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清掉了所有的普洱,连二柄开茶针都送人了。我原本就很少喝普洱,都是在青黄不接的时候聊以作为备用的。但是,凭我一向严谨的性格,我是不喜普洱的保存方式的,所谓越陈越香,我也不怎么相信,让茶饼接触空气继续其氧化发酵过程,我总觉得此法无凭无据,何况万一存储条件不当或者茶品自身问题,以至陈化过程当中茶饼品质出现问题,并没有个标准来发现和防范,我喝得不放心。本来就有这样的心理,在小红书上看到一个作龙井的茶人对普洱茶的类似批评,让我更加觉得圈外人喝普洱,弊端多多,得不偿失,更何况我现在有淘宝和转运在手,以后购买喜爱的当季的绿茶和红茶转运到美国很是方便,没有必要再依靠普洱来度过茶荒期了。据说普洱六堡茶等,都是早先为了能够长期运输和保存而制作,以供应南洋及海外华人劳工的。现在物流那么方便,没有必要冒着诸多不确定性因素来喝陈年普洱茶饼了,当然,当季的滇绿滇红,是很值得一品的,云南的绿茶红茶自有其特殊的地理特征,我尝试得不多,但觉得云南的茶一般很醇厚,甘香芬芳,有浓烈的茶气和山韵,这在江南一带的绿茶红茶里是品味不到的。
我几乎从来不主动与人联系,因为很可惜,至今我没有遇到一个与我可以形成共振共情的心灵。比如刚才一个同事打电话来,我知道只是闲聊,但我没有兴趣啊,这种闲聊让我觉得多余浪费时间,过后找个借口塘塞过去吧;很多时候,只要谈上几句,就掂得出对方的底色,如果是非常不一样的底色,我一般选择避开话题,顾左右而言他,可能是我伪装得太好了,一些认得的人就以为我随和友善好相处。也有在一些方面与我很谈得来的同事,但是又在另外一些方面观念非常不同,比如A,我们有很多共同点,但谈到中国就要小心了,她虽则只追中国剧,但对在中国生活的看法,还停留在十年前,认为中国污染严重,治安混乱,太嘈杂(唯有嘈杂这点倒是真的),她觉得在中国她没有丝毫安全感,这也就影响了我们之间的友谊,大大限制了我们之间可谈论的话题。昨天与T谈及,她说她能理解,如果不是抖音,她也是恨国党之一,而A确实是十年间未回过国了。T是我唯一一个一旦我离开当地,还会继续选择保持联系的人。
我也已经有三年未回国了,对那片土地的眷恋就只能寄情于只有那方水土才能孕育出来的灵物:茶。我尤其眷恋江浙一带的水土,江苏多水,所谓山多是一些海拔不足二三百米的小山丘,但因为多河浜湖泊,春季也能形成云烟缭绕的气候,所以出产太湖东山的碧螺春,宜兴的阳羡茶等名茶,绿茶的特色是鲜爽淡雅,带瓜果香气;红茶的特色是鲜醇甘爽,带薯香与果香;都是水色柔顺的茶,也像极了苏州无锡一带的温柔酥软的吴语。浙江则是多山亦多水,多“坞”这样的地理环境,春季易聚拢雾气,适宜种茶,不单是杭州,沿富春江直至千岛湖一带,都是类似的丘陵环境,自然能产好茶,我喝的每一杯龙井或安吉白茶,都让我似乎置身于西湖畔或富春江畔,寄托着我的情思与眷恋。
我肯定是一个低耗的人,即便现在退休应该晚年已能自保,但现在毕竟是多事之秋,我又是intj,擅长在做风险分析时持保守态度,所以倾向于再多工作几年。闲暇时偶尔做做退休后的计划,是我现在的一大乐趣。我想择一处风光秀美的地方,或杭州附近的桐庐,或无锡附近的宜兴,或太湖东山,找一处推开窗户即可看到或茶林或竹林或山丘或溪流的地方,能够去农贸市场买农家多余的蔬果,自己做饭,读书练字,每天傍晚去附近的绿道散步遐想。。我不爱那种占一整面墙壁的大玻璃窗,虽则这样窗外的风光一览无遗,但少了那种雨打窗棂的韵味,我更爱推开窗户,有桂华皎洁,暗香疏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