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学语文教语文的一生(50)

古稀之年,知足常乐,助人为乐,自寻其乐!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我学语文教语文的一生(50)

在人教社,亲聆国正先生之謦欬

1986年9月22日,从武汉到了北京,一走进沙滩后街55号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人教社”),如同进了历史博物馆,走进了当代大、中、小学教材编写的摇篮。

且不说大院里那“公主府”的梳妆楼,就是后来的北大藏书楼,该有多少名人轶事。只说自从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人教社”)五十年代初搬进这个大院,就有语文教育界的三公: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还有继三公之后的著名语文教育家刘国正先生。四位老一辈语文教育大家,给大院增添了彪炳后世的耀眼光芒!

我真是三生有幸啊!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学语文老师有幸走进了大院,参与中学语文分编型教材《作文·汉语》的修订工作,住在大院,充分享受了大院蕴藏的浓郁的文化气息。亲聆国正先生之謦欬,如沐春风、如饮甘露。

1982年,华中师大一附中老校长袁福,推我走上了语文教改之路,开始参加人教社编审刘国正先生负责的的分编型教材改革实验。一年后,总结了执教《阅读》和《作文·汉语》的做法和体会,写成《试教初步》。文章备受国正先生和该社《课程·教材·教法》研究所所长、初中《阅读》课本责任编辑张定远先生的关注,得以在第一次实验教材洛阳会议上,面见两位语文教育的前辈,非常近距离地聆听受益终生的教诲。

1984年,在兰州会议上又让我作大会发言,汇报了我们实验班的教学工作。会后,国正先生对定远先生说:“我们是不是要找个时间,去培永那里看看那些可爱的孩子们呀?”定远先生高兴地说:“好啊!我来安排吧。”

1985年6月3日上午,国正先生和定远先生在湖北省教研室彭慧敏主任的陪同下,亲临我们实验班听了学生的汇报,定远先生代表国正先生讲话,充分肯定我们实验班取得的成绩,热情鼓励学生继续参加高中改革实验。

1985年8月,国正先生在青岛初中分编型教材改革实验总结大会上,表扬我们实验班取得的丰硕成果。

1986年8月,在太原,国正先生与《写作》责任编辑王连云老师商定,拟调我赴京,参加《作文·汉语》的修订工作。

9月22日,到人教社报到当天,王连云老师就告诉我,国正先生去西山八大处参加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得到28日会议结束才回来。

没有想到,24日晚饭后,我在大院散步时遇到了国正先生,急忙上前握手问好。先生笑眯眯、亲切地说:“住在这里还习惯吧?等我开完会回来,我们再好好谈谈啊!”要分手时,先生又说:“刚看到第九期《人民教育》上你的那篇文章,写的不错,以后还要多写啊!”

29日上午,国正先生来参加了修订工作会议。他说:“我们人教社的这一套初中实验教材,第一轮全国大规模实验已经结束了,实践证明了这套教材的可行性,编辑体例的科学性,为了把这套教材编得更好,以便明年在全国正式开始使用,我们决定进行修改。现成体例基本不变,主要根据执教老师和实验班学生的意见,对有些单元的内容、例文、单元练习题等进行修改。修订后《作文·汉语》,拟定名为《写作》。为把这项工作做得更好,我们人教社建国以来,第一次聘请第一线的老师来参加修改,就是今天在坐的,北京的张必锟老师、江苏的朱泳燚老师和湖北的李培永老师。他们也都是我们的老朋友了,一个月时间确实有点紧,希望大家抓紧时间共同努力完成任务。”国正先生听取了修改工作进度汇报后,请张厚感副主任、王连云责任编辑,一定要安排好三位老师国庆节期间的娱乐活动和生活。

10月4日晚饭后,散步途中又遇到国正先生。他鼓励我要一篇接一篇地写,并嘱写好后给他看看。我感谢先生对我的关怀。他希望我苦攻十年,争取有所造就。

10月11日 晚上,来北京出差的上海《语文学习》主编范守纲,请我和朱泳燚两人,陪他一起去看望国正先生。听他与先生谈语文教学问题,国正先生特别提到前不久,与吕叔湘老先生的谈话。范老师的职业敏感真是了不起,立即问先生:“您与吕老的谈话有录音吗?”先生笑着说:“可以借给你听一听,明天上午一定要还给我。”范老师连声说:“谢谢谢谢!明天早上八点半送到您的办公室。”

与先生临分别时,朱老师恳请先生赐墨宝一幅,我也请先生再赐一幅。先生欣然应允。范老师接着说,那就明天早上八点半在办公楼大门前一起照张相吧!

真是没有想到!第二天早上,我们三人如约去办公大楼,远远就看到先生已经站在那里等我们呢!照完相,先生把他昨晚写的条幅送给我和朱老师。

送给我的那幅墨宝,是先生给张中行先生的《作文杂谈》一书写的《序》中那首诗:“若谓文无法,绳墨甚分明,暗中自摸索,何如步随灯?若谓文有法,制胜须奇兵,循法作文章,老死只平平,习法要认真,潜心探微精,待到着笔时,舍法任神行,谓神者为何?思想与感情,瞻彼春鸟鸣,无谱自嘤嘤。”

我明白,先生以此鞭策我苦攻十年,提高写作能力,同时也告诉我,教学生写作技能“习法要认真”。

在最后一次工作会议上,国正先生和张厚感副主任肯定第一册的修改,达到了预期目的,感谢大家,特别感谢来自一线的三位中学老师。同时宣布,后面五册的修改工作继续请我们三人参加,不过再不集中到北京来了。请王连云老师把修改的具体任务分给各位,按这次的修改原则和方法,各人在家完成初稿后,挂号寄到人教社,请厚感和连云两位审阅后,提出再改的具体意见,再回寄给三位老师修改后,寄给王连云老师汇总定稿。

我在会上发言,非常感谢国正先生、中语室黄光硕主任、张厚感副主任,还有王连云老师、张必锟老师和朱永燚老师,感谢大家对我的关心和帮助,特别感谢国正先生和中语室对我的信任和鞭策,让我继续参加修改工作。但我有一个想法,不知是否合适,是否可行,请领导决定。

我的想法是,把人教社分给我的后面五册的修改任务,交给我们湖北省参加第一轮教材改革试教的另外五位老师来分别完成。因为我们这六位老师在湖北省教研室的领导下,第一轮初中试教都取得了丰硕成果,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且他们五位老师都比我强!请各位领导考虑行不行。

后来人教社中语室领导与湖北省教研室领导商定,同意我的建议,由那五位老师在省教研室的指导下完成了后面五册的修改任务。

10月24日上午,去办公室向国正先生、中学语文编辑室的各位领导和老师辞行。

国正先生勉励我继续努力,殷切希望我以后与人教社长期合作。

【附录】牢记国正先生的谆谆教诲

1985年9月3日的复信:

培永老师:

    来函敬悉。

    语文教学必须改革,你有改革的大志,而且扎扎实实地在实践着,积以时日,必见成果。中间出现一些曲折,应在意中。且高中试验另换新班,固然增加了困难,但也会多一点经验,望快然当之。

    征途何处无风雨,更望花繁桃李枝。仅以此二句相赠,匆匆,祝

教安。

                                          国正

九月三日

 

1986年1月3日刘国正先生给我的一封回信:

培永老师:

信收到。很高兴。

在西安,得知你班学生“参加”高考,取得好成绩,这很有说服力,我听了很受鼓舞。你信中又说,除王江外,又有一位孙燕同学写了一部中篇。这即是说,不光普遍成绩好,而且出尖子,你教学的成绩是显著的。

可惜你至今未写出一篇短(三四千字)而有力的总结经验的文章,在西安我曾请老彭同志转告你,并以支持,不知文章写得怎么样了?你交给青岛会议的那篇,虽提炼不够,也有了较好的基础,望在此基础上较快地写出一篇东西来。

新年向你祝贺,并请代为问候试验班的全体同学,希望他们同老师密切合作,认真学习,在新的试验中创出更好的成绩!                             

国正86 .1 .3

(国正先生说的“那篇”文章就是《敢说·多说·会说》,

1987年我带着这篇文章到广州参加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第四次年会,得到国正先生和其他专家的好评,文章还被选入《语文教学改革新成果选粹》(广东教育出版社)。国正先生信中说的“老彭”,是我们湖北省教育学院副院长、省教研室彭慧敏主任。)

1990年,我们举家南下到海口。当年暑假在承德召开的一次全国语文教改会上,我向国正先生汇报了我的决定,他非常支持,并交给我一个重要任务。他说:“现在全国各省中学语文教研会都已经成立了,海南刚刚建省,语文教研会还没有成立,你去了之后,想办法推进一下这项工作,帮我这个全国会长的忙吧!”

我不忘国正先生的重托,到海南后就抓紧联系相关人员。通过我们农垦总局教研室吴多雄主任,找到时任海南省教研室主任田厚谦和海南师范学院中文系的林中伟老师,还有海南中学教导主任、语文高级教师吴荫华等,积极筹备一年多,终于完成了任务。

海南农垦总局中学语文教研会成立大会时,邀请国正先生去海南讲学。先生欣然应允。

为了到海南讲话更有针对性,先生于1991年1月25日回信:

培永同志:

来函敬悉。

昨日定远同志告我,你在电话里同他商量,时间改在五月十日。我在五月上半月尚无安排,现在看来当可成行。但日期尚遥远,不知回有何变化。可初步定下来,只要没有决不分身的要事,我定前往。

一、讲,务求解决些问题,有较大效果,这是个重要问题。我不了解海南的情况,要请你帮助。我设想有两个题目,可讲其中之一。

(一)介绍我社编写的九年义务初中试教教材,结合着讲一点教法的改革。

(二)讲一讲阅读教学、写作教学或教法的改革。讲这三个问题中的一两个。请你考虑,哪个更切合那里的需要,并给我一些情况介绍(现状或存在的问题等)。

考试问题是大家最关心的,但我不能讲。我十多年来,未过问这方面的事,实在无话可讲。

我拟准备一个讲稿提纲,可印发。讲一次,不超过三小时。

二、我因渐老迈,视力很差,出远门生活不便,老伴儿李阿龄同志不放心,总是与我同行。去年秋到常州和深圳,都是同行的。这一次,也要靠她照顾。但此行花费很多,不能过多加重你方的负担。花销最大的是来往飞机票费。这部分,由我自己负担。在琼食宿,由你们负担。左右我也要住一间房子,不知意下如何?

三、我四月下旬要到桂林参加一个全国性的诗歌研讨会,不知桂林到海口可有直达飞机?盼复。

握手。

                              国正拜年

问春节好                      一月二十五日

1991年5月,国正先生到海南参加农垦总局语文教研会年会,农垦系统一百多所学校的近千名语文老师聆听了先生的学术报告,深受教育。

1991年8月,我到旅顺参加全国语文教研会,与国正先生分别那天晚上,我们促膝长谈后,先生给我写了两首赠别诗:

               一溪初入万花明,

               渐怯孤蓬风雨声。

颇怪刘郎迷路返【1】,

舍舟大可试攀登。

      二

不唱阳关怨别离,

江湖相望益相倚,

它年重会为君卜,

定是春光烂漫时。

【1】《桃花源记》载刘子骥寻桃花源迷路而返,惜其功亏一篑也。

感谢国正先生一直鼓励我在语文教学改革的路上不断进取,尤其在我遇到挫折时,及时开导,我才不至于“迷路”,才没有功亏一篑!才有今天“春光烂漫时”的“花繁桃李枝”!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