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学员问了一个问题:
我的答复:
其实用冷字不确切,应当是“凉”。这种凉,是一种清凉的舒适感觉,而不是寒冷。产生的原因呢,就是任、督二脉阳气运行、心肾间出现凉的现象,实是肾水上潮的现象。
肾水上潮有什么好处呢?就是心肾得以相交。
五行之中,心为火,肾为水,水火相交,即为“水火既济”。“既济”,就是相交为用之意。心气当下通于肾,即心火下交于肾,以资助肾阳温煦肾阴,使肾水不寒,维持肾阴肾阳平衡协调。肾居于下焦,藏精主水,故日“水脏”,肾水当上济于心火,即肾水上承子心,使心火不亢。这是健康的状况。
心肾不交呢,就是病态了。如果按老百姓的话说,就是心火太热,下不来;肾水太寒,上不去。
心肾不交的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为心烦失眠、心悸不安、眩晕、耳鸣、健忘、五心烦热、咽干口燥、腰膝酸软、遗精带下、舌红、脉细数等症。
比如失眠,中医临床可能会分为心肾不交、肝郁化火、心胆气虚、心脾两虚等多种,但是,归根到底,都是心肾不交。所以,心肾相交,对人体健康关系重大。
那么,在这个案例中,为什么会后背和上肢有清凉感,而不是其他地方呢?这样从经络的循行路线谈起:
后背感到清凉,是因为足少阴肾经,有一个支脉,是络心的,“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途中箭头所指处):
就是说,肾水从后腰命门附近的两肾处,上贯肝、膈,入肺中,再从肺出来,络心。所以,后背感到清凉,是因为从两肾到心的路线如此,这个清凉感其实是心肾之间的清凉。所以,我们说“心肾相交”,不是在凭空想象,而是在经络学中有实打实的基础,肾经的那么一条支脉就实实在在地连接到心。
为什么上肢也会感到清凉,而不是下肢?这涉及到另一条经络 – 手少阴心经。肾水来了,从肾,按上面说的路线络心,入了心经,就使得心经的火得以清凉。心经的循行路线呢,就是从腋窝中间(极泉穴),沿上肢内侧外缘,一直到小指:
提问题的学员,和我学静坐大概有七个月时间,基本是上来就双盘,但是时间有限,所以每天只能双盘半小时。体验到了“肾水上潮”后,尝到了静坐的一些甜头,准备以后争取一天坐一个小时。我一边劝她量力而行,不要着急,心里一边窃喜:我的一个心病,就是学员基本都是上班族,普遍练功时间不足,所以乐见学员的静坐积极性提高。
最开始,这位学员刚双盘,问我:“双盘坐了一段时间后,我睁眼看见脚掌都变紫色了,被吓到了,这样是不是血液不循环啊?”。现在再没有这个担忧了。刚开始,她的双盘就是半小时左右。现在,她双盘依旧是半小时,不同的是,腿、脚腕再不痛了。就是说,熬腿有了一些成效。
这位学员坐出来肾水上潮,其静坐时间按每天半小时算,共105小时。
大家知道,有一位中药 – “莲子心”,就是交通心肾的。《温病条辨》中亦说:“莲心,由心走肾,能使心火下通于肾,又回环上升,能使肾水上潮于心。”这正是莲子心交通心肾的解说。
所以说,养生家常言:“人体有大药”,不是信口胡言。这个案例中,就实实在在地坐出了莲子心。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静坐不要执着于功境,更不要求功境。某种功境,出了好,不出也好。还是我叮嘱这位学员的那句话:“于不求中,求‘功到自然成’”。每个人的身体不一样,别人出的功境,你未必就出;别人出的功境,你出不了,也未必说明你坐的不如人家。
学静坐,治未病,请加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