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你把现实看成有一个“伟光正”的目标,你希望达到这个目标。也许你希望获得伟大的爱,或施于伟大的爱,也许你期待光明,讨厌黑暗。看看那个“我要开悟”的伟大的目标吧,就是要和“不开悟”的现在划清界限,所有这些都是热情(英文:PASSION)。这些热情在驱动各种欲望,让你惶惶不可终日,沉浸在“不满意”中。但有没有另一个现实,根本不需要任何热情,一切都是淡淡的清凉,好像歇息在一棵终极大树下面乘凉,没有任何需要做的事情,没有任何目标,没有任何后悔,没有任何期待。或者说,好像你在烈日当头的夏天在室外干活,干的汗流浃背的,完成了工作,躺在一棵树下,打开冰镇的可乐(或橘汁,随便你喜欢什么饮料),一口喝下去,一股清凉的能量贯穿上下,树荫下徐徐微风,好一个安逸爽快,什么都不想了,躺下来休息了。如果说有“明白“或”开悟“,它可不是任何一个目标或状态,而是无法言说的放松放下,这不是物理意义上的或心理意义上达到了某一个状态,而必须要保持这个状态,这是无牵挂于任何状态,完全超越了状态或境界,因为你发现一切状态或境界都已经无所谓了。让我谈谈DISPASSION(中文:无热情)吧。
看似DISPASSION是一个新概念,其实不是,你都已经知道了,中庸之道就是DISPASSION的另一个说法,也就是“中性”的态度。你不求好,也不求差,你对于“好”和“差”没有分别。你不求变化,也不求静止。你不依附于“改变”和“静止”的任何一面。你不求改善,也不求不改善,改善与否都是该怎样就怎样,你不站任何立场。你不求善,也不求恶,你没有“善恶”的纠结。你不求安静,你也不排斥安静,你没有对于安静或不安静的任何坚持,安静,好啊,闹了,也好啊。你不求经验的完美,完美是OK的,不完美同样OK的。你不坚持立场,但也不是没有立场。如果有人问我对于世界上的某某事件有没有看法,我说有啊,但我不坚持我的看法。我可以说出看法,但不会把看法当真。DISPASSION用中文白话说就是超越了热情,好像永远是“被动”的那样,这个事情发生,OK,那个事件发生,OK,两个事情产生了矛盾,同样OK。我好像是一个完全被动的观察者。
DISPASSION(无热情)还不止于“被动的观察者”,也是经验的参与者,经验即是我,我即是经验,是不可分割的参与者。究竟地说根本无法说“参与”,因为我和经验不是两样不同的东西,一个参与另一个,经验和我是等同的一体。也许你会好奇地问,既然你参与了经验,肯定是有热情的,比如你在工作的时候会认真努力地把工作完成,不会丢三落四的,这是不是表示你有热情(PASSION)?你指出的不错,从经验显现的情况看,我的身体头脑都是参与工作,肯定是有热情的。但同时我是没有热情的,DISPASSIONATE的,为什么?因为经验中没有一个分开的“我”,也没有一件和“我”分开的“工作”,根本不可能有“我”和“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怎么个热情法呢?不但没有热情的出发主角,也没有热情的施与对象。只有同一个能量在脉动。当你发现了这个奇迹,当然就等于发现这个能量脉动是自发自动的,不是从一个“人”相对于“工作”而作出的,是没有热情这个概念的。表面看你认为“我是热情的”,其实根本没有“我”,也没有施加热情的对象,一切都类似梦幻一样的DISPASSION。
如果你还没有感觉出这个感觉,就回想一下昨晚做的一个看似激烈的梦故事吧。在梦故事里面的梦“你”热情地追求自我救赎,他努力地去街上抗议,为弱势群体争取利益,在梦里看似获得了很多成绩,突然梦境被切换掉了,你发现从来没有梦中的“你”,也没有属于那个“你”的救赎,也没有属于那个“你”的弱势群体,也没有属于那个“你”的梦世界,一切都是同一个能量在脉动,在能量脉动中看似出现了这些热情的故事,其实就像清凉的微风一吹而去,什么都没有真的发生。这是什么?这就是清凉的无热情(DISPASSION),却没有妨碍无热情的空性能量可以显现出无穷多的热情来,让你当真了。
在看似的热情流过的同时,你尝到清凉的无热情。在看似的激烈发生变化的同时,你尝到了清凉的无发生无变化。DISPASSION(无热情)不排斥显现出来的PASSION(热情)。而显现出来的热情却并非是真热情。当然,如果你真的相信你是一个“人”在某个“世界”里面讨生活的话,那么这些热情对于相信这个故事的“你”来说肯定是真的,这就是第二现实的迷惑性。
很多人希望躲在一个与世隔绝的小屋子里面“静思人生”,希望这样就会让思想停止,获得开悟。其实,这种期望安静环境的欲望本身就是典型的热情(PASSION)。这种热情讨厌吵杂的环境,期望进入一个禅味浓厚的 避暑山庄里面去开悟。当然是可以的,但我提醒你发现这种期望本身就是热情(PASSION)。真正的清凉冷静是不排斥吵杂环境的,也不刻意地追求安静环境的。真正的清凉冷静是完全的中性,不求任何特殊的物理环境或心理环境,因为他已经明白了,真正的安静就是自己,而物理和心理上的状态都是幻觉,无关紧要,随便它们是安静的还是吵闹的,都是永恒无热情的自己的能量显现而已。
现在你大概明白了“无热情”(DISPASSION)是什么了,这是一种可以培养的道德品行吗?不是!这是《驻在自己上》的自然的能量态度。《驻在自己上》才是真正关键的瑜伽。驻在自己上常常会被误解为自私,其实不是自私,而是一种关键的瑜伽窍门。通过《驻在自己上不转移》,你会不知不觉地超越了对幻觉的当真,发现一切其实就是永恒的自己。下面我给你一些暗示,指向如果“驻在自己上”:
1) 《驻在自己上》意味着语言说出来的或思想想到的一切情况都不是这些情况,它们不是任何情况,它们都是你自己。如果你明白了这点,就已经“驻在自己上”不转移了。经验中的每一点每一刻,我不知道它们到底是什么,但我明白它们不是它们,而是我自己。我们把经验分成醒来,无梦沉睡,有梦睡眠,三个部分。这就是思想象的或语言描述的情况,但没有这些情况,我无法知道经验到底是什么,我无法确定有“醒来,无梦沉睡和有梦沉睡”三个情况,我唯一明白的就是,它即是我自己,我自己即是它。这是无条件的明白。当早上醒来,我从床上望出去,看到房间,看到窗帘,看到从窗帘外透进来的阳光,听到屋外的鸟鸣声,闻到某个气味,思想上回想起“我是某某某,我还有XXX的事情要完成,我还有YYY的地方要去“,通通这些都不是这些情况,看不是看,房间不是房间,窗帘不是窗帘,阳光不是阳光,鸟鸣声不是鸟鸣声,“我”不是我,我的XXX不是我的XXX,我的YYY不是我的YYY,那么它们到底是什么?我不知道,永远无法知道,这是一个永无解答的迷,但我明白,这一切都是我自己,绝对的我自己。这就是《驻在我自己上》不转移了。《驻在我自己上》不等于说排斥了种种思想上解释出来的逻辑情况,而是明白它们不是真正的现实,但可以随时利用这些思想逻辑当工具使用,完全是方便。
2)打一个比方,有一个非常害羞的人不敢当众发言。有一个人给他想出一个办法,让他把眼前的一百个人当成是自己,它们不是真的是站在眼前听自己讲话的人了,这样他就等于自己对自己讲话,没有其它人听了,他通过这个办法克服了长期以来对演讲的恐惧心理。同样地,对于你来说,你无法确定你的经验里面真的有其它人,你无法确定你视觉中看到的是“世界”,你无法确定有一个“你”在身体里面随着时间轴线发展下去,虽然在感觉上有强烈的“空间”和“时间”的感觉,真实到难以质疑,但你无法确定真的存在空间和时间。在你的视觉中呈现出来的100米之外的房子,其实就是你自己的觉知效应,根本没有任何距离,就像昨晚梦里面的100米之外的房子一样,梦里的空间不是真的空间,梦里的时间不是真的时间,而仅仅是梦经验效应而已。同样地,当下此刻你无法确定你“看到”的一切都是真实的存在,你“看到”的一百米不是真的距离,而是类似电影一样的距离效果,你过的“时间”不是真的时间流逝,而是类似梦一样的经验效果而已。如果这时有一个人出现在你的面前,你无法确定真的有“一个人”在你的面前,这一切都是经验效应而已,是光线色彩变化,而并非真的有一个实体的“人”出现了。你可以不断地品味经验,逐渐地你会发现一切都和你没有距离,原来在思想上非常当真的100米外的房子,突然空间没有了,这个房子不再是房子,你不再是“你”,100米不再是100米,“看”不再是看,一切都是自己了。第一现实无时无刻就在当下从来没有离开你,可是因为你相信了思想告诉你的逻辑情况,你认为空间就是空间,你认为时间就是时间,你相信100米就是100米,你相信了那些100米之外的“东西”是真实存在的东西。当你相信了这些概念中的一个概念就等于相信了所有概念情况,那么就算第一现实是就是你自己,和你自己完全没有距离和分离,你还是会像睁眼瞎子一样感觉不到,牢牢地捆绑在第二现实里面。现实给自己开玩笑:你信什么,什么就是你的“现实”了。当你什么都不信了,还能说有“现实”吗?连说“现实”都过分了,只有你自己(即是TA)!ALONE!
3) 当你发现一切都是自己了,就清凉冷静了,因为一切都是自己了,还需要什么努力?一切都是自己了,还有什么不满足呢?原来那种发誓达到目的不罢休的热情已经消散无踪了。当你发现一切都是自己了,还能有什么需要抱怨呢?命苦?是自己的完美!命好?还是自己的完美,没有任何价值上的不同和差别。一切都是同一个自己的能量脉动,哪能分析出“苦”和“甜”?当你发现一切都是自己了之后,就百分百地接受了自己,你不再刻意地期望经验从这个情况改善到那个情况,因为你明白了,一切情况都不是真的情况,而是百分百的自己,即是TA 唯一是或在。
4)说说“自私”吧。如果真的有“自私”的可能,那么必然有一个“我”和“其它人”分离开来了。如果没有“我”和“其它”分开这个思想逻辑,那么“自私”这个逻辑也不成立。《驻在自己上》不是自私,因为如果你相信了“自私”这个思想幻觉逻辑,就无法驻在自己上了,你落入了思想上相信的“我”和“我的世界“是分开来的,“我”要面对“其它人”。NO,没有这回事。一切都是自己,同一个自己,“自私”和“无私”概念都不成立。我不建议你自私,我也不建议你无私,我要告诉你的是:自私和无私都是梦幻里面的逻辑,两者都不成立。很多宗教信徒无私地帮助别人,很好啊,请继续做这样的好事,但这些都是梦里面的逻辑,和“明白”无关,因为根本没有一个“你”在做任何事情,不但没有“你”,也没有属于“你”的无私,也没有属于“你”做的好事。一切都是THAT的能量在自发自动的脉动流动,和个人的意志或行为无关。
5)思想的功能就是要描述,要确定,但描述和确定出来的结论都是错的,所以无法描述无法确定,这是永远没有答案的迷。这就是为什么我不企图确定什么,而简单地用“它”THAT 指向这个迷。如果你觉得指向THAT太抽象了暂时方便地把一切当成无限变化闪闪发光的能
量吧,首先你问问自己,你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什么?虽然你无法确定经验中的事事物物就是这些事事物物,但你可以说唯一确定的是光线色彩或经验质地变化,把一切归纳于经验能量质地的变化上就可以绕过思想解释出来的这个事情那个情况这个东西那个存在之类的诸多概念。它不真是能量但不妨暂时把一切暂时看成能量就是一个好的瑜伽工具。当然,如果你可以一步到位,明白一切都是TA,‘它’或THAT,或SELF,不再拘泥于任何解释了,那就更好了。
6)当你深刻地发现一切都是自己,就等于超越努力了,无热情(Dispassion)和“无努力”其实是同义词。但如果你相信了思想告诉你的逻辑,怎能不努力呢?只要你相信“你是一个人”,那么这个人“你”就算不努力了还是在努力,落入第二现实是不可能避免努力的,佛陀在金刚经中把第二现实说成是“有为界”,有为就是相信了有个体的行为,这就是努力了。佛陀说的“无为界“就是我说的”第一现实“。也许你会对我说:“我明白了,我不努力了”。这句话没有意义,因为你还相信有一个个体的“你”可以选择不努力。所以我不建议你放弃努力,我建议你努力做瑜伽,静坐冥想,或所有你认为应该的事情。突然某刻,“无努力”下来了,它自己会来的,不是你可以培养追求的。不夸张的说,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发现没有个体“你”也没有属于个体“你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