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新年,兼谈历法

回顾过去几十年的发展,思考人性,展望未来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中国有一个广为流传的关于“年”的传说。古时代有一种叫“年”的怪兽,每当除夕的时候,出来吞食牲畜并伤害人命。后来,有一老人发现“年”兽害怕红色、火光和炸响。于是,家家都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灯火通明。这是一个经不起推敲的传说。

地球绕地球公转带给大地的四季循环,生活在任何地域的人类都感受得到。中国新年,在立春前后。立春一过,在南方马上就可以看见树枝发牙,梅花开放。一个寒冷而死气沉沉的冬天的过去,温暖又生机勃勃的春天的到来,是非常令人兴奋的。至于这样一个周期为什么叫“年”,而英语为什么叫year,俄语叫год,西班牙语叫año,希腊语叫?τος那是无法考究的。

另一种说法将“年”换为“夕”,说夕是怪兽,所以大年三十叫“除夕”。但根据说文解字,在甲骨文中“夕”和“月”是同一个字,都是半个月亮的象形。“夕”的造字本义一般认为是月亮刚出现时的一段时间,也就是傍晚、黄昏。后来引申指夜晚。再引申为一年的结束,新一年的开始。至于为什么用对联、爆竹和灯火来庆祝新年的到来,倒是可以作一番考究的。

爆竹,顾名思义,就是烧竹子发出的爆裂声。生竹子燃烧时爆裂声,会吓着孩子,甚至大人也会躲开。人们以为鬼怪也害怕。所以爆竹作为新年驱魔赶鬼的道具。我们那一带过年前有“扫尘”的习惯。扫尘,就是大扫除,把一个家的里里外外打扫干净,以迎接新年的到来。烧炮竹大概就是把家中的晦气也赶走,来迎接新年吧。而用火药制作的“爆竹”,则开始于宋朝。

中国人为什么喜欢红色?应该与太阳,火、血有关。一种说法是,人出于对火、太阳的崇拜和对鲜血的敬畏,他们认为红色具有强大的力量,代表生命与希望。然后,就到了疯狂崇拜红色的周朝。据说周朝有一个有名的术士,他在原来“五行说”的基础上提出了“五德说”,成功打入皇城内部,俘获了皇帝的心。这个术士掐指一算,周属火德,于是乎,红色变成了高贵的代表色。之后各个朝代根据“五行说”和“五德说”都有相应的颜色(但皇族主基调都以红色和黄色为主)。于是,红色在平民百姓中也慢慢流行起来。

春联属于楹联的一种,以其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中文所特有的一种文学形式,也是长期延续下来的一种风俗文化。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春节增加喜庆气氛。宋代王安石的“千门万户幢幢日,总把新桃换旧符”,道出了春联和桃符的关系。虽然第一幅春联,“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早于王安石的春联,其作者是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位云阳人,名叫辛寅逊。

春联,起源于桃符。据《后汉书•礼仪志》说,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着户,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说:“春联者,即桃符也”。楹联还有一条规矩,上联以仄声为末字,下联以平声收尾。

中国的历法与二十四节气,据说公元前104年就已确立。只是“月”并不为“年”所整除,而且一个月也不是简单的30天。加上月偏食、月全食,日偏食、日全食等。如何使历法准确地预测或反映这些现象,一直是各国“天文学”研究的课题。一直到十六、七世纪,准确的天文计算才在欧洲确立。现在通用的阳历(Gregorian calendar)也就在十六世纪末才确立,汤若望来中国的前二三十年。

中国现在用的农历,是明末清初由德国传教士汤若望修订。汤若望明末来到中国,熟悉了中国的一些文化之后,发现中国的农历中的很多天文现象有误差,于是向崇祯帝提出重修,并得到首肯。修历刚开始就经历了战乱及改朝换代。到了清朝,顺治帝也为汤若望的知识所折服,同意修历,并把新历法称为“时宪历”。

顺治帝20几岁就死于天花。鳌拜等辅政大臣把持了朝政,提出了“率祖制、复旧章”,废除了清政府入关以来的多项政策,传教士所定新历也卷入其中。几位支持修历的大臣被斩首。据说,汤若望即将被斩首时北京发生地震,使鳌拜一伙慑于天意没敢下手。后来康熙掌权,才重新重用汤若望,并为支持修历的人平反。

阴历(或称农历)是按照月亮的圆缺即朔望月安排大月和小月,一个朔望月的长度是29.5306日,是月相盈亏的周期。阴历规定,大月30天,小月29天,这样一年12个月共354天,阴历的月份没有季节意义,这样一年就与阳历的一年相差11天,只需经过17年,阴阳历日期就同季节发生倒置,譬如,某年新年是在瑞雪纷飞中度过,17年后,便要摇扇过新年了。使用这样的历法,自然是无法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的,所以我国的阴历自秦汉以来,一直和24节气并行,用24节气来指导农业生产。并没几年增加一个月,称为闰月。

闰月是如何确定的?这得从二十四节气说起。二十四节气又可分为"节气"和"中气"二组:古人把从小寒起每隔黄经300(为一节气);从冬至(北半球白天最短)起每隔黄经300为一中气,一年有12个节气,12个中气。所谓黄经300,就是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除以24。粗略地说,就是地球公转15度。每个位置12节气把一年分为12个节月,每个节月各有一个节气和一个中气。节气是节月的起点;中气是节月的中点。传统历法对于日序和月序以及大月、小月、平年和闰年,需要逐年逐月的推算,国家设有专门的机构从事历法的推算。汤若望修订的历法才能准确的推算大月、小月、平年和闰年。

每月的初一是月朔,十五为以望月(满月),30天为大月,29天为小月。没有中气的月便是闰月。它前一历日为几月即为闰几月。例如,2021年的闰月出现在农历四月之后,因而叫它"闰四月"。如果这样比较难懂的话,我有一个比较好记的,但不够准确的办法。如果农历的日期与公历的日期接近20天了,那就差不多需要闰月了。比如,2021年的四月三十是公历的5月22,相差22天,如果不闰月,下个月就会只差20天(闰四月29天,公历5月有31天)。

公历的月不再与月亮有关,虽然英语“月”(month)的词根也是月(moon)。后来为方便起见,而改为简单的12个月,此月不再是彼月。公历每四年在2月加1天,每400年少加1天,这个大家都知道。阳历虽然没有二十四节气,但有月望月塑(阴历的月份);有夏至冬至,春分秋分,只不过名字不同。他们的夏天是从夏至开始的,秋季从秋分开始,比我们晚了半个季节。

今年的阴阳历之间有一个偶合,如果不是千年难遇的话,至少是百年不遇,那就是“连续”三个月的第一日重合。2月1日是正月初一,4月1日是三月初一,五月1日是四月初一。中间跳了一个月,这已经是最难得的了,因为真正连续三个月重合是不可能的。

这里顺便介绍犹太人的历法。犹太历的正月比中国的一月又更晚一点,而新年却立在七月一日(吹号节)。犹太历也是阴阳合力,地球围太阳公转一周为一年,月亮围地球一周为一个月。

神为以色列设立了七个节期:

逾越节:犹历正月十四(一天),阳历在三、四月。

无酵节:犹历正月十五至二十一(七天)。

初熟节:犹历正月十六(一天)。

五旬节:犹历三月六日,阳历五、六月。

吹角节:犹历七月初一(一天),阳历九、十月。

赎罪日:犹历七月初十(一天),阳历九、十月。

住棚节:犹历七月十五(一天),阳历九、十月。

YangLin64 发表评论于
阳历虽然没有二十四节气,但有月望月塑(阴历的月份);有夏至冬至,春分秋分,只不过名字不同。他们的夏天是从夏至开始的,秋季从秋分开始,比我们晚了半个季节。
YangLin64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菲儿天地' 的评论 :
谢谢阅读!
菲儿天地 发表评论于
好文,多谢分享!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