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照顾话头
宗门习语。常与“念佛是谁”并举。话头即是能相。时时照拂话头,暗指行人应挂在能相上,即识觉不应在根识上纠缠,而是从七识背景处入手。(延伸)
怎样才能找到能相?天道能相解脱的是分段生死,而天中天的佛教解决的是变异生死。修法没有涉及到能相,是不可能解脱生死的,你们听明白了吗?落在生死当中的你怎么解脱,除非你能转依到,高于生死的能相平台,唯识观修叫做‘能缘变所缘’,这就是禅宗寺院里,经常看到 ‘念佛是谁’的机理,这‘念佛是谁’就是基于唯识的机理法则而讲,一提到谁,就涉及到能相的问题。这大家都能理解吧,这‘念佛是谁’实际上就是讲‘你是谁、我是谁’?这‘谁’字就与你拉开不同的层面,就不是一个维度了。我们现在说这‘念佛是谁’四个字,就把宗教讲的解脱与我们的生活层面,划清了界限,这就是大唯识讲的两重变现。
所以禅宗的这句‘念佛是谁’非常重要,摄藏着能缘变所缘的唯识机理,佛在《入楞伽经》中讲到,修学大乘要入唯识见,才能解脱向上。佛法修学不能依你的认知,就必须突出能相的重要,所以禅宗有‘照顾话头’,要照顾就是这个能相。这个大乘佛法的观修秘密一旦解开,佛法修学就一帆风顺了。大乘佛法是在能相上建立的,与小乘佛法不同,声闻乘的教法是在所相上建立。所相上建立的一切法都是颠倒,佛说为虚妄分别。在梦境里的成就没有意义,在所相里你修气功发神通这些都没有意义。真正的大乘佛法是让你‘觉醒’,这觉醒里边就包含了,两重相依的唯识教法,佛说离世得见转依者。如果你在梦里继续执着,所谓的增减,来去与对待, 你的认知水平跟虚妄分别是一样的。
修学佛法必须建立佛教信仰,才能超越根识的认知。禅宗讲“念佛是谁”,学佛要“照顾话头”。修学大乘要明白一心佛觉的法理,你接受了一心,你的佛法修学才能深入。达摩祖师讲佛法行人,“心如墙壁,可以入道”,依法相唯识,就是能缘变所缘,才能入唯识见。如果你把自己定位为观察者,置身事外,你的佛法修学将一事无成。
建立宗教信仰不是那么简单的,佛法变现理比哲学的相依理要高。这得真实用功,就会得到一定的辨别能力。我们要讲的内容很多,基本功不扎实不行,以后的学习要把佛觉加进来。华严经讲到菩萨要照顾心识的相续,学佛要善思维,仅凭自己的意愿行事,不管不顾不行。凭自己的心念做事,佛法觉照还是没有生起。带着佛觉观修,所谓贵人语话迟,修行人要时常照顾话头,这样做肯定不会舒服。但养成习惯就能控制住自己的念头。修行这事就跟牧牛一样,过去有牧牛十图,要时刻提防不让牛跑到庄稼地里。
在藏传佛教的教法里,同样有显有密,藏传佛教各派的佛法观修,都有密续教法传承。大唯识即佛唯识的教法,判教是依相依理为显,即依你的认知修行为显,依变现理为密,即佛觉建立修行为密。禅宗说你不是你!禅宗寺院到处张贴的是“念佛是谁”和“照顾话头”,这些皆依变现理而说。问念佛是谁?如果念佛的是我,那这句话不是白问了么!念佛是谁?因念佛的你不是真正的你,这与佛在《楞严经》中说阿难不是阿难同出一辙。所以这句话含摄了如来藏的一切教法。照顾话头!不是照顾你的觉知,是照顾能变的一心佛觉!一心才是话头。你看禅宗这两句话,把三藏十二部经论全部提携了起来,说禅宗是大密宗是实至名归。禅宗道场讲的念佛是谁!照顾话头!这两句你要是真懂了,那你就找到了生命背景。照顾话头就是照顾生命的背景。念佛就是念如来藏。
佛法存在已经三千年了,宪法存在不足百年。佛法讲的生命实相是超越时空的,识变超越物质的相碍。佛法跟人类文明没有关系,跟人类的认知经验没有关系,只跟生命的背景有关,要接受佛说,生命才能向上。我们要求你们学佛不要老说人话,学佛得接受你不是你。所以大乘佛法的确难信!你不相信的佛法才是真实的佛法,你要相信还用的着佛说?归根结底,信仰是信你不信的,信你不信的生命的空间才能展开。信你信的那只是修养,修养解决不了生死问题,真正的解脱包括分段生死,同时也包括变异生死。为什么这样讲,因为天道也在轮回中,变异生死也在轮回中,当然轮回不包括乘愿再来的菩萨,因为菩萨是擐甲而行,擐甲就是照顾话头,挂上一心,大乘佛法的教理很深!
在佛法观修境中升起本尊佛慢,等于说你不是你,你就是佛,变现境中的你与本尊无异,佛法行人需要等持自成本尊的觉受,否则座上是本尊,下座以后还是你,这样修学很难打成一片。禅宗的特点是直指你不是你,所以密宗说禅宗是大密宗!祖师禅的建立与古楞伽宗是密切相关的,禅宗的教法在法相唯识中都能找到依据,禅宗传承的唯识是在能相上的两重变现,护法一系的唯识今学不同,是在所相依相依理讲说唯识。禅宗的直指人心见性成佛,通过大唯识两重识变的机理,就会明白一切显现都是藏识境界,六识七识八识都在一心佛觉中圆成。禅宗的见性,见的就是法界一心识。密宗讲说的大圆满与禅宗的一心,都是法尔自然智!这个非常重要,一般的佛法教授很难触及到这一点。禅宗在“念佛是谁”,下边还有一句,“照顾话头”。佛法行人照顾好“谁”这个疑情,法缘一到,自然水落石出,就能解脱得大自在。
禅宗是怎么挂上的呢,体光老和尚的开示录大家都看到过,禅宗的特色是参话头,参话头是在念头还没有升起的时候。如何照顾话头体老也讲过,如在虚空里钉一个橛子进去,把注意力挂在这个橛子上。这是古人参学的一个方便。对于我们来说既然懂得唯识变现理,就可以把疑情挂在不可挂处,不可挂处就是疑情不挂在缘起里。最早我们在内蒙就讲过,学佛可以尝试把自己放到梦境里,把疑情挂在做梦者身上,挂在做梦的识觉上,能如此你就挂上了。这需要我们先有做意,挂在一心佛觉上,对于我们来说很难,因为一心是佛觉境界。如果我们做意把自己放在梦里,把觉知挂在做梦的我们上,按大唯识教理来讲,就是六识挂在七识上。挂在念头升起的地方。禅宗参话头是离所相的境界,行人挂在一心上,就可以与佛觉同时觉照两重缘起,能如此成佛这事就解决了。但是这个挂是建立在佛教信仰的基础上,大乘佛教讲初发心菩萨,即同证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