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国的小王子给他好端端的一个国君,他不愿意做,他跑到山洞里,钻到山洞里不愿意出来,越国人在无奈之下,用艾草熏这个山洞,活生生给他熏出来了。因为老越王,他的爷爷被杀了,他的父亲又被他哥哥杀了,他的哥哥作为越王的时侯,又被越国人推翻了,然后把他杀掉了。
越国是“三弑其君”,上面三个国君都没有好下场,王子“搜”亲眼目睹了这一切,感觉到触目惊心,所以他宁愿钻到山洞里也不愿意出来作为一国之君。当越国人用艾草把他从山洞里熏出来的时侯,他第一句话就是痛哭:君乎!君乎!独不可以舍我乎?
就是说老天爷啊,老天爷啊,为什么你就独独不放过我?非要让我去做什么君主做什么君王?这个“君乎君乎”就是老天爷、造物主、大宗师。庄子说:周、遍、咸不二,其指一也。只是名词不一样,表达的都是一个意思,就是那个“主宰”。
庄子说:若王子搜者,可谓不以国伤生也。像王子“搜”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不是因为权利地位而伤身害性的人,这是真正的尊生,所以庄子也好老子也好,都是主张尊生之道的。
在庄子《养、生、主》篇就是讲的是尊生之道。《养、生、主》这个“主”,这个主就是主宰,我们只有找到这个主宰,才是真正的尊生,才是真正的“养,生”。我们读《养、生、主》的时侯可能有个困惑。一个养生的篇章,为什么用杀生庖丁作为例子?
庄子用庖丁解牛这个寓言故事来讲述,养生的主题,来讲述尊生的主题,其意有二:第一点是帮助我们破除这种生死相,必须要进入没有生死障碍的这种境界,否则的话,不但不能“养,生”,反而会为生命所拖累。站在主宰的角度,站在造物者的角度来看,万物之间是相互循环的,每个生物在另一个生物的眼里,都是它的食物。
比如说庄子《人间世》篇。那个姓石的木匠说这大树是无用之材。当晚大树就托梦给这个姓石的木匠:吾与汝皆物也,奈何哉其相物也?我和你其实都是一种“相”而已,都是作为一种物质的表象而已,你又怎么可以高高在上地执着,以这种表象来评价我,而几死之散人,又恶知散木?
这一句话就是大树对于木匠的警告说:在我的眼里就是我在等待你死亡成为一堆散木而已。,只是我要等待你死亡可以成为我的散木而已。这个“散木”就是“枯枝败叶”,换句话说,你觉得你是高高在上的人,其实在我的眼里,你也只不过是我的肥料而已,一个行走的肥料袋而已,给我提供养料,提供养分的一种食物。
所以,庄子在《人间世》篇讲的这则寓言故事,寓意非常深刻。这就是庄子用一种恢恑gui憰ju怪,敲山震虎的方式,试图让我们破除这种生死的障碍。
第二点,庄子的庖丁解牛主题是“官知止而神欲行”。我们的身体就是那个“神”就是那个主宰临时借用的工具而已,就像庖丁解牛手里的那把刀,也只是临时借用的工具而已,这把刀好不好用?该不该用?能不能用?那是庖丁决定的,而庖丁也是有主宰的,是由神明在决定的,他也只不过是神明临时借用的工具而已,这是庄子要表达的主题思想。也是老子在道德经里说的,夫代大匠斫zhuó者,未有不伤其手也。
如果你不能够心主神明,你找不到那个大宗师,找不到那个主宰的话,一定会伤及到你自己的。因此庄子说,谏教生杀怨恩取予,之八者,正之器也,唯循大变而无所湮者能用之。只有找到这个“大匠”找到这个主宰的人,才具有这种生杀予夺的权利,否则的话一定会伤及到我们自己。
庄子在《人间世》篇同时说:兽死不择音,气息茀bo然,并生心疠,尅ke劾大至。如果我们是人为地刻意地去sha生,那这种怨气,它就是无形的刀,一定会伤害到我们自己。因此古人对待这个sha生是非常慎重的。
庄子《达生》篇也说,祝宗人玄瑞以临牢说彘zhi。哪怕是杀一头猪,也要请专门主持,祭祀礼仪的人去给它祷告一番,去给它祈祷一番,要去安慰它,让它安心地走,要有一种仪式,哪怕最后去祭祀的这些牛养猪,一个器官都不可以少,要把它们摆放整齐,这是对生命的尊重,所以庄子和老子本质上都是尊生的。
像庄子讲的庖丁也好,屠羊说也好,他们都是身体能够合于气的,气而合于神的,神是合于“无”的,内心里是空无的,没有任何成见的,知道这一切都是身不由己,当你处于这种无心的状态,没有成心的状态的时侯,那个主宰,那个神明就进入了我们的身体,就会借用我们的身体去做我们该做的事情。
因此庄子总结:以刑为体者,绰乎其杀也。就是这个意思。
(抄录视频全文“庄子:植物也有思想以及灵魂意识,我们想吃它们,它们也想吃我们。”)
https://www.ixigua.com/7057392684956123661?logTag=09b478345ffd8711e64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