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纪游]士林夜市白天逛第卅一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我早就说过,士林的白天比晚上有趣,没有了喧嚣,带来的也不是平静,而是活力,这是一个活生生的市井。“井”是乡民围绕的那个点,“井”也是活力的所在。当年漳泉械斗,漳州人的芝兰街被烧毁,后来在现今的士林重建八芝兰新街,街廓就是“井”字型的。最后半句是我网上看来的,拜托,如果其间没有水道或自然屏障,所有的街廓都是“井”字型的啊,这也值得拿来说事?这不是最最普通的城市规划概念吗?
我去了士林的菜市场,就在慈????宫的边上,隔着一个街区,说是一个街区,也就七八家十来家门面而已。士林市场,是用钢架结构搭出来的半封闭市场,由于是半封闭的,所以采光特别好,非常明亮,也连带着让售卖的食材漂亮起来。好吧,没有厦门的八市好玩,但每个摊位干净清爽,也还是不错的啦!所有的食材都很新鲜,除了常见的海鲜鱼虾贝壳,被用红绳扎起来的金目鲈鱼,还有各种食材,总的来说,看上去物价和东西,都要比信维市场低上一点。
我在士林市场看到了一样有趣的东西,形状象是一个个的红葱头,但明显是动物身上的,其肌理有点象鸡胗的头,也就是成都人叫做“(月君)把”或“郡肝”的那个东西,上海人并不吃那玩意。“(月君)”即是“肫”即是“胗”,三个字可以通用,在不同的地方人们有不同的喜好,西南官话喜欢用“(月君)”,而吴语地区则喜欢用“肫”。
我看到的那个东西,是乌鱼——也就是鲻鱼的肫,台湾人称之为“乌鱼腱”,是上好的食材,传说中“七珍八鲜”中的一珍。这是已经清洗好的乌鱼肫,它其实是沙囊,所以很难清洗,一般是一大堆放在一个大桶中,人们穿着高筒套鞋不断踩踏以去除泥沙,因为乌鱼肫极具弹性,所以怎么踩都不会踩坏。
乌鱼腱用米酒和盐清洗后,再烤来吃或水烫后炒菜,大的乌鱼腱,在下水前要剞花刀,横向一刀,竖向密密的好多刀,汆水后就会变成两个叠在一起的齿轮状,很是好看。


你看,小小的两条乌鱼,就有三样好东西,乌鱼标(精囊)、乌鱼子(卵巢)、乌鱼腱(沙囊),我之所以说“两条乌鱼”,因为乌鱼标和乌鱼子不可能出现在同一条乌鱼上呀!
这三样食材,我在同一个摊位都见到了,不是那种被称为“唐墨”的干乌鱼子,而是新鲜的,亮黄亮黄的;还有看着就嫩滑的乌鱼标,白白软软的,可惜在台北没有住民宿,否则大可买上一些回去自己做来吃,再买条乌鱼,做个乌鱼宴。
上次在信维市场认了很多鱼,这回再来认几种吧,这回的鱼,是台湾最最常见的了,尾巴分叉,鳞片细而齐,鱼身修长的,是虱目鱼,不会去骨的话就不要买了,台湾都处有卖虱目鱼汤、虱目鱼肚、虱目鱼丸的,出钱吃一份就好了。
还有一种鱼,和虱目鱼体形差不多,但是要圆一些,尾巴不是在根部分叉的,而是前端不分叉,后端才分的,它的鱼鳞要比虱目鱼粗得多,而且横向颜色分明,使得看上去身上有七八条横向的花纹。
还有一种鱼很容易和乌鱼搞错,是鲮鱼,它的体形要短一点,呈纺锤形,尾巴也是分叉的,不过我没有在士林市场找到。
士林市场不仅有食材卖,也有服装百货售卖,那就不逛了,我得去找点东西吃。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