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国的河北少年15岁的刘学州自杀了, 一个自幼被亲生父母卖了当彩礼钱的孩子, 四岁时养父母又不幸逝去, 靠养姥姥姥爷长至15岁; 在这十多年里刘辛辛苦苦寻找自己的亲身父母, 盼望有一天能够找到; 然而刘却在与父母相认一个月后自杀了; 亲人相认本来是件喜事, 却变成了一个青春少年告别这个世界的悲剧。
15岁, 正值花季的年龄的生命就这样逝去了,可悲可叹! 对于这个男孩本人来说, 如今世人说什么, 做什么,一切都太晚了, 一个曾经阳光鲜活的生命已经在这个世界上永远地消失了。
谁需要负主要责任? 当然首先是其亲生父母,始乱而终弃; 卖孩子首先就违法, 卖孩子刘的父母就已成年, 却为一己之私而将自己的亲骨肉卖给他人, 天底下居然有那么残忍的父母, 他们卖孩子的时期这不是自然灾害时期, 不是战争时期, 不是清朝不开化的社会,而是盛世的中国。
可怜的孩子, 孩子懂事十多年里, 一直梦想能找到自己的亲生父母, 一日美梦终于成真, 却因现实的梦过于残酷, 认亲后一个月自杀, 早知如此, 不如不认; 认亲后绝望是孩子自杀的最后一颗稻草, 希望越大, 失望越大。
这刘学州的父母的表现却一点内疚感都没有, 生了孩子不负养育的责任就已犯错, 孩子刘学州主动来认亲, 本应该对他多加疼爱才是。然而这对父母却如此的冷漠, 自私, 残忍,不仅一点愧疚都没有, 而且为了自己再婚的家人的利益对学州敷衍; 刘的生父连家门都不给孩子进, 刘的生母做法更糟糕, 因孩子要一个住的地方, 直接拉黑孩子, 俗话说,母爱最伟大, 本案中恰恰是这个母亲显得一点人性都没有,先将自己怀胎十月的婴儿卖掉, 再将来认亲的15岁的孩子再次拒之门外, 真应了中国古人说的, "最毒不过妇人心", 别说同理心, 连一点爱心, 同情心都没有, 退一步说, 即使孩子有过份的要求, 比如买房,(何况孩子说租房也可以), 如果无条件满足他的条件,也可以慢慢做他思想工作而不是粗暴对待, 也许孩子还不能像成年人那样处事,这种言论也不算过份, 15年了, 好不容易见到生身母亲了撒个娇, 任个性也正常。但其母却对自己没养过的亲生的孩子连这点包容度都没有, 难怪三婚四婚的, 其生父做法也不咋地, 在网上冷朝热讽自己亲生的未成年的孩子, 实在难以想像这世界上还有这种父母, 这种人类; 人性之恶,叹为观止。
有些人认为, 刘其实无需认亲生父母, 在养姥姥姥爷家那再呆几年成年独立了就好办,而且他的舅妈对他也挺好;然而刘的这种人生绝大多数人从小到大都不会经历的, 因为一般人生父母养父母都为同一对父母。每个人一生下来, 都会自然问我从哪里来,没有人喜欢自己连从哪里来都不知道, 再者孩子如果在自己的父母身边长大撒娇, 任性是很自然的, 而在养父母边上则不然,其健全性格的养成很难不受影响,国内不少童年期被祖父辈而非自己父母养育的人成年后性格有所缺陷就是一个例证;记得少年时看日本电视剧" 血疑" 讲得就是一个女孩认生身父母的事情, 剧情非常感人, 寻找亲身父母的女主角非常让人同情。因此寻找并与亲身父母相认对于从小被别人领养的孩子来说都是人生中的天大的事, 涉及到一个人心理身份的认同;而刘的父母却残忍地毁灭了刘的幻像, 尽管现实中多数这类生身父母因长期没有一起相处对待不在自己身边的长大的孩子肯定比自己亲自养育的孩子爱少太多, 但也不是这么对待孩子的, 认亲才仅仅一个月。
第二个原因是网暴, 对一个未成年的孩子, 键盘侠们不去追问真相, 不去追究首先有错再先的刘的生身父母, 貌似一碗水端平, 却不管刘只是一个孩子, 而其父母把他丢弃本身就有错再先, 这个事件本身就不能对双方一视同仁, 但他们只根据自己的偏好, 偏见来对刘口诛笔伐。
第三个原因是刘的成长环境, 因为从小连养父母都没有, 一个孤儿自然在校园中容易受到霸凌, 这种霸凌也造成刘容易有忧郁, 敏感的性格, 尽管表面看起来他挺阳光。
刘的事件是个悲剧, 值得天下父母及成年人反思, 孩子是上帝给父母的礼物, 只有在孩子成长期间付出自己的时间, 感情, 精力去教育, 关心,爱护,陪伴他们才是真正的为人父母; 某种程度上, 中国文化所强调的孝就是扯淡, 未成年的孩子并不欠父母什么的, 12岁前的孩子给父母带来的欢乐, 童年的回忆远不是付出的金钱, 时间可以换来的, 总是想着让孩子长大后如何孝敬自己的想法的人, 那不是真正的父母, 因为他们把养育孩子当作一场投资,而投资只能作为生意, 在这场生意里父母只是纯粹的生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