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显祖先生两句诗引发的公案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汤显祖先生两句诗引发的公案

古徽州指的是今天黄山,绩溪,和婺源等一带地区。徽州古称新安,自秦行郡县制以来,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了。历代王朝在这里先后设新都郡, 新安郡和歙州等。北宋徽宗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歙州被改名为徽州。 此后历经元、明、清三朝,版图为一府六县: 即徽州府下辖 歙县, 休宁, 婺源, 祁门, 黟县和绩溪六个县 (见图)。安徽的省名源自于皖南的徽州和安庆两个府名字的第一个字。

如今婺源被划给了江西 (连同朱熹老夫子和江主席的老家江湾镇),绩溪(胡适先生的故乡)划给了同属于安徽省的地级市宣城市。其余四县,休宁(号称是中国第一状元县),祁门(十大名茶祁门红茶的原产地之一。曾文正公所率湘军曾长期在这里扎大营),黟县(宏村和西递均在其境内)和歙县(府治所在地,徽文化的发源地,也是徽商、徽菜的主要发源地),由地级黄山市管辖。黄山市还管着黄山,徽州和屯溪三个新成立的区。好端端的一个完整的徽州,如今被裂解了。

皖南山区风景秀丽。仅仅黄山市的管辖范围内就有黄山和齐云山(休宁县境内)。祁门县和石台县交界处的牯牛降风景区也是美不胜收。不远的池州地区(青阳县境内)还有一座九华山。

旅游事业的开发离不开文人墨客的诗词,于是明代大剧作家汤显祖先生的两句诗就被“开发”出来了。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新冠爆发前,我们曾多次在皖南旅游,我也看到过这两句宣传标语,但没有太重视。而如今互联网上有许多文章,大意是汤显祖先生根本就不喜欢去徽州,这两句诗被断章取义了。

我们先来看看汤先生这首20个字的五绝和序:

明 汤显祖《游黄山白岳不果》。序曰:

“吴序怜予乏绝,劝为黄山白岳之游,不果。”

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这里黄指黄山,而白指白岳齐云山。

如今人们的解释是:友人吴(序)觉得我境遇比较困难,建议我到黄山齐云山去看看。未能成行。于是写了这首诗。

但这里“不果”到底应作何解释?是没有安排好,还是汤根本不愿意去?如果是后者,为什么不直接说?如果是前者,哪里出了问题?从语气上看,无疑应该是前者。

但是有人开始在这里“拔高”了,说汤先生眼里根本看不上徽州这个充满铜臭的地方。他做梦也不会梦到徽州的。

这也许勉强能说的通。但进一步,有些人的脑洞再开,联系到了当时的政治。说是友人劝汤先生到徽州是让他去拜会“致仕”在家的座师,前武英殿大学士许国先生。让他给许大人低个头,解释一下过去的误会。而我们的汤先生坚决不向恶势力低头。这些帖子中当然也就增添了有关许大学士的一些完全不靠谱的“轶事”,如他的八脚牌坊等。

对于历史考证,我是门外汉,也没有查找资料的手段和能力。我只是觉得有点蹊跷,就查看了互联网上的公共知识,说一点看法。

两个人生卒年龄等公开资料:

许国(1527~1596年),字维桢,号颍阳,徽州府歙县(今安徽省歙县)人。徽商许鈇次子。嘉靖四十四年,考中进士,历仕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先后出任翰林检讨、国子祭酒、太常卿、太子詹事、礼部侍郎、吏部侍郎、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进入内阁参与机务。平夷云南大小金川叛乱有功,拜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学士。万历二十四年,去世,时年七十岁,赠少保兼太子太保,谥号文穆,修建许国石坊作为纪念,著有《许文穆公集》。

补充几句。我们知道,权相张居正是万历十年去世的。许国入阁(挂东阁大学士)是万历十一年,登武英殿大学士是万历十二年(立有军功后)。万历二十年致仕回家(1592年), 四年后(1596年)去世。许国以次辅身份在内阁九年。这段时间的两位首辅是张四维和申时行。

汤显祖(1550年9月24日-1616年7月29日),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晚号茧翁,别署清远道人,室名玉茗堂。江西临川县人。明代政治家、文学家、戏曲家、教育家。万历十一年(1583年)癸未科进士,历任南京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南京刑部主事、南京礼部祠祭清吏司主事,谪广东徐闻县典史、浙江遂昌县知县。其戏曲非常知名,乃与莎士比亚同期及影响力相若的伟大剧作家。

根据以上简介并结合其它更具体的公开资料我们来看看两个人的互动关系。

许比汤大23岁。许在入阁后的第一年(万历十一年,即1583年)担任会试主考,录取了四次入京参加会试,33岁的汤显祖。(网上也有大量的帖子说汤在之前一直考不上是受到了张居正打压,我认为这个更不靠谱。这里不作讨论)。

第二年,34岁的汤进士开始在陪都南京担任闲职七年之久。如上所录,他在不同部门任职,七年内基本上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升迁。41岁那年 (1591年),他上了一本,弹劾当时的首辅申时行 (具体内容这里不作讨论了),万历皇帝大怒,贬汤先生到雷州半岛的徐闻县担任典史 (应该是从六品官贬到了未入流)。这一年 (1592年),许国退休。第二年,皇帝开恩,将汤先生调回浙江遂昌县担任知县。

公开资料表明,汤显祖先生在遂昌县当了五年知县(1593-1598)。一开始,很想有一番作为。但无力回天,于1598年是自己弃官回到老家临川的。他在临川建了一座闲居,号玉茗堂,从此致力于戏剧和文学创作活动,终其一生。

汤先生主要剧作有四部,合为玉茗堂四梦。紫箫记,大约创作于1577年,却因被认为影射时政而辍笔。十年后又改为《紫钗记》。1598年弃官返乡后作《还魂记》,即是千古名作《牡丹亭》。1600年作《南柯记》。1601年作《邯郸记》。

综上所述,我的直觉告诉我,许国先生是躺着中枪了。1591年汤显祖动本弹劾首辅申时行被贬应该和已经准备退休的许国无关。1593年初到浙江担任县令的汤显祖先生应该一无空暇二无心情去作黄白之游。四十三岁的汤先生第一次掌管“百里侯”的大印还是雄心勃勃的。他真正陷入所谓“乏绝“的困境应该是辞官前一两年时间内。其时,许国先生应该已经去世了,或在弥留之际了。

如果有人能够考证出汤先生这首诗的创造时间,答案可能就有了。可惜我不会。写首诗吧。

七绝 题汤翁 (先韵)

良辰美景奈何天,杜女还魂在柳边。屈驾先生黄白旅,更添四梦动人篇。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