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60年代,遍及全球的文革

谈医疗、谈养生、谈人文、谈人生 – 听赵大夫怎么说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文革是个大话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惯常的做法是痛说革命家史,将自己或家庭在文革中的遭遇说一遍;或者是回忆一下自己的峥嵘岁月。对文革,那时太小,还没记忆。等到我们激情燃烧的时候,那已经是20年后的事了。

其实文革的发生,既有国内的小背景也有国际的大环境。在国内激情澎湃的时候,其实国际上也是风起云涌。

回顾60年代,把眼光放得远一些,广一些,会发现有些事情的发生实属必然。那个时候,革命已经在全世界风起云涌。在冷战的另一个阵营里,学生造反、工人罢工、反战运动、黑人民权运动、妇女运动、反体制运动烽烟滚滚;个性解放、反主流文化,一个新世界仿佛呼之欲出。从这个角度看,中国发生的事,也就不那么奇怪了,它是60年代整个世界大变局中的重要一环。

毛巧妙地利用了这一形势,完成了他人生中的又一个壮举。

1.美国
                     

                                                  
1962年至1963年间,美国东部黑人争取进入大学平等权利的斗争愈演愈烈。1963年6月12日密西西比州黑人领袖梅迪加·埃维斯遇害,随即引发全国性抗议运动。1968年4月4日,美国黑人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遭暗杀,标志着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非暴力战略的终结。愤怒和绝望的黑人掀起的动乱大潮旋即席卷美国40多座城市。

1965年10月中旬,在美国“学生争取民主社会组织”的策动下,由各团体组成的“越南日委员会”发动了有几千万人参加的全国性反战活动。会议组织者在会上说,越南战争说明美国的自由主义已经腐败,除了革命似乎别无选择。1968年1月底,美国反战示威的人数骤然增加3倍。1968年1月至6月中旬,在反战运动和反种族歧视运动的推动下,美国共发生221起大规模游行示威,遍及101所大学,有近4万学生参加。4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生争取民主社会组织”占领学校,一些学校的学生在校内建立“解放区”。

数万反主流文化的美国青年以诸如怪诞的发型、奇异的装束、震耳欲聋的嘈杂音乐、荒唐的集会和旅行、放荡的性行为以及吸毒等“垮掉的一代”的形象,表示对权威的蔑视和对政府、对社会的反叛。

2.日本
                             

                                            
进入60年代后,日本人反对“日美安全保障条约”、要求归还冲绳和撤除一切美国军事基地的斗争此伏彼起。

1964年1月,日本人民举行的反美大示威达到高潮。在1960年代的学生运动逐渐转入低潮后,60年代末70年代初,日本赤军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日本赤军共分为“赤军派”,“联合赤军”和“日本赤军”三派,相继在1969年到1971年之间成立。之后又相继被日本警方剿灭。

1967年至1968年,日本116所大学先后举行罢课。1968年春夏,东京大学等的学生与冲进学校的警方紧张对峙。

对中国的文革,日本发行量第二的报纸《朝日新闻》进行了大量赞美的报道,1966年发表的社论中说:“在文化大革命中,可以感觉到中国斗争高昂、意气奋发要想建立成为‘道德国家’”,是一场向世纪挑战的实验”。即便是对一些不好的现象,《朝日新闻》也避重就轻,总能找到好的一面报道出来。比如:“运动也有好的一面,一是,达到了考察对毛主席及毛泽东思想的忠诚之心的效果;二是,对官僚主义进行了批判。官僚主义是社会主义制度根深蒂固的东西。从这两点上看,有进步意义。”

3.欧洲各国
           
1967年起,意大利都灵、比萨、那不勒斯等城市学生反对现行大学制度的罢课演变为占领大学的风潮,到1968年已发展到频频与警察发生冲突。

在联邦德国,当时有许多高中生、大学生兜里揣着也被称为"红宝书"、"毛圣经"的《毛主席语录》。他的名言,即花体印刷在信仰社会主义的学生组织散发的传单上,也被议会外反对党(APO)组织的游行队伍此起彼伏地高呼。1967年6月,联邦德国“社会主义学生联盟”领导的学潮,使全国许多大学陷于瘫痪。

1968年5月,发端于年初的法国学生运动迅速达到高潮,工人罢工、学生罢课,游行队伍高举《毛语录》。学生与警察的冲突不断升级,终于酿成10日的“街垒之夜”。一位学生领袖声称:“今夜街上所发生的一切是整整一代人在反抗某种社会制度。”28日,总人口5000多万的法国有1000多万工人罢工,30多所大学被学生占领。“五月风暴”中,学生、工人、市民的游行队伍中高举着胡志明、格瓦拉、毛泽东的画像,和“沿着毛泽东指引的道路前进”、“再创一个巴黎公社”等大幅标语,整个国家接近瘫痪。

研究文革时,人们往往仅仅着眼于国内,忽视了国际的大背景。如果毛仅仅为了打倒刘,凭他的威望和军中的实力,肯定无需搞如此大的动静。作为开国领袖,他肯定是发现了他亲手缔造的这个国家,在体制上出了问题,只有借助民众的力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整个60年代,看上去全球的学生都在闹事,无论资本主义社会的美国、法国、英国、德国、日本,还是社会主义的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各地一片学潮。在柬埔寨,红色高棉正在开展更为彻底的上山下乡运动,“号召”所有城市居民到农村去。在玻利维亚,切.格瓦拉带领着无产阶级游击队,与政府军和美帝展开最后一搏。在中国香港,工人阶级团结起来,包围了港督府,誓要砸烂“港督的狗头”。青年人对现状的愤怒与反叛,汇成一股汹涌澎湃的大潮。其实那段时间的各种大规模暴动应该是战后高速发展的福利放缓+婴儿潮大规模成年带来的双重压力导致的。

当时许多西欧国家陷入一场信仰危机,许多年轻人、知识分子、工人,开始对自己所生活的社会提出质疑。越南战争在此产生了很大影响,因为美国一边在越南犯下滔天的战争罪行,一边却以西方道德权威自居,使人心生疑问。但就当时的另一阵营而言,苏联在很多人心目中也是名声扫地。自从苏联镇压了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人民的起义后,西方左派就开始寻找其它的革命模式、革命样板,而自六十年代中开始,毛泽东领导下的中国恰好就对上了左派的这种寻求。

因此文革不仅仅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应是一代人生活的一部分。

这是文革初期,毛主席及其中央领导第二次接见50万红卫兵的纪录片。但是看完之后,感觉除了“震撼”,还是“震撼”!因为当时是文革刚刚开始,每个人都不知道自己的命运如何?所以当时的中央领导人几乎一个不少,全部出席,而且每个人的表现都不同。而事实上,有谁知道,十年内几乎所有领导者的命运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所以说,那是一段局势还不明朗的大聚会,从历史学、社会学、心理学的角度看,真是难得的好片!真的感激片子的保存者!

 

亘古未见的笔名 发表评论于
国内又基本具备了第二次文革的政治经济基础。
markyang 发表评论于
中国千年的封建专制结合和共产主义的乌托邦,给广大群众一个希望,但是结果却是世界最大规模的阶级斗争运动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