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海外博客
按全文
按作者
首页
新闻
读图
财经
教育
家居
健康
美食
时尚
旅游
影视
博客
群吧
论坛
电台
热点
原创
时政
旅游
美食
家居
健康
财经
教育
情感
星座
时尚
娱乐
历史
文化
社区
帮助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博客
»
悲情人生—转载
悲情人生—转载
2022-01-29 14:22:20
加州花坊
爱神爱人,有喜乐,有盼望,活得有滋有味,过的是精彩人生。
首页
文章页
文章列表
博文目录
给我悄悄话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悲情人生
汉嘉女1
2022-01-29 20:44
这户人家的悲情人生
来源:博雅亭
编辑:徐尔新
1961
年
1
月
21
日,农历庚子年腊月初五日。竺可桢的长子竺津病逝于南京市公安局浦口石佛寺农场管教所,时年
40
岁。
竺津,又名希文,
1921
年出生。其父竺可桢,中国著名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
1949
年前,先后任国民政府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和浙江大学校长,建国后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1937
年“七七”事变,时年
16
岁的竺津迫切希望去前线杀敌,“坚欲赴中央军校”报考,但竺可桢“以其眼睛近视,于前线带领兵士不相宜,且年龄过幼”,并不赞同。无奈竺津投军心切,竺可桢只好“不能不任希文去,但不禁泪满眶矣”。
1938年竺可桢一家在贵州遵义
1938
年
,竺津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陆军步兵学校,编入第四期。军校毕业后,竺津投身部队担任排长。当时,竺可桢带领浙大师生西迁贵州遵义,竺可桢原计划安排竺津留在遵义报考陆军大学,且已经与陆大教官及教育长万耀煌等说妥。但竺津坚持“如进陆大,愿由部队保送”,不愿意因父亲的关系进入陆大。后竺津在前线时有战讯报告父亲,如将开赴往缅甸等,亦历述军中种种弊端,表示自己绝不随波逐流。
抗战胜利后,竺津报考留美,因沙眼落选。
1949
年,形势急转直下。
4
月
23
日南京解放,
4
月
29
日,竺可桢辞别家人离开了精心耕耘
13
年的浙江大学,奔赴上海,隐居在一个友人家中,亲睹了解放军进入上海纪律严明秋毫无犯。
5
月
6
日,蒋经国奉父命劝说竺可桢去台湾。一见竺可桢,蒋经国首先转达蒋介石的问候,然后说明来意,劝竺可桢去台。竺可桢说:“多谢令尊美意。在眼下,我看就不必了。”蒋经国追问原因,竺可桢坦然道出:“历史兴替,大势已去,台湾能维持多久?”
与此同时,竺津也在父亲的学生、南京地下党员施雅风的帮助下,留在了南京。
新中国成立后,竺可桢担任了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从此居住北京,竺津则在南京从事中学教育工作。
1953
年,竺津受命参与接管民办浦口六艺学校(今南京市第十四中学),成为接管六艺学校的二人之一。此后竺津担任六艺学校总务主任,兼教地理。
1954
年,竺津响应上面号召,主动交代了
1949
前曾参加三青团、在陆军步兵学校学习、加入国军参加抗战的情况。他还主动交代了组织上并不知道的一件事情,即在战场激战时,曾按军纪处置过一个逃兵。
1954
年夏南京暴发大洪水,为保护学校财产,竺津在地处江北岸边的学校,与洪水鏖战数日,以致染上了血吸虫病。
1955
年,竺津与同校女教师孙祥清结婚。
1958
年得一女,竺可桢亲自为孙女取名“明芝”。
1950年代竺可桢全家合影
1957
年“反右”运动中,因同情打成右派的同事,再加上此前于
1954
年主动交代的数项内容,竺津被补划为右派,并定性为历史反革命。
1958
年
7
月
8
日,以此两项罪名,竺津被拘押于南京市公安局青龙山管教所,不久转往浦口石佛寺农场管教所,接受劳动改造。
从
1957
年到
1962
年,这期间竺可桢专心致志于我国的科学发展事业,他带领科学家们开展地质气象等考察工作。先是考察广东阳江、电白、信宜,经茂名、化县、湛江、海康达徐闻,渡海考察海南岛,又奔赴黑龙江考察,再将目光转向沙漠和海洋。
1959
年,竺可桢在中科院海洋工作会议上讲《让海洋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鼓励向海洋进军,开发海洋资源。
1960
年秋,年逾古稀的竺可桢又踏上赴川滇考察的征途。通过考察,他提出了南水北调的方案:从雅砻江引水,穿过巴颜喀拉山口注入黄河。
1962
年
6
月
4
日,竺可桢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在日记中写道:“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归宿。”
事业中的奋发图强,政治上的一心一意,让这个从旧时代走过来的科学家,意气风发,但他内心也并非没有波澜。当他听到前浙大很有学问但性格耿直、好提意见的物理学教授束星北,在山东被打成右派遭到批斗,心中甚为担忧,想找陈毅副总理为束星北说情,结果未能成功。
1958
年
7
月下旬,竺可桢得知儿子竺津在南京打成右派和历史反革命,并因此被拘的消息,对此忧心不已。
身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在强大的反右声浪中,明知儿子蒙受冤屈,也不能伸手相助,甚至不能向儿子及家人流露内心的忧虑和伤感。他所能做的,只是常给竺津写信,鼓励他好好劳动,改造思想,要相信组织,即使受到冤屈也不能对组织产生情绪。
竺津被拘后,在农场备受政治歧视,又因强制劳动,生活艰苦,致使原有血吸虫病复发,引发肝硬化,不能参加强体力劳动。竺可桢在闻知竺津的身体状况后,曾于
1959
年初来南京探视,“见场长,不能见到。既不能保出,也不能自觅医”。竺可桢返京后向科学院党委领导郁文等陈情,郁文以科学院名义致函江苏省政府,说明竺津身患血吸虫病,需要治疗,希望能准予保外就医。
竺津这才于
1959
年
5
月,被保释出狱,回到鼓楼区珞珈路
48
号家中养病。在妻子的陪伴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竺津身体状况有所好转。为了早日实现“不摘掉右派帽子不见父亲”的誓愿,竺津在保外治疗期间,念念不忘好好改造。他一边治病,一边参加居委会组织的扫盲和爱国卫生运动,有一次,他去医院拔牙,回家时嘴里还含着药棉,就主动去街道拖垃圾,直到深夜才回到家中。
珞珈路
48
号,地处南京军区和江苏省委省府领导集中居住的区域,又临近省委省府大院。
1959
年建国十年大庆前夕,以影响政治安全为由,竺津被强令返回石佛寺管教所,继续接受劳动改造。此后便是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石佛寺管教所因缺医少食,致使竺津旧病复发。
不久,孙祥清去石佛寺探视竺津,竺津小声对孙祥清说:“我对不起你,最近又犯了错误。”孙祥清安慰他说:“犯了错,改掉就是了。”竺津告诉妻子,因饥饿难忍,他偷吃了鸭饲料,受到上面批评……孙祥清闻听,禁不住泪水涟涟。
再次前往探视,已是
1960
年冬季。孙祥清见管教所里几个人围坐着掰玉米棒,却不见竺津人影。孙祥清问道:“请问竺津在哪里?”座中有人指道:“这不是嘛……”眼前的竺津已经变得面貌难辨,整个人瘦得脱了形体。孙祥清将带去的干净衬衣让竺津换上,竺津竟无力自行解开衣扣。此时的竺津或许已经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他叮嘱妻子下回再来探视,把女儿明芝带来让他看看。这句话最终成了竺津留给妻子与女儿的临终遗言。
1961
年
1
月
21
日,孙祥清接到石佛寺管教所电话:竺津病危!等孙祥清急急忙忙赶到管教所时,竺津已经病亡,从此阴阳两隔!
竺津之死,让竺可桢再次遭遇重大打击。
1938
年,竺可桢带领浙大西迁贵州遵义时,因疾患失医,竺可桢痛失爱妻张侠魂和次子竺衡于江西泰和。
1946
年长女竺梅随恋人奔赴山东解放区后,竟不幸染病,死于大连。
如今长子竺津又被错划为右派,顶着历史反革命的帽子,屈死在管教所,这对已进入老境的竺可桢,不啻是心头着刀。但终生勤于日记的竺可桢,对于爱子的冤死,却不敢落笔,甚至连竺津的死讯都未记入,只能将失子之痛沉埋心底。
即便如此,在竺可桢留下来的一首诗中,我们还是看到了一个父亲,对于儿子之死,所遭受的巨大创痛。
七律·哭希文
忆汝十六气峥嵘,
投笔从戎辞母行。
杀敌未成违壮志,
读书不遂负生平。
失言自知咎应得,
却毒无方腹疾婴。
痛尔壮年竟早逝,
使我垂老泪盈盈。
明知长子蒙冤,却只能说“失言自知咎应得”。这种心境,非亲历者很难体会。倒是结尾两句“痛尔壮年竟早逝,使我垂老泪盈盈”,至今读来,仍能感受到那种丧子之痛的撕心裂肺。
料理完丈夫的后事,孙祥清携幼女竺明芝前往北京去见竺可桢,竺可桢以其亲书《哭希文》赠之。回南京后,孙祥清将竺可桢的亲笔题诗与竺津的灵盒一并供奉于家中。
1966
年
5
月,“文革”爆发,时在南京三十三中学工作的孙祥清遭到批判。一位区领导斥责孙祥请说:你为死去的右派丈夫戴孝,家里的骨灰盒前还供奉鲜花,你作为一个教师的立场哪里去了?在万分恐惧之下,孙祥清焚烧了竺可桢的诗稿,并将竺津的灵盒移存在雨花台区花神庙。后来花神庙地区进行建设,竺津的灵盒不知所终,成了漂泊天涯无归处的冤魂。
南京珞珈璐
48
号,
1949
年前为珞珈路
22
号。这是一所二层八间的西式楼房,总建筑面积
244.88
平方,连同约两百平方的院落,是竺可桢上世纪
30
年代担任国民政府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时,用薪金和分期付款方式所购置的私人房产,竺可桢在此居住到
1936
年受命赴任浙江大学校长止。建国后,竺津与妹妹竺宁等在此居住。竺津结婚后,这里是他与妻子孙祥清的家。
1962
年,竺可桢加入党组织,他觉得自己已经是无产者了,名下不应该有私产,原有私人住房理应交给国家。
1965
年
7
月,竺可桢致函南京市政府,自愿将南京市珞珈路
48
号房舍与院落捐出。不久,竺可桢还将北京家里的一架钢琴送给了幼儿园,上交了自己的专用汽车。文革开始后,他又自觉降低生活标准,辞退保姆,并自动减薪三分之一。南京私宅捐出后,竺可桢写信叮嘱居住其中的儿媳孙祥清逐月缴纳房租。
1969
年,孙祥清下放南京远郊江宁县铜山公社。此时,孙祥清已再嫁江苏省公安专科学校职工郭先生,留下读初中的女儿竺明芝随外祖父等居住珞珈路
48
号老宅的二楼。此前,已先后有市领导和省京剧院某演员入住老宅,等到孙祥清下放江宁后,当地房管部门竟然将竺明芝等强行迁出,安排在珞珈路
48
号院落西北角一间
10
平米的简易平房中栖身。以后又有省科委主任、老干部石坚入住楼下三间,直至
2011
年石坚去世。而竺明芝居住的简易平房,隔壁是厨房的火炉,夏天热烤难忍;雨季时,屋顶年久失修,漏雨湿床。每当此时,竺明芝惶惶无助,冲出漏屋,向天哭唤:“爷爷你在哪里,你怎不来救我,你的房屋我为什么不能住啊……”此情此景,令人心伤。
1974
年竺可桢逝世,竺明芝的心理依靠彻底丧失。这年夏天竺明芝高中毕业,分配到一个大集体工厂。因家庭出身及父亲的影响,竺明芝长期遭到歧视,就连参加职工大学学习也成了奢望。竺明芝满怀愤懑无处倾诉,身心长期处于压抑状态。
文革结束后,竺明芝曾向政府部门写信并找到有关部门,要求改善住房条件。得到的回答是:谁叫你的爷爷把房子送给国家的,你去向他要吧!一次次无望的奔走,终于使看不到前途的竺明芝在
1977
年患上了精神分裂症,从此不能继续正常工作和生活,致使她孑然一身,无以成家。
孙祥清得知女儿患病后,想调回南京照顾女儿。经竺可桢夫人陈汲亲自写信向市政府陈情,孙祥清夫妇这才回到原单位。但当时原单位已经没有住房,孙祥清夫妇只能在竺明芝的简易房中栖身。因为实在逼仄,只好在简易平房南侧,又延伸搭建了
14
平米的简易房,这才勉强住下。
上世纪
80
年代,竺津得到平反,竺明芝获得赔偿金人民币
320
元。竺可桢
1965
年
7
月捐出的私家小楼,作为外孙女的竺明芝,应该有权居住。为此从上世纪
90
年代以来,曾多次向地方直至中央申诉,希望有关方面能从竺家后人的角度考虑,重新给予补偿,哪怕允许在旧院空地处拓建一二平房,以解住房逼仄之困。时任国家领导的李先念还就此专门作过批示。但一去多年,终无结果。
直至
1996
年,在省政协一项提案的推动下,南京市房产局才给予竺明芝小居室一套以示补偿。但竺明芝因不能独自生活,这套位于南京建邺区二道埂子的小居室,反倒成了孙祥清和女儿竺明芝的难题。至今竺明芝与年迈的母亲及其家人,仍居住在原来的简易房中。
说起上述种种遭遇,孙祥清和她的老伴,这一对耄耋老人,唯能老泪双流;而同样已经年迈的竺明芝,却把曾经的无限伤痛,化作永远憨憨的笑容……
登录
后才可评论.
今日热点
娃的学姐在死亡航班上
宇都宫
把美股吓崩盘的中国AI是怎么回事?
sandstone2
找“叮”、找妈、找娃,遗失了照片
王府剑客
过没年三十的年. 放鞭炮该禁吗?
BeijingGirl1
改变不正常体检指标的历程
广陵晓阳
美国军队问题大了,川普政府有许多事情要整
老财主说两句
柴静,公知记者,到底错在哪里?
汗滴米高
精致的日本:内外兼修的长野
lily0824
过年,十八道菜的年夜饭
世界在我心中
家里珍藏的宝贝
mayflower98
纯鸡血贴:成功的不二秘决——与成功者为伍
攀攀妈的房产经
元月的最后一天,日子越过越美好
梅华书香
“年味”越来越淡,生活越来越好
雅酷原创
“扮猪吃老虎”的三姨(续)
月摩羯
一周热点
杂感·随笔总汇(90)梦是什么?
野性de思维
鸡蛋的价钱
帕格尼尼
在变老途中与最年轻的一天同行
康赛欧
过没年三十的年. 放鞭炮该禁吗?
BeijingGirl1
初恋的旧照片
海风随意吹
美国富人当总统,好过穷人上台
魅力野花
做几个零失败年菜,Costco 年货(多图)
菲儿天地
我对万斯夫妇的感觉和预测
kankanwo
回国了35– 龙年最后一赶
小棒棒
中国人的病
sandstone2
退休思考(七)一条值得考虑的退休金与受益人的家庭计划
老X
DeepSeek 查伪的意义
朱头山
塔台两次警告为什么还是发生了相撞惨剧
晓龙东云
当你的祖国成为邪恶轴心国的首恶
三希堂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