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段记载的是约瑟饶恕哥哥们的经过。当老父亲雅各还在世的时候,兄弟们可以和睦同居,这当然很好;可是当雅各去世之后呢?没有了老父亲的关照,权倾一时的约瑟是否就会翻脸不认人,和哥哥们秋后算账呢?我们可能会质疑哥哥们所讲的雅各生前所说的话是真是假,但约瑟对此似乎并不在意,没有刻意去考究。约瑟的哭可能是回应父亲生前的话,体恤老人家的良苦用心;也可能是回应哥哥们的惊慌,觉得他们大可不必如此担心;也有可能是因为哥哥们的话旧事重提,让他想到过去的伤心事而难过。
约瑟接下来的话让我们对他当时的心情可以有更清楚的了解。约瑟安慰哥哥们的心,说到:“不要害怕,我岂能代替神呢?从前你们的意思是要害我,但神的意思原是好的,要保全许多人的性命,成就今日的光景。现在你们不要害怕,我必养活你们和你们的妇人孩子。”(50:19-21)在约瑟的话中两次提到“不要害怕”,足见约瑟对哥哥们心中所担忧的事情非常了解,并且尽力安慰他们惊惶不安的心。在约瑟的话中也有一个相似的词(旧约的希伯来文圣经是相似的词,而旧约的希腊文圣经则为完全一样的词)重复出现了两次,就是“供应、养活”。这个词第一次出现的时候是表达神要“保全”许多人的性命,实际上就是神要“供应、养活”许多人的意思;第二次的出现则是约瑟要“养活”哥哥们的妇人孩子,意思更加明显。这两次的重复出现显明约瑟的心意与神的心意呼应。
这里,约瑟以类似“三段论”的形式提出了他的回应。首先,他不能代替神。其次,神的心意乃是好的,要保全(养活)多人的性命。所以结论就是,他必养活哥哥们的家室。所以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约瑟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首先是他知道自己不能代替神,这不单只是说他的身份不是神,更表明他不能代替神去做决定,不能以自己的心意去代替神的心意。然而,约瑟毕竟是要做决定的,因为他面对哥哥们的诉求必须要有所回应。那么,神的心意究竟是什么呢?约瑟要如何做才算作不是在代替神做决定呢?接下来约瑟指出,神的心意是好的,是要藉着哥哥们害他的手来保全许多人的性命。这里约瑟一方面强调哥哥们所行的的确是恶行,是要害他,但是另一方面也强调在这些事情之上,神的心意却是藉着这样的过程来达到祂要保全许多人性命的目的。这样,既然约瑟不能代替神来作决定,既然神的心意是要保全许多人的性命,那么约瑟该如何回应哥哥们的诉求呢?结论只有一个,就是按照神的心意,即保全许多人的性命的美善心意去行,去养活哥哥们的全家。如果约瑟不是这样去行,那么他就是做在神的心意以外,以做自己的心意去代替神的心意了。
当约瑟提出他不能代替神的时候,也就意味着他必须跟随神而行。这也是给我们很必要的提醒。不能代替神,这是我们都知道的。然而,不能代替神究竟意味着什么呢?这却是我们常常会迷失的。实际上,很多时候,我们所谓的“我们不能代替神”,只是“我们不是神”的意思而已。所以很常见的情形是,我们一面承认自己不是神(这是理所当然的,没有人会否认),同时又在做许多代替神的事,以自己的心意去代替神的心意行事。例如,我们承认自己不是神,但却可以一口咬定我们所思所想的就是神的心意;我们承认自己不是神,但却坚持认为自己所追求的一定就是神所喜悦的。我们喜欢一件事情,就认定神也一定喜欢我们去做这件事情;我们不喜欢一件事情,就认定神没有感动我去做这件事情。然而,约瑟知道自己不能代替神,所以他就知道自己一定跟随神来作决定。他一方面指出哥哥们的恶行,因为这在神的眼中的确是恶的,约瑟不能隐瞒,不能睁眼说瞎话,不能因为自己想要怜悯哥哥们就否认他们所行的是恶;另一方面,约瑟也指出神是要保全许多人的性命,所以他也要跟随神的心意,不是去报复哥哥们,而是去供养他们的需要(更不用说供应了许许多多饥荒中的人的需要)。
那么怎么才能真正做到不是代替神,而是跟随神来作决定、待人接物呢?首先当然就是要对付自己的老我,不顺从自己的情欲、不按照自己的血气而行;其次当然就是要藉着读经、祷告、安静、聆听来明白神的心意,跟随圣灵的带领。甚愿我们在当中都能有所领受。
默想经文:“不要害怕,我岂能代替神呢?从前你们的意思是要害我,但神的意思原是好的,要保全许多人的性命,成就今日的光景。现在你们不要害怕,我必养活你们和你们的妇人孩子。”(50:19-21)
静默思想:结合整个约瑟的故事来体会他的这个“三段论”,也带给我们启迪。