如此,他还认为智常禅师既不遵守佛教威仪,更是在那儿胡说八道误导广大的佛学爱好者。于是,他竟然直接来到了江州刺史府,一纸诉状就把智常禅师告上了官府。
  幸好,江州刺史李渤是智常禅师的弟子,对于禅宗课程也是深有体会,所以李渤立即就把神建法师的诉状理直气壮的驳了回去。
  对于触目菩提公案,北宋海印超信禅师作偈评唱道:
  触目菩提不撒沙,示渠三个更周遮。
  衲僧相见呵呵笑,春鸟喃喃骂落花。

  这一天,寺院照例普请,智常禅师带着一帮人来到菜园里摘菜。进入菜园后,智常禅师走到一株菜前,随即画了一个圆相把这株菜圈住,然后告诉所有人道:“这株菜你们谁都不准动啊。”说完后,智常禅师就到别处忙去了。
  周围的僧众你看我我看你,大家都没明白为什么师父要单独把这株菜圈起来,并且不准任何人动它。自然,这株菜就那样挺立在那儿无人摘取。
  过了一会儿,智常禅师走过来,看到这株菜还在原地待着没有任何人采摘,不由得火冒三丈,提起拄杖就四处追打周围的僧众,并且一边打一边骂道:“你们这帮闲汉,竟然没有一个有智慧的。”
  一个老师,当着所有学生的面出了一道题,可是回头一看,那么多的学生竟然没有一个会做这道题,作为老师来讲,自然是火冒三丈了。看来,智常禅师实在是望子成龙老婆心切啊。
  不过,智常禅师的这道题,要如何回答,才能让智常禅师满意呢?
  若是有僧人在智常禅师用圆相圈住那颗菜时,立即上前把菜拔起扔进菜篮里,保管智常禅师刮目相看。
  不过,元末明初的云居普庄禅师在给学生们评唱这个公案时道:“设有僧拔却这一株菜,莫契得归宗意么?”然后普庄禅师又用拄杖敲打着香案道:“归宗和尚来也。”说完后,普庄禅师把拄杖靠在一边就下座离去了。

  高安大愚禅师年轻时曾在归宗寺追随智常禅师学习禅法,可是大愚禅师学习了很久,却感觉自己并没有学到什么真功夫,他想到天下那么大,江湖中高手那么多,这个学校不行,那我转学不就得了。
  于是,大愚禅师来到方丈室给智常禅师告别。
  看到有学生要转学,智常禅师问道:“你要到哪里去啊。”
  大愚禅师道:“诸方学五味禅去。”
  智常禅师道:“诸方有五味禅,我这里有一味禅,你为甚不学?”
  大愚禅师马上问道:“如何是和尚一味禅?”
  话音刚落,智常禅师对着大愚禅师的嘴巴就打了过去。你要一味禅,我马上就打给你。
  大愚禅师被打后,不但没有生气,反而在被打的瞬间忽然大悟。他连忙对着智常禅师道:“我会了,我会了。”
  智常禅师赶紧道:“道,道。”既然你会了,那就赶紧说说你体悟到了什么,而且这中间是不准思维考量的。
  大愚禅师刚要开口把自己所悟说出来,智常禅师抓住他就打,并且马上就把他赶出了寺院。
  高安大愚禅师被赶出归宗寺后,一路游方来到了黄檗希运禅师那里,并且给希运禅师讲了自己被打之事。
  希运禅师乃是百丈怀海门下最为顶尖的学生之一,学习成绩那是非常的优秀。当他听说这个事情后,便马上利用上课的机会,给同学们讲了大愚禅师被打一事。然后希运禅师道:“马大师出八十四人善知识,问著个个屙漉漉地,只有归宗较些子。”
  希运禅师在当时绝对是江湖中最为顶尖的高手之一,他自然是不会打胡乱说的。看来,希运禅师对于智常禅师,那是非常推崇的呢。
  也许有的朋友认为希运禅师对于智常禅师有点过誉了,其实不然。首先智常禅师本就是个禅法高深之人,其次在智常禅师一味禅之公案中,智常禅师迅猛犀利之禅机,非常适合黄檗希运的胃口,须知黄檗希运本身就是以禅法激烈禅机猛利著称,所以对于智常禅师之作略,自然是惺惺相惜赞不绝口了。
  但是元朝的楚石梵琦禅师在听了希运禅师的话后,却不以为然的道:“说什么较些子,直是未在。当智常禅师说我这里只有一味禅时,便与掀倒禅床。见之不取,思之千里。”
  宋朝第一评论大师雪窦重显评唱道:“以强凌弱有甚么难。我这里有一味禅,为甚不学?但向道收。待伊拈起,有般无眼汉,只管吃。吽吽。雪窦门下谁敢。”
  北宋后期石巩明禅师评唱道:“五味与一味,吃了须噫气。金轮峰下令行时,凛凛清风诚可畏。”
  北宋后期另一禅师长灵守卓也作偈评唱道:
  私酝香醇价又轻,至今官路少人行。
  归宗一味如连苦,蹉过丛林几后生。
  南宋破庵祖先禅师评唱道:“归宗幸是好一味禅,无端着盐着醋却成五味了也。如今忽有人来辞,去诸方学五味禅。只向他道:善为道路。若是个汉必然别有生涯。”

  智常禅师在归宗寺说法如云,声势浩大,从而吸引了众多江湖中人前来参学。芙蓉灵训禅师闯荡江湖多年,听闻智常禅师的名声后,也不辞艰辛,一路跋涉来到了归宗寺参拜智常禅师。
  见面后,芙蓉灵训问道:“请问师父,如何是佛?”
  这个问题在江湖上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问的人多如牛毛,但是每个开悟禅师的回答,都是完全不同,各具特色的。
  智常禅师看到风尘仆仆前来参学的灵训禅师,和蔼的道:“你问的这个问题并不难回答,可是我给你说了,你还信吗?”
  灵训禅师赶紧道:“师父是马大师门下的优秀毕业生,而且自己又坐镇一方,名播江湖,你说的话,我又怎么敢不信呢?”
  智常禅师望着灵训禅师道:“你就是佛啊。”
  自己就是佛?这么简单啊。灵训禅师赶紧又问道:“如何保任呢?”
  智常禅师一针见血的道:“一翳在眼,空花乱坠。”
  自己是佛,哪有这么简单的?而且,就算你体悟到了自己是佛,如果把这个体悟当做宝贝蕴含在心中,同样是障道之物啊。而禅,是净裸裸赤洒洒没可把的。所以智常禅师抽丁拔楔道“一翳在眼空花乱坠。”看来,智常禅师确实具有大宗师之手段啊。
  对于智常禅师的回答,后来法眼宗的掌门人文益禅师非常赞赏道:“若无后语,何处讨归宗。”
  不过,宋朝第一评论大师雪窦重显却另外替智常禅师作出了回答。那就是当灵训禅师说完“我又怎么敢不信呢”之时,立即对他道:“侍者寮吃茶去。”
  灵训禅师听了智常禅师的开示后,觉得这个师父的禅法高明的不得了,于是就留在了归宗寺追随智常禅师刻苦学习。
  不过,灵训禅师在归宗寺学习多年后,却并没有拿到毕业证书,这让灵训禅师有些苦恼,他便决定回到福建老家去闯荡江湖。
  于是,灵训禅师马上就来到了方丈室给智常禅师辞行。看到自己心中最中意的学生要离开,智常禅师不动声色的道:“灵训啊,你要到哪儿去呢?”
  灵训禅师低着头道:“我准备回福建去。”
  智常禅师道:“好吧,你回去把包裹整理好,然后再到我这儿来,你在我这儿学习多年了,离别之际,我在单独给你说点佛法。”
  灵训禅师听到师父要在自己临走之前给自己单独说点佛法,于是赶紧回去收拾好包裹,然后来到了方丈室。
  智常禅师看着背着包裹的灵训禅师,对他招了招手道:“灵训啊,你走过来点。”
  灵训禅师赶紧走了过去。
  智常禅师望着灵训禅师亲切的道:“时寒,途中善为。”
  灵训禅师本来是充满期待的等着师父给自己说点什么佛法秘诀的,不料,智常禅师只是非常关切的叮嘱自己天气冷了,一路多多保重。这就是一句非常寻常的分别时的关心语啊,哪是什么佛法呢。
  可是,灵训禅师就在这句话之下,忽然大悟玄旨,而且自己闯荡江湖多年的所有心得体会,竟然在此时消散得一干二净。
  看到自己最得意的学生终于明白了最终大事,智常禅师在一旁也是非常的开心。
  智常禅师开示灵训禅师的话语平常无比,可是,就是这一句平常的话语,却胜过了万千佛法禅机。禅,并不在那些虚无缥缈的地方,也不在那些玄之又玄的事物里面,它就在你的身边,它就在你行住坐卧之时。所以,智常禅师这句话语,以简胜繁,以朴驭巧,从而达到了在平常中出奇制胜之奇效。
  智常禅师的这个招数传入江湖后,后来的很多禅师都在引用智常禅师的这个教案来教育自己的学生,并且还引来了众多禅师的热议。
  北宋后期的慈受怀深禅师作偈评唱道:
  八十婆婆学画眉,痴心欲比少年时。
  一朝打破当台镜,始信从前万事非。
  宋末元初的禅宗大家高峰原妙禅师评唱道:“归宗佛法恁么流布,拈花微笑命若悬丝。今日凡有人来告辞,总与草鞋一緉。”

  这一天,智常禅师带领着僧众正在地里干活。作为主持,智常禅师那是肯定要起到带头作用的,所以他拿着锄头,在地里认真的铲着草。
  此时,有个法师也来到归宗寺找智常禅师交流佛法。到了寺里,听说智常禅师正在寺院所属的地里干活,他也来到了地里参见智常禅师。不料刚一见面,眼前发生的一幕让他彻底呆住了。
  智常禅师在地里认真的清除着杂草,忽地有一条蛇从草丛里窜了出来,智常禅师眼疾手快,上前用锄头一下就把蛇斩成两截。
  这个法师在一旁看得胆战心惊目瞪口呆,还半天才回过神来对着智常禅师道:“我仰慕师父许久了,没想到师父原来是个粗行沙门啊。”
  智常禅师回头望着这个法师道:“你粗还是我粗?”
  法师马上问道:“如何是粗?”
  智常禅师马上竖起锄头。
  法师接着又问道:“如何是细?”
  智常禅师马上作斩蛇势。
  法师跟着又道:“这样的话,我们都跟着你学,可以吗?”
  智常禅师道:“你跟着我学先放一放,你甚处见我斩蛇?”
  这个法师被智常禅师一问,立马就不知道该如何应对了。
  数十年后,雪峰义存禅师就这个公案问他的老师德山宣鉴禅师:“古人斩蛇,意旨如何?”
  德山宣鉴之“德山棒”,那是禅宗江湖中最为厉害的神兵利器之一。所以当雪峰义存话音刚落,德山宣鉴提着棒子上前对着雪峰义存就打,雪峰义存挨了两下,赶紧抱头就跑。
  德山宣鉴在后面大声喊道:“义存。”
  雪峰义存听到师父招呼,立即回过头来。
  德山宣鉴望着他道:“他时悟去,方知老汉彻底老婆心。”
  对于智常禅师斩蛇一事,北宋汾阳善昭禅师作偈评唱道:
  庐岳宗师接上机,斩蛇特地施慈悲。
  高茆座主惊忙怕,却道粗心错是非。
  南宋横川如珙禅师作偈评唱道:
  斩蛇却非小小事,直是教他脱苦轮。
  座主高茆心未泯,如何胡乱妄通言。
  前有丹霞烧佛,再有南泉斩猫,现在智常禅师又锄蛇,看来,那个时候的禅宗大师们,一个个都有斩钉截铁之非常手段,断除学人的一切疑惑,从而达到抽钉拔楔之功效,令学人于此激烈手段下有所悟入。
  不过,非有宗师登峰造极之修为,方可行此惊世骇俗之特别作略,不然的话,不但不能断除学人疑惑,反而更添非议,更缠葛藤。

  后来,智常禅师在归宗寺圆寂,被朝廷赐予“至真禅师”的谥号。
  而智常禅师主持的归宗寺,虽在当时盛极一时,不过在历史的长河中,先后遭遇了多次严重的破坏活动,最终在近代那场众所周知的浩劫中被彻底摧毁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